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公益资讯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融不进,回不去”的流动青少年需要什么
甘肃兰州:矩阵工作法探社会救助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新模式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公益资讯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甘肃兰州:矩阵工作法探社会救助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新模式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民政局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3×3”社会救助工作矩阵,根据困难程度,在服务对象上明确“特困-低保-公众”三个层面;根据任务属性,在工作目标上明确“常规-亮点-创新”三个层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救助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新模式。

    聚焦三抓一提升

    做好常规工作文章

    据了解,兰州市民政局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工作为三重抓手,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政策效能。

    该局深入实施“单人户”保障政策,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等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在收入核算中扣减因病、因残、因学大额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在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

    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该局拓展了“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将一级视力残疾人等情形视为“无劳动能力”。完善了“无生活来源”的条件。明确了“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认定,规定7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情形为“无履行义务能力”。适度放宽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范围,缩短了办理时限。

    此外,该局拓宽了临时救助申请渠道,由原来的向户籍地申请拓展到向户籍地或急难发生地申请。调整了县乡两级的审批权限,将乡镇小金额救助审批权限由原来的500元调整到800元;县级民政部门审批权限由原来的5000元调整为10000元。加强临时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低保和特困申请办理期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可以视情给予临时救助。

    聚焦多元工作法

    做好亮点工作文章

    该局对标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救助目标,以多元方法助推工作亮点形成。

    惠民服务的“三步工作法”。第一步链接惠民政策,尝试打破部门间救助信息的壁垒,链接教育、人社、住建等13个部门社会救助政策资源,梳理惠民政策39项。第二步强化政策宣传,将各部门救助政策“打包”送到救助对象家庭,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政策“菜单式”服务。第三步推动政策落实,积极引导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落实落细救助政策。

    综合救助的“8+1+N”工作法。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救助政策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格局。为困难群众开展“五减免三保险”服务,即减免交通费、暖气费、燃气费、学杂费、电费,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险、“两保一孤”商业保险和金城·惠医保。通过打造“按需救助、个性化救助”的工作模式,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即救。

    脱困解困的“四象限工作法”。根据政策导向和救助时效两个维度,从四个象限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政策落实。一是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排查摸底,严格规范认定条件,适度扩大保障范围。二是开展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关爱服务,靠实监护责任,落实走访探视制度。三是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充分考虑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家庭人口和困难延续时间,给予临时救助。四是加强低保边缘人口动态监测,通过线上预警与线下调查相结合、个人申请与主动发现相结合方式,对低保边缘人口开展预警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聚焦强省会要求

    做好创新工作文章

    强省会进程中,以重塑目标定位、丰富救助内容、健全服务体系推动救助工作集成化创新。

    伴随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摆脱。在乡村振兴总体框架下社会救助同步跟进,社会救助从兜底型向发展型转变。通过个性化、法制化和信息化并举,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动政府部门与救助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丰富基本内容。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转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服务,逐步构建起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社会救助驱动机制。同时,规避社会救助“捆绑福利”,破除了城乡低保与专项救助间的叠加,形成了梯度救助格局,编牢了社会救助的“网底”。

    健全服务体系。从救助对象的需求侧出发,建立了主动发现、预警监测机制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划分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家庭三个救助类型,分别对应基本生活救助、低收入群体救助和社会公众救助,构建起了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