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全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既是为老年人解当下之急、燃眉之急,又是为其家庭成员解决后顾之忧,更是为全社会提供稳定预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社会服务。”全国政协常委、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言,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广大老年人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唐承沛表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他看来,社区是连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桥梁纽带。“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的三种基本形态。”唐承沛认为,社区养老汇聚了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紧急救援等各类服务资源,既可以通过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者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等方式,将机构养老服务引入到社区;又可以通过开展上门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等方式,将专业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便于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所以社区是一手托两家,自己也当家。”唐承沛说。与此同时,社区是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社区具有社会生活共同体的鲜明特性,契合老年人习惯在熟人社会进行人际交往的特点,有利于老年人主动参与邻里结对、“时间银行”、养老互助社、养老大院等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有利于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积极作用,更好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本区本院、相亲相熟、就近就便、可走可留的特点。 据介绍,近年来,民政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探索创新多样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取得长足进步。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既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减轻家庭成员赡养照顾负担,还能缓解各级政府的压力,是需求大、花钱少、见效快的养老服务方式,需要大力发展。”唐承沛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针对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指导各地根据人口分布、老龄化水平、发展趋势及资源布局,在区县层面打造一批层次清晰、机构衔接、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辖区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全覆盖,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让养老服务聚集在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提高服务精准性、便捷性、可及性。”唐承沛说。 二是针对资源聚集在社区的特点,进一步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在社区层面重点发展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心理支持等服务,大力发展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鼓励引导连锁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向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专业服务,为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提供支持。 三是针对社区贴近老年人需求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针对老年人看病难问题,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毗邻建设、内设医疗康复站点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针对养老照护难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技术赋能,推动养老照护产品和老年用品生产研发、创新升级,有效减轻家庭照护者劳动强度,提升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志愿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应用等技术培训,助力老年人了解新事物、应用新技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据《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