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叶笔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如今,“帮助视力障碍者跨越障碍,探寻自我价值”已成为助残公益组织的聚焦点。而在广州,已有不少视障伙伴或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依托公益力量的支持,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有的视障伙伴投身音乐,创办音乐工作室,开班授课;有的视障伙伴通过法律考试,领到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更有视障伙伴成为研究生,开设社工机构,为视障伙伴提供社工服务……从这些视障伙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每一个人所作的努力;同时,也能发现公益机构在助残工作中更多的突破口。 从兴趣到创业 需要做好每个准备 多次荣获世界级钢琴比赛金奖,参与过2010广州亚运会演出工作,如今的“95后”小伙苏永成已经是一家艺术音乐教培机构YC音乐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及主理人。很少人知道,他在3岁时失去了视力,“视力障碍”从此给他的成长路带来重重挑战,但并未成为人生的全部。 过去的二十多年,苏永成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一步步摸索,逐渐靠近了自己的职业理想——用音乐养活自己。“老实说,我以前从没想过会走上音乐这条道路。”苏永成回忆道,自己从小学开始学钢琴,最初不过是希望挖掘一门兴趣爱好,“那时候,我读的是特殊学校,一直读到职高,学的也是中医推拿,而身边大多数人的就业方向就是盲人按摩。”即便如此,苏永成依旧记得,初中时,自己仍在玩音乐,而一位老师在跟自己谈及未来时,说道:“或许,你可以试一试走音乐的路。” 苏永成说,自己从那时候开始加强了音乐方面的学习,同时,上了职业高中后,自己一边学习推拿知识,一边参加文化课的补习,希望考上大学,学习音乐专业,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如今回过头看,他觉得,对于有意投身音乐的视障人士而言,除了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乐谱的无障碍也很重要。 “我们缺盲文乐谱,已有的盲文乐谱更新频率低,像我,都是老师和母亲帮忙读乐谱,然后自己录下来,一天天这样学下来。”苏永成说。除了考试关,在苏永成看来,更多的困难出现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 2017年,他顺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音乐专业,毕业那一年刚好是2020年,因为各种原因,他在家赋闲了一年。后来在一位视障校友的邀约下,去其开办的机构参与教学工作。也是那一次后,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后来,我就回到了广州,自己做了音乐教培机构,开拓生源、管理团队、设计课程,努力了一年多,逐步有了稳定的生源。”苏永成说,虽然创业很难,也暂时没办法做到收支平衡,“但在创业过程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相信能一步步完善经营模式”。 如今,苏永成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开展的活动,看到有视障咖啡师开拓视障伙伴新的职业可能,同时,不断摘掉“视障”的标签学习、交流和成长。“我自己是一个咖啡深度爱好者,同时也对这些公益项目很感兴趣。”至于视障人士如何更好就业,苏永成认为,如果投身音乐领域,需要在更早的时候做好准备,“但对更多人而言,在我看来,最稳妥的,还是先掌握一门技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再往兴趣方向探索”。 和社会多方一起 保持对未知的探索 在前些日子,盘铭径的故事备受媒体关注。他曾是从业近20年的盲人按摩师,如今是广州CBD一家知名律所的实习律师。从城中村到写字楼,这条路他走了很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时间回到2003年,在家乡广西南宁的一所盲校学习盲人按摩后,盘铭径孤身一人来到广州,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在报读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时,一堂法律基础课让他平静的内心泛起波澜,“很喜欢法言法语,逻辑清晰,觉得找到了一个方向”。于是,盘铭径开始备考,追求他的律师梦。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通过率低,需要熟记大量的资料,对于一名视障人士,难度更是翻了几倍。没有专门的盲文版教材怎么办?那时候,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收到盘铭径的求助后,便和中国盲文图书馆一起招募志愿者,将教材扫描后进行文字识别,再进行校对。4年来,志愿者整理的十几本电子版教材超过200万字。 接下来,只要按摩店没有客人,盘铭径就听法考课程和教材,从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参加了六次考试,每次考试,先听读屏,然后口述答题,再由别人打字。考试时间是一样的,因为这样的情况,前两次考试,盘铭径都没有答完试卷。为精准控制考试时间,2021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他提供了场地及志愿者,帮助盘铭径每周模拟考一两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成绩公布,盘铭径高分通过法考,成为广州首位通过法考的视障考生。如今,盘铭径成了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负责接听法律服务热线。“之前觉得自己养活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盘铭径说,当自己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到别人,听到对方说“谢谢盘律师”时,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很开心”。 他希望今后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目前还在努力学习劳动法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并协助做一些劳动争议调解的工作。而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在这次对盘铭径的支持中,也对助残工作有了更多的感受。 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负责人刘颖璋说,盘铭径最初获得的是合木协助发动志愿者的支持,但如果没有前期通过各种活动开阔视野,愿意探索更多可能,以及跨界合作,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开展下去,“这也说明了,公益机构在开展助残工作时,往往不能局限于项目指标,而是要根据大家的需求,推动跨界合作,做成过去成不了的事情”。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打铁还须自身硬 广东本土培养的首位视障研究生,顺利完成社会工作者(中级)考试的视障社工,服务残障朋友非营利机构的创办者……从出生不久被诊断为右眼完全失明,左眼仅剩下0.08视力,到荣获2021年“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生在“90后”广东姑娘张倩昕身上的故事,不仅给予人无数鼓舞,更为残障人士带来了开拓人生无数可能的新思考。 张倩昕从小便是个不服输的女孩。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一开始就随班入读普通小学、初中、高中,最终和千万普通高中生勇闯高考。唯一不同的是,别人的试卷使用五号字,她的是三号字。接着,她的人生还不断“开挂”:先后攻读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次次不落,还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面对毕业时多个事业单位抛来的橄榄枝,张倩昕却一一婉拒。原来,这时的她已全身心投入到创办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的工作中。从无到有,再到持续运营,她坦言困难,但非常值得——让更多视障人士接受个性化的社会适应性训练,并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重塑人生。 张倩昕介绍,融爱倡导并提供的社会适应性训练,包括教学如何使用盲用辅具和无障碍设施实现与人交流、烹饪、出行等,以及通过职业培训沙龙,教学如何写简历、参与面试以及提高职场综合素质,并联动相关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融爱已帮助近100名视障人士成功就业,成为咖啡师、茶艺师、互联网客服专员、按摩师等。 残障人士如何更好就业、实现个人理想?张倩昕认为,第一要学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做职业尝试,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就及时换赛道;第二要不断学习,提升基础技能和职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总的来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多尝试、多学习、多提升。” 截至目前,融爱累计直接服务超过7000人次,间接服务超过10000人次,组织志愿者服务超过20000小时。而张倩昕的志愿服务时数更是超过5000小时。毋庸置疑,张倩昕的精彩人生还将继续。(据善城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