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去十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效益是治理成本的1.5倍甚至5-10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说。 近日,“2022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云端举行。论坛发布报告《大气中国2022: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及其特别篇《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7.5%,已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对比欧美和亚洲其他典型国家的多个指标,中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报告指出,这得益于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和排放标准提升等一系列关键措施。报告建议,适时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以更高的要求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持续科学推进能源、交通、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低碳转型,助力全面迈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征程。 报告显示,2013年-2021年间,中国整体PM2.5年均浓度下降约56%,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增长,是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长速率的近两倍。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项目总监万薇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实现“拐点”跨越,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双赢”的状态。 此外,报告还横向对比了全球20个国家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的进展与成绩。结果显示,中国不仅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且多项排放控制标准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转为“领跑”。同时,通过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增效等方式,中国过去十年间碳排放强度下降34.4%,其中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尤其亮眼,是目前全球汽车新车销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一半份额。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正全面迈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征程。“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会持续上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继续书写‘中国传奇’。” 《大气中国2022》显示,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增至218个,同比增加16个城市。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5%,提前实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2025年空气优良天数目标。168个重点城市的六项标准污染物更是首次实现整体年评价浓度全部达标。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效益是治理成本的1.5倍甚至5-10倍。未来,中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依然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最新研究显示,如果在2020年水平的基础上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使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更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甚至是指导值,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大约可占GDP的1%-4%,高于直接治理成本。(武胜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