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10月31日,韩国首尔,不少民众自发前往梨泰院踩踏事件现场附近的街道吊唁遇难者。两天前,这里曾有超过10万人参加聚会,庆祝即将到来的万圣节。当时,聚会地点附近某酒店旁狭窄下行的胡同内人山人海,由于前方跌倒而后方人士不知情地跟进,导致严重的踩踏事故,庆祝狂欢变成了呼喊求救。 据韩国警方统计,截至10月31日上午6时,梨泰院踩踏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33人重伤、116人轻伤。由于踩踏导致的伤亡事件不是个案。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迎接游客跨年活动中,黄浦江观景平台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突然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公共安全悲剧为何会发生?群体性活动安全措施如何保障?踩踏发生后如何自救? 有专业人士表示,与自然灾害不同,踩踏事件具有一定可预见性,主办方的事前预案、人员维护、救援装备准备得当,完全可以降低踩踏事件的发生。 踩踏事件具有可预见性 深圳公益救援队原秘书长、现任理事杨传奇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与自然灾害不同,踩踏事件作为突发事件,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具有一定可预见性。”你可能不知道哪天会发生地震,但圣诞节以及大型游园活动可以先行制定详细预案,对人群疏导和控制有一定把控。” 杨传奇表示,参加集体活动时预防踩踏事件十分重要。“对个人来说,首先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相关负责人要事前熟悉所管辖范围内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时要保障安全出口的畅通无阻。其次,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的人群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 对于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杨传奇表示,至少有四点应该引起注意:“第一,在人群相对集中的活动中,前方一旦有人摔倒,后方未察觉并止步,这极易引起踩踏事故。第二,因过于激动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第三,人群聚集时,突然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会发生踩踏。第四,好奇心驱使,比如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容易造成人员集中踩踏。” 据了解,目前在一些重大群体活动中,相关社会组织也会参与其中并提供相应服务,保障人群安全和活动正常进行。比如,香港跨年夜是每年全港大型的群体活动,活动中会有民众安全队维护现场秩序,他们会采用分批限流等手段,降低因人流拥挤造成踩踏事故的风险。此外,在演唱会、马拉松、跨年活动中,都能见到一些社会组织或志愿服务队伍的身影。 杨传奇认为,上述踩踏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活动主办方预防方案及应对策略不充分而导致,“一些重点区域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提前预估或可通过限流避免的。社会组织在参与时,可提前与相关活动组委会沟通,并制定预案。” 遇到踩踏应该怎么办 资料显示,当遇到踩踏事件时,“人体麦克呼喊法”是一种可行的避险方法。人体麦克呼喊法,即当身陷人潮汹涌、进退不得的人群中时,为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可以联合前后左右的人一起有节奏地呼喊“后退”,以达成自救。 杨传奇谈道,当意识到踩踏危险来临或已经发生时,应迅速与身边的人进行简单沟通,让他们也意识到有发生踩踏的危险并迅速与你协同,采用人体麦克风法进行自救。“大家一起有节奏地反复呼喊,在核心圈形成稳定的呼喊节奏,直到最后让站在更加外围的人也加入呼喊,将呼喊声传递到拥挤人群的最外围。如果已经发生踩踏事件,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踩踏情形,短时间内就能让拥挤情况得到缓解。” 但他也坦言,若已经身处透露着危险信号的人群中,网传的方法在理论上虽是可取的,但因为踩踏事故发生时人们求生欲望强烈,很难理智地配合。“因此,当该方法无法奏效时,应观察周围环境,找到安全通道并保持镇定听从指挥人员指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逃生关键 踩踏事故的发生会造成场面混乱,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要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当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往外逃时反而会加剧危险。 有专家表示,踩踏事件中如果身体能动弹,第一时间应选择报警,等待救援。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另外,踩踏事故很可能会造成原发性呼吸或心脏骤停等症状,正确利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开展救援十分必要。数天前,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在球场上突发心脏骤停,身边的同学立刻开展急救,并通过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中的AED进行除颤。最终该名同学成功获救。 不过,由于踩踏事故情况复杂且会伴随外伤等其他伤害,现场复苏成功率很低,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杨传奇表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事故现场有无足够的AED能够提供救援。如果在人员、装备、预案等均充沛的前提下,社会组织参与这项工作还是会产生较好的效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