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皮磊 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一直是广大家长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如何为这一群体创造一个干净晴朗的上网环境、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也是各方一直努力推动的事情。一个月前,由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组织的“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该专项行动主要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整治重点主要包括严格管控侵犯未成年人个人隐私问题、严厉查处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等10个方面。 事实上,这一专项整治行动已经持续多年。那么,在当前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网络环境方面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在18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盛荣华谈道,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是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网信部门管网治网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在他看来,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良和有害信息问题,包括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炫富拜金以及网络欺凌、人肉搜索等,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网络沉迷问题,目前一些网络平台功能设计还不够合理,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诱导和实施违法犯罪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人利用互联网教唆和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暴力、诈骗甚至自杀,有的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网络猥亵等违法行为,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 据盛荣华介绍,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央网信办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一是通过专项治理来进行全面清理。中央网信办在“清朗”专项行动当中,每年会围绕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每年的专项整治当中都有关于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专项行动,对一些突出问题形成露头就打、高压严打的态势,全面清理涉未成年人网上的有害信息。 二是通过强化青少年模式来防范沉迷。中央网信办指导主要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特别是对使用时长、互动功能都做了一些限制,有效地防范网络沉迷。 三是通过网络举报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组织重点商业网站平台开设涉未成年人专用的举报渠道,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 四是通过部门合作来溯源打击。中央网信办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在第一时间尽量切断传播链条,追溯处置发布账号的主体。 盛荣华表示,下一步,网信部门要做到“两个增强”:一是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成效,主要举措可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叫做“有法有罚,能管善管”。 “有法”就是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当前,网信部门正在加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配套制度,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罚”就是处罚,要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网络执法处罚的力度,特别是要紧盯未成年人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网站平台、产品功能、位置板块;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和账号,在专项行动当中,要从严处置处罚一批、集中曝光一批,形成有力震慑。 “能管”就是要强化管理,特别是要把保护关口前移,要管好两个东西,一是管苗头,二是管源头。管苗头就是要及时发现网上那些涉未成年人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把风险隐患能够管住、防住;管源头就是要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种种网络乱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普遍的突出问题,就是利益链条比较长,只有斩断了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才能标本兼治,管住乱象。 “善管”就是要完善保护措施,如重点优化提升青少年模式效能,优化算法推荐,通过这样一些措施,防止平台向未成年人推送负面有害信息,让未成年人上网更安心,家长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