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社会工作
   第09版:社会工作
   第10版:社会工作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数字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困难失能老人照护的“吴忠探索”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社会工作

第09版
社会工作

第10版
社会工作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数字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困难失能老人照护的“吴忠探索”

    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不仅自己备受煎熬,也给子女带来了繁重的养老压力和经济负担。让失能老人‘老有所养’,是解答养老必答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2021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共拨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1亿元,选取42个项目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探索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的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作为项目地区之一,宁夏吴忠市积极创新,将养老服务提升分为适老化改造服务、家庭床位信息化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三个标段,“想群众所想、供群众所需”,从助浴、助餐、助洁等“关键小事”着手,得到了帮扶对象的认可。

    精准识别

    搭建智慧平台全效服务

    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任务。

    “不只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们想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体面、更舒心!”吴忠市民政局局长杨桂琴说,“全自治区就我们一个试点,必须在标准和质量上下功夫。”

    综合多方因素,吴忠市选择利通区和青铜峡市进行试点。然而,两地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27万余人,经济困难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不少,如何确保服务到最需要的老年人家庭,是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从2021年底开始,吴忠市民政局派出工作组实地调查,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低保家庭中60周岁以上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等列入服务对象,开展相应的摸排、宣传、政策解释等工作,确保精准匹配,最终筛选出1400多名服务对象。

    “刚开始,老人家各有各的顾虑,有的担心面子和费用,有的担心服务质量。我们逐户走访,解答大家的疑虑。”吴忠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坤说,健康程度、经济条件不同的老年人需求也不一样,在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两个标段,都经历了“询问—列清单—提供服务”三个阶段,有效提升了匹配度和满意度。

    扶手、跌倒报警器、浴室水浸报警器、一氧化碳探测报警装置、长期卧床老人适用的智能床垫……这些设备根据需求被安装到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家中,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提高了安全度。

    “所有智能设备联网接入吴忠市养老服务平台,监测到异常情况后能够及时发现并响应。”张坤说,吴忠市已初步搭建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平台,配套公共服务、物资配送、健康监测等6个子系统,各个参与主体通过该系统办理相关养老事务。

    “小事不小”

    服务做实做细赢得肯定

    洗澡,是“小事”,但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是一块心病。

    青铜峡市滨河新村村民张立忠常年独自照顾67岁的半失能母亲,以往每次洗澡多有不便,要么就把母亲拉到姐妹家中,要么就得等姐妹谁回家。前不久,在看到吴忠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可以提供助浴服务后,他迫不及待为母亲申请了相关服务。

    经过血压、心率等身体检查,张立忠和母亲被助浴工作人员接到了吴忠市颐嘉祥老年公寓。这里,摆放着一台特殊的浴缸:在常规的浴缸之外,配有一台类似牙科病床的设备——一张担架床固定在可以上下移动的支架上。

    “洗澡时,活动不便的老人躺在床上,通过固定身体、调节床的位置,在水的浮力下,老人能够在浴缸里舒服地泡个澡。”颐嘉祥老年公寓负责人闫荣杰说。

    张立忠兴奋地说:“在家里哪有这些设备,想痛痛快快洗个澡太难了,她肯定在里面美滋滋的。”

    除了助浴,闫荣杰和他的团队作为第三标段的中标者,还为1400多名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康复、巡访关爱等上门服务,让老人们更好地在家度过晚年生活。

    中午11点不到,配送人员就将当天的午餐送到了长期瘫痪卧床的80岁老人温建雄家中。他的老伴曹凤兰接过饭菜,“一大份米饭,一荤一素两个菜,我们老两口吃足够了。”

    同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边查看温建雄老人的身体状况、协助其翻身、检查防褥疮床垫的使用情况,边交代:“老人这个褥疮已经达到二级了,不能再让情况恶化了,平时一定要多翻身,药也要用起来。”

    “你们都是好人!谢谢你们!”尽管话已经说不太清楚,但在整个服务期间,温建雄都在不停呢喃这两句话。

    “洗澡、吃饭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对这些老人却是‘大事’,甚至是一种‘奢望’。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小事,让老人们过得更舒适。”闫荣杰说。

    据颐嘉祥老年公寓负责青铜峡片区服务的工作人员马静介绍,家政服务、助餐以及自身清洁,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点单”最多的服务。“有的老人家里窗帘、被褥常年没有更换,有的可能生活拮据舍不得换,我们工作人员不仅帮他们清洗,有时候还自己掏钱置办新的。服务的内容也不局限在‘点单’上,能顺手干的都干了。每次服务结束,大家还会在服务单上记录下家里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卫生间灯座坏了,需维修’‘行动不便,需要申请电轮椅一辆’等,这样的话,我们下次上门服务时尽量帮忙解决。”她说。

    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村民路国山今年65岁,因患病行动不便、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被纳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服务对象。“每次工作人员到我家里,我家就大变样,衣服收拾整齐了、柜子不乱了,家里也有了温馨的感觉。”路国山感慨地说。

    马静清晰记得,一名刚申请了助浴服务的老人因健康状况突然恶化去世,他的家人专门发来微信,感谢助浴服务“让老人干干净净地离开”。“我觉得自己的服务是有价值的。”她说。

    试点之后

    照护老人需要“持续动力”

    在谈到项目给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带来哪些改变时,张坤举了一个自己亲历的案例:在一位农村失能老人家里,工作人员将普通的白炽灯改成了可遥控、调亮度的灯。改完后,这位老人躺在床上,按着遥控器开灯、关灯,开灯、关灯……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我们此次服务的老人中,90%生活在农村,家庭经济本就困难,平时能得到的关注不是很多、生活比较单调。我们为他们带来的一些小改变,一些特别符合他们需求的改变,既能让老人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用心,又很实用,能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慰藉,生活上感受也更好。”张坤说。

    截至目前,吴忠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已经投入1700万余元用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居家上门养老服务范围已覆盖青铜峡市和利通区23个乡镇、195个村(社区),服务总数达到20897人次,人均服务15次以上。

    试点项目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打了样”,但张坤和他的同事们还在思考,试点之后,如何更好地延续服务内容、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试点的经验可复制、可持续发展。

    调查显示,我国约90%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多位受访人士也提出,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经济上,我国绝大多数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但如今的居家养老绝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必须要有社会化力量的辅助。”闫荣杰说,“社会化的服务人员进入家庭养老场所后,除了直接提供服务,还会教给老人的非正式照护者如何翻身、如何喂饭、如何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居家养老才能让老人真正安享晚年。”

    “这套体系的建立不容易,受益家庭也比较认可,项目设定的满意度大于等于85%的目标也基本达成,各方都希望能长期运行下去。目前,我们在积极筹措资金,继续为这些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也希望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体系建设中,同时也要从体制机制上予以经费保障。”张坤说。

    闫荣杰说,企业提供养老服务是有成本的,可以帮一家、帮一次,但不可能长期不计回报。“作为养老社会化力量,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秉持行业规律获取合理的利润,秉持职业道德提升服务质量,从而获得持续发展。长期护理险就是面对老龄化社会大量出现失能失智老人进行的一个制度性设计,引入、建立适合各地情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让监管部门、社会化机构、社区形成合力,为居家养老提供‘持续动力’。”他说。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