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7这一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香港。作为中国人,我们深知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归了,是否意味着可以为祖国做一些事情?”这一年,社工梁秋莎从香港来到广州,在荔湾区逢源街成立了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 “我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穿梭两地,见证了内地社工行业的发展。”梁秋莎感慨地说,未来她期待能够持续发挥专业能力,陪伴内地社工在专业化领域走得更远。 缘起 而立之年选择重新出发 与梁秋莎联系上时,她正身处香港的办公室。身后,是逢源街道在1997年时为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写下的“跨越界限 服务社群”,八个毛笔大字十分显眼。 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梁秋莎是位地地道道的西关小姐。因缘际会,上世纪80年代初她被安排到广州市妇联工作,一度被推选为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筹建办副主任。工作期间,她通过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的教授了解到香港社工专业,备受鼓舞。两年后,三十而立的她选择到加拿大研读社工专业,毕业后受聘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正式开启社工生涯。最初,她主要负责服务香港的跨境家庭。当时两地联姻的家庭逐渐增多,大部分是内地女性嫁到香港。“受当时政策影响,结婚后的内地居民申请赴港定居,需要经历一个平均长达8年的‘轮候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家庭问题也随之出现。 令梁秋莎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出现在1996年。那是她第一次接触粤港婚姻家庭。当事人是一位来自广东惠东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到香港探望丈夫。其间,她黄疸型肝炎发作,因为没钱看病上门向社工求助。在梁秋莎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免费治疗的机会。“那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需要通过引入社会服务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跨境婚姻的家庭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婚姻关系。” 先河 成立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 1996年12月,梁秋莎再次回到广州。这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她希望通过人脉关系,开辟新的服务板块。 “我们找到了当时的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通过交流提出了我们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社工介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双方一拍即合。他们以两万港元作为项目启动经费,并迅速组建内地服务团队,梁秋莎也是其中一员。 1997年3月11日,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与逢源街合办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在当时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通过社工专业手法辅导个案解决家庭问题的社工机构。时任逢源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周惠贞表示,“如今重新回顾,在当时能够成立这样一家机构,是突破性的尝试。” 机构服务内容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在不断调整。从最早的跨境家庭关系到2005年前后的跨境家庭小孩上学难题,梁秋莎决定成立“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期间,梁秋莎也见证了内地社工行业的发展变化。这一年,机构迎来了中山大学第一批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并聘请其中一位担任中心主任。 2008年,广州市启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试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香港经验辐射广州。经梁秋莎牵线搭桥,广州荔湾区政府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在逢源街道合办了“穗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经过两年时间的尝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在广州市全面铺开。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底,广州每个街道至少建立起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未来 扩大服务范围 从城市走向农村 两地奔走的25个年头里,梁秋莎的足迹从沿海城市延伸到山区城市。她每个月都会到内地,短时两天,长则一周。除了走访社区,参与服务,她还会到高校为学生们上课,希望能将自己在国外和香港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分享给更多内地学生。 梁秋莎透露,这些年,光车费和住宿费加起来已超过30万元人民币。“从1997年到现在,25年是多么漫长。当年参与这项服务的部分人士都已退休,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换了几轮,但梁姑娘还是那个梁姑娘。我依旧坚持在穗港两地间奔走。”梁秋莎表示,这是对专业的高度认同,是看到受助者的成长,是通过努力帮助他们改变人生,是那一份收获的快乐让她坚持了下来。 25年间,梁秋莎见证了两地社工行业发展不断迎来新变化,内地社工行业也不断完善。广州自2017年年底与香港社区发展促进会合作,开展广州市社工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借鉴香港社会工作经验。期间,广东省开始实施社工“双百计划”,通过“双百社工”摸清民政服务对象,把政策送入家门,提供专业服务,实现助人自助互助。截至目前,广东已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100%全覆盖。 2022年5月23日,广东省民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2022年公开招聘“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的公告》,全省1629个乡镇(街道)公开招聘“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1.48万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梁秋莎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新机遇。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民政部门在广州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提升养老服务素质等11项共同行动项目。 “社会变迁,社工专业也要进一步普及,有了大湾区的空间概念后,我们的服务可扩展的空间也变大了。未来社工服务将从一线城市推广到更多其他地区。” (据《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