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不仅将“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写进了基金会发展战略,还专门成立了数字资源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力量,这在国内基金会中也是首创。可以说,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基金会的血液中。 《公益时报》:你如何评价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在诸如“世界红十字日”“5·8人道公益日”等重要社会议题中的作用?对机构和行业发展来说,数字化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贝晓超:今年5月8日是第75个世界红十字日。每年的红十字日,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唤起人们的人道主义意识,共同保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致力于人类持久和平。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平的珍贵,意识到红十字工作者的责任。中国红十字会首次发起设立“5·8人道公益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红十字组织积极参与,为世界红十字日赋予新意;同时能充分发挥搭平台、建机制、聚资源的作用,充分动员社会资源,秉持自愿原则,开放包容,让每一个有爱心有善意的人都能亲身参与到第三次分配中来。 我们希望数字化的力量能够帮助传统项目顺利升级转型,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人道事业、公益事业的期许。我们也期待,通过数字技术带来的改变,能够将原来不了解公益行业的公众,逐渐引导为关注并且为之行动的同路人。 《公益时报》:谈到互联网筹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怎么样看待互联网公开募捐的? 贝晓超:数字化时代,每个公民都是公益的监督员,一旦信息发布滞后、不透明,便会受到广大网友的质疑,也会损耗公益行业的公信力。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重要一员。近年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部署下,我们着力向公众传播红十字精神、红十字做了什么,在互联网上讲好红十字故事,全力打造“救在”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人道守护。借此,也反映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人道公益领域的努力实践和不断探索。 这次“5·8人道公益日”,我们主动将红十字主责主业的项目上线,在利用互联网筹款平台实现资源动员结构优化的同时,也是希望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实现公益项目全流程上链,将项目的筹款、执行、效果完整详实、大大方方地发布,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红十字做了什么、在做什么、准备做什么,主动接受所有人的监督和检查,做到公开透明。 今年5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携手腾讯公益平台和公益机构伙伴等,共同发起“互联网公益公众监督行动”,倡导和推动社会对互联网公募平台上的公益活动和项目进行监督,建立更合规的互联网筹款环境,增强公众的信任度,进一步助力公益慈善行业长期、健康、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