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副班主任参与班会走进课堂,在职业道路规划、日常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我们真诚一对一交流,感觉很温暖。”提起学校社工专业研究生进入班里当副班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大四学生张晨瑶赞不绝口。这样亦师亦友的副班主任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 这一举措得益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依托人文学院试运行一年的黑龙江省高校首家“学校社工站”。该校社工专业研究生进入本科班级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辅导员+班主任+社工”协同育人新机制。 3月23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社工站”在线上举行了正式成立仪式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会上提出,“学校社工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经过一年的试运行,逐渐探索出一条破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瓶颈和盲点的“学校社工站+日常思政”新模式,探索“社工+班级”新路径,既让社工专业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以致用,又让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据介绍,“学校社工站”正式成立后,在先期委派四名社工专业研究生担任四个本科生班级副班主任的基础上,再遴选17名社工专业研究生作为副班主任,实现人文学院16个本科班的全覆盖,着重在班级学风引导、考研就业辅导、科创竞赛指导三方面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过去一年,该校2021级社工专业研究生胡耀方担任人文学院大四班级副班主任。在工作中,她发现引入社工专业的生态视角和优势视角,有助于帮助同学们疏导在学习、情感、就业三个方面产生的压力,在干预服务中她与学生们相互受益,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辅导员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职责。但在实践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郑莉表示,单靠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郑莉表示,社工专业研究生担任副班主任,有助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社工研究生的协同作用。她说,“这一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生在专业学习、人格修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社工+’模式创新性地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崔彬表示。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