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号召,我们企业家积极响应。两个月前,我们提出了“碳惠村”的构想。以建设“碳惠村”为切入点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做?如何做到固碳、减碳从而实现企业发展和乡村发展的有效结合?企业家的资金、资源、管理等如何与乡村振兴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衔接?“碳惠村”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带着这样一些思考和问题,我们最近在京津冀地区做相关的调研。 就在12月,我去了北京顺义区的一个农场。该农场是以耕读合一、知行合一的方式,培养更多的青年人到农场学习工作三四年,掌握生态农业种植养殖的技术后,支持他们回乡创业。这些年轻人,是未来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希望,他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而不是简单地销售农产品。同时,该农场也建设了一个持续支持网络,支持“新农人”的持续学习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销售。这十年间,他们培训了1500名这样的“新农人”。这样社会化运作的生态农场,建设在城市周边,它不仅承担着有机种植的作用,为城市生活的家庭提供有机产品,还有为城里的孩子做土地教育、劳动教育的作用,让孩子从小就热爱大自然,保护土地,热爱生活。这也是社会化生农业的一个点:消费者和乡村的直接链接。 我在农场调研的时候,遇上了四位“新农人”,他们是农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有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年轻人。通过与他们聊天,我发现他们是真正的“一懂两爱”的人才: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但他们的同学中再无别人从事农业。在此,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对回乡创业的青年“新农人”给与支持。企业家有更多的资源、资金、管理经验,可以与专业的团队结合,孵化出更多类似的新型生态农场,培养出更多建设新农村的“新农人”人才。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推进气候行动的巨大雄心,也对经济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通常只考虑森林植被碳汇,而未将土壤碳汇计入。农业实现“碳中和”在于固碳(大气二氧化碳固定)和减排(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两个方面。在0~20厘米的土壤表层,每新增1%的有机质含量,可以产生800公斤/亩/年的固碳的效能。若能在全国10%的耕地面积上(1.8亿亩)新增1%的有机质,则相当于1.5亿吨/年的固碳效果。所以,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通过更加环保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得养育我们的土地更加肥沃,更关键的是,可以固碳减碳,实现环保、实现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可循环、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一个重要意义上的乡村碳惠的探索,即:通过对社会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采用有机耕种的方式,改善华北平原等更多地区的土壤状况,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逐步实现土壤固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实践,值得投入的事。 如何实现“碳惠村”的实际落地? 一、通过在农村推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植被固碳+土壤改良固碳,多措并举创造碳汇 要一方面倡导乡村低碳,另一方面要在城市推动食物教育,更健康饮食,减少浪费,我在调研时,发现一个数据: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在生产、物流的环节就有30%的浪费和损耗。 在此,我也号召企业家朋友们在当地对接生态新农人网络,支持这些真正在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解决销售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食物里程的碳排放。每5个消费者加入,可以改变1亩土地;每10个消费者加入,可以让1位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每100个消费者加入,可以支持1位青年返乡;每1000个消费者加入,就可能带动1个乡村。通过消费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这是真正的授人以渔和可持续发展。 二、为“碳惠村”输送、培养“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靠的是在乡村生活的农民,也需要我们更多的企业家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更加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管理技术。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能人。我真诚号召大家,为我们的乡村做出企业家的贡献:贡献资金、资源和管理技术,帮助和支持新农人回乡创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