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特别报道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议程
以社会化生态农业的新理念发展碳惠村事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专题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特别报道

第12版
特别报道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董事长、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创始人丁立国:
以社会化生态农业的新理念发展碳惠村事业

    2021年,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号召,我们企业家积极响应。两个月前,我们提出了“碳惠村”的构想。以建设“碳惠村”为切入点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做?如何做到固碳、减碳从而实现企业发展和乡村发展的有效结合?企业家的资金、资源、管理等如何与乡村振兴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衔接?“碳惠村”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带着这样一些思考和问题,我们最近在京津冀地区做相关的调研。

    就在12月,我去了北京顺义区的一个农场。该农场是以耕读合一、知行合一的方式,培养更多的青年人到农场学习工作三四年,掌握生态农业种植养殖的技术后,支持他们回乡创业。这些年轻人,是未来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希望,他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而不是简单地销售农产品。同时,该农场也建设了一个持续支持网络,支持“新农人”的持续学习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销售。这十年间,他们培训了1500名这样的“新农人”。这样社会化运作的生态农场,建设在城市周边,它不仅承担着有机种植的作用,为城市生活的家庭提供有机产品,还有为城里的孩子做土地教育、劳动教育的作用,让孩子从小就热爱大自然,保护土地,热爱生活。这也是社会化生农业的一个点:消费者和乡村的直接链接。

    我在农场调研的时候,遇上了四位“新农人”,他们是农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有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年轻人。通过与他们聊天,我发现他们是真正的“一懂两爱”的人才: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但他们的同学中再无别人从事农业。在此,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对回乡创业的青年“新农人”给与支持。企业家有更多的资源、资金、管理经验,可以与专业的团队结合,孵化出更多类似的新型生态农场,培养出更多建设新农村的“新农人”人才。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推进气候行动的巨大雄心,也对经济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通常只考虑森林植被碳汇,而未将土壤碳汇计入。农业实现“碳中和”在于固碳(大气二氧化碳固定)和减排(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两个方面。在0~20厘米的土壤表层,每新增1%的有机质含量,可以产生800公斤/亩/年的固碳的效能。若能在全国10%的耕地面积上(1.8亿亩)新增1%的有机质,则相当于1.5亿吨/年的固碳效果。所以,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通过更加环保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得养育我们的土地更加肥沃,更关键的是,可以固碳减碳,实现环保、实现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可循环、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一个重要意义上的乡村碳惠的探索,即:通过对社会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采用有机耕种的方式,改善华北平原等更多地区的土壤状况,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逐步实现土壤固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实践,值得投入的事。

    如何实现“碳惠村”的实际落地?

    一、通过在农村推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植被固碳+土壤改良固碳,多措并举创造碳汇

    要一方面倡导乡村低碳,另一方面要在城市推动食物教育,更健康饮食,减少浪费,我在调研时,发现一个数据: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在生产、物流的环节就有30%的浪费和损耗。

    在此,我也号召企业家朋友们在当地对接生态新农人网络,支持这些真正在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解决销售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食物里程的碳排放。每5个消费者加入,可以改变1亩土地;每10个消费者加入,可以让1位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每100个消费者加入,可以支持1位青年返乡;每1000个消费者加入,就可能带动1个乡村。通过消费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这是真正的授人以渔和可持续发展。

    二、为“碳惠村”输送、培养“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靠的是在乡村生活的农民,也需要我们更多的企业家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更加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管理技术。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能人。我真诚号召大家,为我们的乡村做出企业家的贡献:贡献资金、资源和管理技术,帮助和支持新农人回乡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