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特别报道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议程
以社会化生态农业的新理念发展碳惠村事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专题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特别报道

第12版
特别报道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
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议程

    2020年12月31日,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消灭绝对贫困,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完成脱贫攻坚之后,我们要向第二个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

    后小康时代乡村何以振兴?简单地说,就是怎样把发展和治理结合起来,这对于当前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跟大家展示的是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的五项议程:可持续脱贫怎么做,空心村如何治理,基层减负如何可能,基层经验如何推广,如何推进基层持续创新。

    在可持续脱贫怎么做这个重要的议程中,我们特别要明确,今天的农民、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所缺少的不只是物质,而是选择的机会。所以,通过治理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

    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比较,把贫困分为物质贫困、相对贫困、精神贫困、制度性贫困。作为一个公共管理学者,我更加关注制度性贫困。比如说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方式等,这导致可持续脱贫难度增加。

    物质贫困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是显性的。相对贫困、精神贫困、制度性贫困属于隐性的,难以识别、统计和衡量,治理的周期也比较长。所以怎样通过制度性安排来实现可持续脱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和挑战。

    如何构建发展与治理的共同载体?我在这里罗列了像工商资本下乡模式、小额信贷模式、村民股份合作社模式,这三种模式都试图把发展与治理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脱贫。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重要议程。

    第二个重要议程,空心村如进行治理。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怎么去空心村?并不是简单的强调原住民怎么回流,而是必须要走差异化的道路,产业帮扶是去空心村的关键。

    第三个重要议程是基层减负如何可能。为基层减负的根本路径是要推进基层大限度的自治。基层问题在表面上看是在基层,但其背后深层逻辑涉及更高层面。所以理清政府职责,还基层一片自治空间,这是为基层减负的根本途径。

    第四个重要议程,如何推进基层持续创新。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地方创新非常活跃。但另一方面,地方创新、基层创新寿命又很短。如何让基层创新可持续,我觉得最核心的命题是,基层创新不要仅仅以创新为目标,为政绩而创新,而是要以社会有效治理来作为目标,为有效治理创新。

    我们团队做了一个典型案例。浙江省桐乡市在2013年开展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如今已经八年多过去了,它仍然在不断持续创新。特别是它向应用端不断移动,从2013年在解决农村的基层治理中的集体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创新模式,到现在已经包括农村信贷、农贸市场建设,包括疫情防控等。

    最后一个议程是基层经验如何推广。我们提出,总结推广不应该只是一个成果经验的复制,更应当是探索和保障社会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很多地方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时候,都倾向于带上枫桥经验、三治融合经验的帽子,反而有可能禁锢或者掩盖其他独立的创新。所以我们在基层经验创新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以行政命令来确立一个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比说,浙江嘉兴开展了三治融合实践执行的擂台赛,运用在垃圾分类、反网络诈骗、组团式服务、移风易俗这些领域,这样就能够在擂台赛上展示,其他地方可以采纳,能够快速推广,这些推广模式往往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所以,怎样把基层经验总结推广,基层创新案例可以通过同行评议机制。这样就使得我们有更多基层经验能够得到推广,而且能够在推广过程中得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