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12月31日,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消灭绝对贫困,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完成脱贫攻坚之后,我们要向第二个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 后小康时代乡村何以振兴?简单地说,就是怎样把发展和治理结合起来,这对于当前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跟大家展示的是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的五项议程:可持续脱贫怎么做,空心村如何治理,基层减负如何可能,基层经验如何推广,如何推进基层持续创新。 在可持续脱贫怎么做这个重要的议程中,我们特别要明确,今天的农民、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所缺少的不只是物质,而是选择的机会。所以,通过治理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 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比较,把贫困分为物质贫困、相对贫困、精神贫困、制度性贫困。作为一个公共管理学者,我更加关注制度性贫困。比如说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方式等,这导致可持续脱贫难度增加。 物质贫困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是显性的。相对贫困、精神贫困、制度性贫困属于隐性的,难以识别、统计和衡量,治理的周期也比较长。所以怎样通过制度性安排来实现可持续脱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和挑战。 如何构建发展与治理的共同载体?我在这里罗列了像工商资本下乡模式、小额信贷模式、村民股份合作社模式,这三种模式都试图把发展与治理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脱贫。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重要议程。 第二个重要议程,空心村如进行治理。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怎么去空心村?并不是简单的强调原住民怎么回流,而是必须要走差异化的道路,产业帮扶是去空心村的关键。 第三个重要议程是基层减负如何可能。为基层减负的根本路径是要推进基层大限度的自治。基层问题在表面上看是在基层,但其背后深层逻辑涉及更高层面。所以理清政府职责,还基层一片自治空间,这是为基层减负的根本途径。 第四个重要议程,如何推进基层持续创新。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地方创新非常活跃。但另一方面,地方创新、基层创新寿命又很短。如何让基层创新可持续,我觉得最核心的命题是,基层创新不要仅仅以创新为目标,为政绩而创新,而是要以社会有效治理来作为目标,为有效治理创新。 我们团队做了一个典型案例。浙江省桐乡市在2013年开展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如今已经八年多过去了,它仍然在不断持续创新。特别是它向应用端不断移动,从2013年在解决农村的基层治理中的集体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创新模式,到现在已经包括农村信贷、农贸市场建设,包括疫情防控等。 最后一个议程是基层经验如何推广。我们提出,总结推广不应该只是一个成果经验的复制,更应当是探索和保障社会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很多地方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时候,都倾向于带上枫桥经验、三治融合经验的帽子,反而有可能禁锢或者掩盖其他独立的创新。所以我们在基层经验创新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以行政命令来确立一个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比说,浙江嘉兴开展了三治融合实践执行的擂台赛,运用在垃圾分类、反网络诈骗、组团式服务、移风易俗这些领域,这样就能够在擂台赛上展示,其他地方可以采纳,能够快速推广,这些推广模式往往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所以,怎样把基层经验总结推广,基层创新案例可以通过同行评议机制。这样就使得我们有更多基层经验能够得到推广,而且能够在推广过程中得到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