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特别报道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贵州省凯里市打出组合拳 推动“三社联动”服务省级改革试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四个结合”新载体 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赋能筑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专题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特别报道

第12版
特别报道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贵州省凯里市打出组合拳 推动“三社联动”服务省级改革试点

    自获批贵州省‘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改革试点以来,凯里市把‘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来抓,引入专业社工服务,助力民政兜底困难群众生活质量,推动‘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省级改革试点。

    以“党建+”服务为模式

    全面开启“三社联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将“三社联动”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范畴,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凯里市“三社联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凯里市“三社联动”社会服务项目省级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该项改革试点培育了一批由党员发挥骨干作用的社区互助组织,优化社区委员会在各类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组织网络,实现对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的统筹能力和凝聚能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

    搭建“三社联动”

    社区参与平台

    大力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在四个试点所在村(社区)统一悬挂“三社联动”省级试点以及“社工和志愿服务站”工作牌,并由村(社区)提供相应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设备,作为“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改革试点的工作平台和办公场所,由服务实施社工机构派驻社工驻点全面开展服务工作,制定了“三社联动”机制服务图、功能委员会介绍、功能委员会参与机制流程图、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工作流程图、项目人员组织架构图等相关内容,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孵化提供了服务平台。以专业社工机构为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改革试点以来,在村“两委”支持下,社工协助党员、村民骨干共同组建了17个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地缓解了因“空心化”导致的社区活力缺失问题。

    以沟通参与机制搭建为支撑

    提升“三社联动”服务水平

    搭建三社联动参与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居民需求为导向,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站“三社一体化”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在“三社联动”机制中,专业社工从地区发展模式专业视角出发,利用“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治、共享”的“6共”参与式工作方法,协同村(社区)党支部、社会组织和村民骨干共同推进社区治理,构建了更加开放、更加和谐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以社工为主导,立足于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借助社区儿童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成立社区儿童委员会等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立“老少互融+居民互助”的多功能服务综合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优势,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

    以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为抓手

    创新“三社联动”服务模式

    建成了民族地区“三社联动”新机制,率先在民族农村地区创新“三社联动”模式。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区组织培育,建立了推动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性组织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社区社会组织;把传统文化活动和非遗文化传承作为重点支持内容,作为推动社区参与的牵引工作;“三社联动”服务过程强调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注重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组织资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以民政兜底困难群众为主体

    提高“三社联动”

    专业服务能力

    在改革试点过程中,通过社区指导、社工策划、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以上门入户、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建立了试点社区兜底保障服务人群服务台账,重点为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各类关爱服务,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截至目前,四个试点社区建立各类兜底服务人群数据台账963人,入户走访412人,建立专业个案服务档案14人;培养本土专业社工人才17人,深入开展“我们共成长”儿童生日会、“老少齐聚暖人心”端午节、中秋三留守慰问等主题活动100余次,累计服务20000余人次。同时,通过资源链接,积极引导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关爱服务,为兜底保障、社区服务提供支持力量。自试点改革以来,以“党建联盟”为载体,整合资源、聚焦共治,在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促和谐,情暖社区迎冬至”“秋季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35余次,参与党员1408人次,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

    (据凯里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