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发出的一则募捐倡议引发网友热议。 今年,西北大学迎来建校119周年。该校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 倡议发出后,引来网友调侃西北大学是“中国最穷211”。 10月18日,西北大学工作人员回应称,校友捐赠是大学经费的来源之一,很多大学都有这种渠道。“我们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钱款的使用都会公示。” 募捐“一杯奶茶的钱” 10月14日,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捐赠倡议。该校校友总会对校友、老师及在校学生发出号召:在每月的6~9日将一杯奶茶(11.9元)或一杯豆浆(1.19元)的钱节省下来支持母校发展建设,或者也可捐赠任意金额,并在文字下方配有捐赠二维码图片。 倡议发出后,引来不少围观。对此,有网友表示“大为震惊”,并写道“不是说缺一杯奶茶钱豆浆钱……倡议捐钱是长久之计吗”。也有人认为,“虽然我也捐了,希望学校也越来越好,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为多多少少有点……” 其中也不乏网友调侃,“捐了,不要让我没学上”“俺们是真的朴”“中国最穷211,心酸,泪目”。 多的留言则是为西北大学“哭穷”:“在校到毕业,感觉西大一直挺大方。这次虽说是倡议,但这样伸手,看来真的缺钱了吧,救救西大”“太惨了太惨了……” 撞名美国著名的西北大学,我国西北大学尽管实力不凡,却显得“不太知名”。实际上,拥有119年历史的西北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官方简介显示,西北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有2个学科进入A类,16个学科进入前30%,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较第三轮学科评估有了较大提升。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还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中国“最穷”211? 由校友总会发起的一项募捐活动也许不代表西北大学校方试图以这种方式获得“大力支持”。但这并不妨碍网友们“借题发挥”,为西北大学“实惨”的经费现状而卖力“哭穷”。 当前,陕西省共有8所“双一流”高校,其中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即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西北大学则是8所中唯一一所省属高校,这成为影响其经费来源的重要因素。 同在陕西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西交大、工信部直属高校西工大的2021年经费预算已跻身百亿。其他4所陕西部属“双一流”——西电、西农、长大、陕师大的预算总经费分别为51.78亿元、45.55亿元、35.71亿元、31.87亿元。 作为陕西省属高校,西北大学的预算经费为14.18亿元,和上面几所高校相去甚远。而这一数字已相较去年增加了5.73亿,增长百分比高达67.8%。 在东西部之间、西部区域省份内的高校经费差距更加明显。 2021年,同样位于西部的四川省10所地方高校预算收入均超过10亿元。再以省属头部高校为例,苏州大学预算收入32.84亿元,成都大学为24.3亿元。 经费捉襟见肘,西北大学产出却不低。 据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透露,该校投入产出比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西北大学办学经费投入位列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下游,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和科研产出则分列第8和第24位。 西北大学官微在一篇题为《西北大学2020年十大新闻》的文章披露,2020年,该校获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4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5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6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科研到款经费3.58亿元,其中理工类纵向项目到款2.26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8月,西北大学公布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结果。在申报的各类项目579项,共有144项项目获得资助,获批直接经费6944万元,项目资助率24.87%,超过基金委平均资助率8个百分点。获批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增长9.92%。 高校校友“高额”捐赠 那么,西北大学校友总会发出的募捐是否真的显“寒酸”? 其实,我国其他高校校友会也曾发出类似的倡议,数额也并不高。 比如,北京大学校友会今年7月对该校2021届毕业生发起的倡议以支持北大的一项公益种子计划,倡议捐赠额从1.23元起、或捐赠123元,可获得相应捐赠纪念品。 复旦大学则会在每年建校周年纪念日发起年度捐赠。以2021年为例,复旦建校116年,该校校友会倡导以116元的倍数进行(116,232,348……以此类推),所有捐赠将注入复旦大学校友基金,以支持复旦大学发展。 西北大学校友总会发起的小额募捐倡议之所以引发关注,还源于公众对高校获“高额”捐赠的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 每逢各大高校校庆之时,有关各校校友大手笔捐赠的报道层出不穷。 仅在近段时间就有如下报道: 10月16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2周年、南开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化学系校友赵国锋、阚颖、郑保富共同支持1.6亿元,发起设立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发展基金。 同日,湖北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学校捐资助学,截至目前共签订70余个捐赠项目,签约捐赠总金额已超过1亿元。 10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迎来建校七十周年华诞之际,紫江集团捐资1亿元,设立专项建设基金。 9月底,在四川大学建校125周年之际,众多知名企业和杰出校友向学校捐赠支持共4亿元,助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据《潇湘晨报》) 给母校捐一杯奶茶钱,也要心甘情愿 10月14日,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捐赠倡议。该校校友总会对校友、老师及在校学生发出号召:在每月的6~9日将一杯奶茶(11.9元)或一杯豆浆(1.19元)的钱节省下来支持母校发展建设,或者也可捐赠任意金额,并在文字下方配有捐赠二维码图片。校方称小额捐赠以自愿为原则,捐款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并参考国内其他高校的相关做法。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校庆有没有校友感念进而捐款助兴,本该多些毋庸多言的默契,自动生发的情感终究更美妙一些。但现在把这事在官方账号上挑明了,并且越挑越明:具体的时间(每月的6~9日)、具体的金额(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钱)、具体的范围(校友、老师及在校学生),事情多少有点不自然,估计难逃网友对“吃相”的挑剔。 一杯奶茶、一杯豆浆,看似轻描淡写,但越是“微不足道”,道德压力感就越强——“这么点都舍不得?”——可能会让人有这种感觉。在网上,有网友留言“这不就是摊派吗”,也有媒体查资料说这是“最穷211”。摊派、哭穷,未必是学校的本意,但为什么引发如此解读,这是应该想想的。 根据公开的数据,和其他高校比,西北大学谈不上“富”,同在西安的几所部属高校2021年经费预算已跻身百亿,西北大学的预算经费为14.18亿元。但富也好、穷也罢,校友捐款总是多多益善的,再富的学校也少见拒绝捐款的,学校当然渴望有越来越多的入账。既然如此,那么就要扪心自问,人们怎样才会心甘情愿的捐款?这恐怕值得很多高校思索。 虽说“母校”是个拟人化的词汇,但学生和学校终究不是血脉相连,不过是机缘巧合的偶然相遇。楼筑的营盘、流水的学生,学校“现在时”如何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将来时”如何反馈学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真的期望学生未来回馈一杯奶茶乃至一杯白开水,学生在学校时得到了怎样的“呵护”就格外重要了。从这个层面看,如果大学号召捐款确实应者如云,那么这也是大学“成功”的一个标志。 谈到大学捐款,一直以来都有舆论比较中外差别,前几年一些中国捐赠者选择国外而非本国高校,曾引发广泛的讨论。客观来讲,现在中国高校收到的捐款数额正在增长,但广泛的、普遍的乃至习以为常的捐款文化,还有待形成。这当中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捐款使用是否公开透明,并足以产生让捐赠者真正信服的公信力;捐款使用方式是否尊重捐赠者意见之类,就非常重要。 捐款文化的培养,其实也是从学生的日常里开始的。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申请各种有名有姓的助学金,捐款下渗到学生的衣食起居,学生在“受益于捐赠”的环境里成长,那么等毕业之后,他们会有怎样的思维模式,会不会想着效法前辈校友? 大学受到的捐赠,除了化作设施、器械这种有形之物,也可以变成精神传递的无形之物。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用捐款”和“收捐款”其实是一体两面,互相成就的。(据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