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数字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益言堂
   第15版:新闻
   第16版:新闻
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数字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益言堂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新闻

新闻内容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长江商学院EMBA开学第一课

    项兵院长在长江商学院与江西省吉安市联合开办的“领航井冈”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上授课

    ■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 项兵

    近期,国家把实现共同富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等国家民生关切做了一揽子顶层规划。同时也强调,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进入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可能需要每个企业与机构对于自己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做一个全面的审视、更新、变革与提升。把企业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贯穿到企业的整个战略与管理之中,这已经是企业生存与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创办的初心是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与全球担当、人文关怀及社会责任并拥抱创新、驱动创新的企业家,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2002年11月21日创办的第一天起,长江便把‘引领管理教育发展,培育新一代商界领袖精英,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社会功能置于核心位置,并围绕着商学院的社会责任及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探索、实践与创新。本文希望对这些探索进行回顾、归纳与总结,以便于和社会各界同仁共勉、并促进互学互鉴,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探索 1 :

    2005年全球首家将人文课程系统引入商学教育,奠定公益与慈善、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创新的基石

    长江迈出的第一步是在2005年把人文课程(哲学、宗教及历史)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长江应该是全球第一家启动系统人文教育的商学院。“从最早的‘中西贯通’到2005年的‘人文关怀’,长江商学院从创办以来一直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打造世界级商学院’的梦想和激情前进着。”当时重视人文关怀的考量出于以下几点:

    首先,善由心生。企业家唯有心怀同理心、恻隐之心、悲悯之心与感恩之心,唯有内生的向善与自觉的担当,而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强制监督与强力约束,才能铸就真正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从这个意义而言,人文底蕴是人文关怀的一个前提,也是公益与慈善及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一个基石。

    第二,现有商业决策的基本原则及框架是比较短视的。2012年,笔者提出了对“人类集体短视”的顾虑。世界当前的商业及政治体系激励我们的政商领袖注重当下成效和短期利益,攸关人类长远发展的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解决。人文课程带来的历史观会给企业决策者带来更为长线的思维。这会有助于应对人类集体短视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及其他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当时传统管理教育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课程设计过于关注如何挣钱的“优术”,对于为什么挣钱、财富如何使用的“明道”重视不足,更缺少为人类守望未来的长线考量。长江将人文课程系统引入管理教育,希望借此推动世界管理教育由“术”而“道”的变革。同时,“企业家要想赢得世界的真诚认同和真心尊重,在创造财富上要取之有道,在财富使用与处置上更要富有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做到这一点,必须超越‘家天下’的传统理念,心要‘盛得天下’。”

    第四,人文底蕴也是通过全球价值对接来实现整合全球资源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再崛起需要的企业家必须有能力整合全球的资源,他们不仅要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营销,同样重要的是要能与全世界做到价值对接。价值对接能力是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一个必备条件,而价值对接的基础是人文底蕴。“要想实现与全球的无缝对接,对文化理念、宗教信仰等的互相理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五,长江商学院志在培养的企业家,既不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工具,也不是只为追求财富的经济“动物”,人文精神可以帮助企业领军人物超越富足的生活(Rich Life),迈向丰盈的人生(Enriched Life)。

    探索 2 : 

    2010年把公益及慈善课程带入学位课程,聚焦培育企业领军人物以及职业经理人的公益捐赠意识

    “(当时)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以人均收入、福利和社会公共支出等方面指标考量,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升至0.478,大大超出国际警戒水平,已经成为全球收入与财富不均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巴西,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其基尼系数却从1960年的0.6降至2009年的0.54,体现出经济发展普惠于大众的变化趋势。可以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挑战。”

    “面向未来,为了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在我国打造一个中产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国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到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包容性,让更多人平等分享增长成果。”

    当时,我们的社保体系尚不成熟,捐赠及公益的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这个观察,长江开全球商学院历史之先河,首创推出一系列有关公益慈善的选修和必修课程:如2010年,长江首创设立48小时公益学时制度,要求所有EMBA学员必须修满48小时公益学时方可准予毕业。2014年,再度首创性地将公益慈善课列为EMBA的开学第一课。同时,长江首创公益奖学金(2002年)、长江公益基金(2009年),长江公益奖(2014年)等引领式创新,不断拓展商学教育逻辑,重视财富使用的公益与责任,倡导“无公益,不长江”。

    我们不仅希望公益与社会责任能成为企业家DNA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企业家们能把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与能力带到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中,再通过他们手中的资源及影响力产生“杠杆效应”,把这种理念拓展到企业、家庭乃至全社会。在长江,“无公益,不长江”的公益理念及行为的培养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长江人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长江商学院文化的重要DNA。

    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长江校友和校友企业、教授员工共捐款4.3亿元,占中国机构捐款7%;

    2020年,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行动中,长江校友体现出了极大的担当精神与人文关怀。在学院的倡议、呼吁、组织下,纷纷捐款捐物资,截至2020年4月,长江校友企业累计捐赠逾40亿元;

    2021年7月,河南灾情。各校友企业、校友组织和班级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调动资源抗洪救灾。截至2021年8月2日不完全统计,长江校友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赠资金和物资近13亿元。

    2021年7月,福布斯中国发布2021中国慈善榜。上榜的100名企业家中,长江校友共23位,占比近四分之一;长江校友捐款总额达63亿元,占慈善榜捐款总额的近3成;12位长江校友捐款过亿,占榜单捐赠过亿元企业家的24%。

    【下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