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Z世代零废弃生活报告》发布
“零废弃”生活是迈向低碳生活的方式之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Z世代零废弃生活报告》发布
“零废弃”生活是迈向低碳生活的方式之一

    ●估计个人每周产生的垃圾  ●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全国排名

    ●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购买或主动获取过二手物品  ●选择二手物品的主要原因

    ■ 本报记者 李庆

    8月21日是第四届‘零废弃日’,主题为‘减量低碳轻生活’,旨在提倡公众为生活做减法,少点一份菜,少用一张纸,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为生活做减量。

    据了解,‘零废弃日’是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壹基金、零萌公益在2018年共同发起的公众倡导活动,于每年8月的第3个星期六举办。今年,万科公益基金会、壹基金、零萌公益联合了全国173家组织,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开展零废弃日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6个省(直辖市),覆盖深圳、广州、郑州、长沙、南京等近70个城市。《Z世代零废弃生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在当天正式上线。

    《报告》的研究方法遵循KAP(Knowledge认知-Attitude态度-Practice行为)的研究范式,分为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的个体访谈两部分。调研对象为20-34岁之间的北上广深年轻人,回收了3201份有效问卷。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观察了3201位年轻人的零废弃现状,最终形成了五种不同的群体画像。

    “零废弃”是什么

    简单来说,“零废弃”是构筑在“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做法之上的一种生活选择。它是一种理念、目标,也是一种废弃物管理方法。绝对意义上的“零废弃”或许很难实现,但无限靠近它却是可能的,所以每一次减废的行为都在向“零废弃”靠近。所以,如果你愿意自带水杯、环保袋出门,就已经迈出了零废弃生活的第一步。

    那么,Z世代又应该做何解释?

    《报告》强调,所谓Z世代,Z是Zero的首字母,被赋予“零废弃”的涵义,是所有关注、愿意尝试及正在践行零废弃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的统称。

    关于“零废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零废弃”就是不浪费;有人说,“零废弃”生活就是敢于和快时尚叫板,过简约的生活。

    《报告》指出,在此次的调研中有54%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光盘行动”,其次是绿色出行、不产生垃圾、少买东西,可见大家更容易将“零废弃”与日常生活和消费相关联。与此同时,仅有20%以下的人表示会联想到堆肥、碳中和、极简生活、碳足迹等相对专业的词汇,这也说明这些专业度较高的零废弃行为或词汇,还不被人所熟知。但事实上,“零废弃”生活正是迈向低碳生活的方式之一。

    省钱的年轻人首当其冲

    《报告》显示,此次参与调研的人群中,男性占比达51%,女性占比49%,其中25-29岁占50%,30-34岁占比29%,20-24岁占比21%;在学历方面,本科占比50%,大专占比2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21%;有52%的人正处于学习阶段,48%处于职业发展阶段。

    《报告》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观察了3201位年轻人的零废弃现状,最终形成了五种不同的青年群体画像:

    一是身体力行实干派,这一群体占比为18%,每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身体力行实干派。他们非常关心环境议题,不仅对“零废弃”生活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他们是“闲置物品”流通的助推者,超过95%的人购买过二手物品,超过90%的人出售过自己的闲置物品。偶尔外出聚会,他们也会留意打包剩下的饭菜;很少点外卖,84%的人每周的外卖点单量在2次以下。在他们看来,外出购物带上自己的购物袋和出门要戴上口罩一样的重要。无论是在认知上、态度上还是行动上,都是毋庸置疑的“零废弃”达人。

    二是积极倡导潜力股,他们是人群中的少数派,占比仅为9%。这是一个主要由年轻职场女性构成的群体,对环境问题非常关心,却难以放弃生活的便利性:入住酒店即使偶尔自带洗漱用品(较平均水平低21%),那也往往是出于卫生的考虑。但他们是优秀的倡导者,以热情和专业知识感染身边大众;同时,他们也在寻找时机,释放自身巨大的行动潜能。这类群体的行动“零”力尚未觉醒,但有着和身体力行实干派相同的环境关心度和认知程度。

    三是省钱新贵行动派,这是人群中占比最高的一类人,占比为32%,是主流人群。他们的突出特点是“零废弃”行为表现突出,但对“零废弃”的认知水平和环境关心程度却相对较低。他们是省钱新贵,91%的人会按需点单及打包剩菜。他们的生活堪称“零废弃生活模版”,购买二手物品,出门选择公共交通,购物自带购物袋,然而支撑他们做出这些“零废弃”行为背后的重要原因是省钱,相比“零废弃”概念,他们更在意如何节俭。

    四是概念宣传理论派,这类群体占比为11%,他们对于“零废弃”的认知水平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73%的人能够准确地回答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本质区别,远高于49%的整体水平。他们大多出没于充满活力的深圳与底蕴深厚的北京,有20-24岁初出茅庐的有志青年,但更多是30-34岁历经风雨的职场精英。这些人当中,女性的声量占据优势。概念宣传理论派在态度和行为上的表现都低于平均水平,他们或许知道塑料降解需要上百年,但却并不会主动拒绝使用塑料吸管,去超市的时候也会经常忘记自带购物袋。支持“零废弃”,他们在思想上更胜行动一筹。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环境关心程度和实践上略微逊色。

    五是感同身受梦想家,这一群体整体占比为11%,他们中超过96%的人表达了支持和践行“零废弃”的强烈意愿。他们中51.2%的人是女性,接近八成的人在25岁以上,其中30-34岁的人最多。感同身受梦想家对于环境有着高于一般人的感知力,态度量表平均得分高于群体平均水平。或许是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他们尚未激活行动“零”力,只是梦想着环境可以越来越好。则主要呈现了对环境有着高关心程度,但认知和行为都不高的群体。

    如何做到“零废弃”?

    《报告》指出,之所以要开展“零废弃”,因为“零废弃”是一种有趣好玩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友好,对环境友好。它提醒我们有节制地消费,更长情地使用,以及负责任地分类和丢弃。

    若想做到“零废弃”,吃喝玩乐都能做到“零废弃”。

    第一,做饭带饭,如果时间精力许可,多尝试自己做饭带饭,为自己或心爱的人下厨房,不仅能让单调忙碌的生活充满烟火气,还能减少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垃圾。

    第二,选择餐厅堂食,如果没有时间做饭,堂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减少或不使用餐厅提供的一次性餐具;减少使用餐厅提供的塑料吸管;按需点餐,餐后如有剩余,主动打包。

    第三,不选择一次性餐具,偶尔的打包带走和外卖,也可以有“零废弃”的方式,比如可以用自带的餐具打包,比如勾选“不需要一次性餐具”,自带或不适用吸管。

    与此同时,在玩乐放松的时候也可以“零废弃”。

    首先,宅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整理衣物,将闲置物品做捐赠或转让,观看“零废弃”博主的视频,参与“零废弃”社群互动,参与一次旧物改造挑战;其次,在小聚会时,可以旧物交换替代购买新礼物,按需点单,减少浪费;最后,在出游时可选择自带洗漱包,减少或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随身携带披肩或外套,替飞机上提供的毛毯。减少或不使用出行过程中的一次性用品,如纸杯、拖鞋等。

    在面对“买买买”时依然可以选择“零废弃”。

    一是谨慎地选择,分清哪些钱该花,哪些不该花,哪些是缓解压力,哪些是过度消费。

    二是郑重地持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消费界限,比如口红同时拥有不超过2只;球鞋同时拥有不超过2双等之类的小目标。爱惜自己谨慎选择后得来的好物;如果有可以使用但自己用不到的东西,为其找到妥善的归处。

    产品设计融入“零废弃” 

    据《报告》数据显示,超过57%的人认为,每人每周产生的垃圾低于5千克;而实际上,以北京为例,北京常住人口约2189.3万人,2019年全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96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人每周约产生8.4千克的生活垃圾,相当于15瓶矿泉水的重量。 

    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相比减少购买和重复使用,超过66%的人认为应当优先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融入“零废弃”的考量,62.01%的人认为应该反思自己的欲望,减少购买不必要的物品。

    在我们周围,80%以上的人购买过二手物品,便宜经济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卫生情况是他们的首要担忧。随着二手平台的增多,购买二手物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便宜、实惠是现代人生活的首要考虑,而二手物品是否经过消毒、卫生与否则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在这些二手交易中,衣服依然是年轻人最介意的二手物品。  

    通过问卷可以发现,85%的年轻人都认同“重复使用”与“回收利用”是有区别的,但其中超过51%的被调查者并不知道两者区别在哪里。重复使用(Reuse)是在不改变物品本身构成的情况下,持续使用或变更用途;而回收利用(Recycle),会将原本的物品打散,重新塑造成新的物品投入使用,例如,回收的塑料瓶可以用于制作地毯。

    此外,《报告》对“零废弃”还做出了有效建议:租或借都是不错的选择,租用的时候,可以和商家沟通无需过多包装;如果一定要买的产品,优先购买二手的产品,同时,可以同商家沟通要求环保包装;二次利用或回收快递外包装;可重复使用买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