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律师业是提供法律专业中介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也是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积极投身公益、热心支持公益,已经成为律师行业的一种风尚和价值追求。中国律界公益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如何?具有什么特点? 近日,律新社公益法律服务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报告(2021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国浩律师事务所、盈科律师事务所、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山东求新律师事务所、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上海灏思瑞律师事务所与律新社联合出品,对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的整体概貌进行了描绘与展现。 律师和基层法律 服务工作者是主力军 报告提到的“公益法律服务”,是以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法院院校志愿者、退休司法人员等具有法律知识的人,以及律所、新兴法律服务业组织、社会组织、法律科技公司、公司法务部门等和传播法律服务业资讯的媒体平台(含法律法治频道、法律媒体与法律自媒体平台)等,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特殊群体的利益,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服务。其中,具备相应法律知识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公益法律服务的主力军。 近年来,司法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全国律师协会和各地律师协会制定的行业规范都对鼓励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作了规定。早在2012年,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社会责任基金管理办法》,对律师开展公益律师服务、重大法律援助案件、救助灾害等进行专门基金支持。同年,全国律师协会召开法律援助工作委员会、公益法律服务于社会责任委员会成立大会,这是推动律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多地律师协会也成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或法律援助、社会公益相关的委员会,将社会责任视为重点工作。 2019年,司法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倡导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安徽、浙江、天津等多地还出台相关办法,实行积分制,或制定公益法律服务时长折算标准,将公益法律服务情况应用至诚信公示、评奖择优、难度考核等方面,以支持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 对在公益法律服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相关部门进行了表彰。如司法部表彰的“新时代最美法律人”、全国妇联表彰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国总工会报表彰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和个人”等。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围绕时代新要求,律师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疫情防控 现金捐赠超1.5亿元 报告将公益法律服务分为专业公益和社会公益。前者包括法治宣传、普法咨询、法律援助、为特殊群体赋权、参与社会治理如公益诉讼等,后者包括抗疫救灾、捐资助学、设立公益基金、成立公益律所服务行业等。 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21日,全国律师行业针对新冠疫情的现金捐赠累计超过1.5亿元。此外,律师行业还通过购置物资、发起募捐、撰写疫情相关法律文章、线上解读法律等方式参与公益。例如,瀛和律师机构全国各地律所共捐款捐物近100万元,并联合中小企业协会推出“百家律所万家企业亿元捐赠活动”,最终首批598名瀛和律师提供了近10万小时、价值亿元的公益法律咨询服务。 在公益筹款/捐赠方面,律所采用认领校园建设项目、成立基金/基金会、成立慈善信托、直接捐赠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涉及教育、健康、老年人权益保护等领域。其中以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和直接捐赠居多。例如疫情期间,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成立了京师公益基金,截至2020年4月8日,京师北京总部及全国体系分所、联盟所向基金捐款超过213万元。 报告显示,为更好地为公益活动提供资金保障,至少28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公益基金或基金会,其中14家为进入The Lawyer中国律所创收TOP30榜单的律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盈科律师事务所等20家律所确定成立公益基金,部分律所还成立有专门的公益基金委员会。 《公益时报》记者通过全国社会组织信息公示信息平台查询,确认至少方达律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等4家律所已注册成立基金会。 值得注意的是,大成律师事务所于2007年设立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大成慈善基金,已累计向大成律师希望小学、汶川地震灾区等捐助近千万元。 法律服务向专业化靠拢 在管理方面,越来越多律所注重公益组织化建设,以公益部/公益委员会的方式推动律所公益系统化运营,保持项目长期运作和逐步推进。部分律所还与公益界人才开展合作。例如,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于2016年组建了律所公益部(后改为社会责任部),随后京师律师事务所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了京师公益基金。再如,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伊始即设立公益委员会,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活动。 机构化和项目化同样是趋势。越来越多的律师或成立公益性质的律所,或探索创办专业的公益机构,尝试探索、优化和迭代公益模式。例如,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是作为社会力量发起的非营利组织法研究社会智库,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能力建设。再如,2013年成立的深圳市福田区维德法律服务中心是由律师自筹资金、自发创办的公益法律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其青少年普法项目“新雨计划”和“一起爱法”实现了常态化,培训的600多位志愿律师在深圳上了3000多堂法律课,随其派生的5个系列、80个标准化普法课件陆续进入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800多所学校,受益学生近100万人次。 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以下为不完全统计),国浩律师事务所于2009年发布了第一份律所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律所紧随其后:2012年有3家、2014年有2家、2016年有3家、2017年有3家、2018年有5家、2019年有5家、2020年有3家,总计25家。律师协会也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最早是北京律师协会在2010年发布,随后是全国律师协会,上海、浙江、陕西、广东、福建等16个省市级律师协会和南通、榆林、厦门等17个地级市律师协会也相继发布,至少34家律协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存在多项不足 报告指出,现有公益法律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法律服务需求,尚未实现“普惠化”“均等化”的目标,多方面存在不足。 在法治建设方面,现有法律法规多集中在制度规划目标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公益法律服务法》,影响了服务资源运行效益。在具体实施方面,公益法律服务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缺乏最低资金保障、服务内容衔接不足等问题。在组织管理和人才建设方面,公益法律服务机构主体和联动少,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考核激励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对此,报告提出七项建议:加强公益法律服务立法;加大财政投入与保障;培育壮大公益律师队伍;构建统一的公益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大力表彰公益法律服务先进典型;复制推广成熟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 通过七项措施多管齐下,推动律师公益法律公益法律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覆盖城乡、高效便捷、普惠均等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兴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