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践行初心使命 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7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中外记者见面会
践行初心使命 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中外记者见面会主席台(刘健/摄)

    ■ 本报记者 王勇

    民政战线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常年和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困难群众打交道,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服务对象当作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7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来自民政领域的优秀党员代表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题和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讲述他们了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故事。

    桂小妹:

    守好防控疫情大门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武汉市城乡社区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重任。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桂小妹和同事是74天吃住在社区。

    桂小妹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把封控和服务的关口前移至了楼栋,光靠我们21名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力量是不够的,于是发动了61名居民志愿者也参与到这场战斗当中。组建了15支“113敲门小分队”,这个“113”就是1名社区工作者带领1名下沉党员干部和3名志愿者。小分队穿了一件红马甲,红马甲后面印着“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居民看到红马甲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就能够安心待在家里,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当时是白天敲门,晚上数灯,逐户逐人监测体温;顶风冒雪,不分昼夜封控值守;义无反顾,不畏艰险。我们护送四类人员去医院、进方舱、到隔离点,整个疫情期间我们坚持做到封楼不封爱,“控”人不控情。记得当时有一位居民身患尿毒症,想去医院做透析,那个时候武汉都封城了,他担心去不了,心情非常焦虑。“113小分队”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首先安抚他的情绪,同时给他联系爱心车辆,第二天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他的面前,把他送上爱心车,并安全送到了医院。后来这个居民说:“你们印着‘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红马甲,印在了我的心里,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谢谢你们。”

    在“控”人不控情这块,我们当时严格做好封控值守和体温监测工作,对确诊、疑似、发热和密接人员做到应送尽送,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我们都会陪护在居民身边。所以,居民说,看到护目镜后面的那双眼睛,他们心里就踏实了。应该说那时候真的很忙,每天忙得都像陀螺一样转,所以那个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都瘦了,有一个同事瘦了20多斤。

    “其实一路走过来,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3月19日以来收到居民送来的锦旗一共64面。这64面锦旗加深了我们和居民之间的感情,也饱含着居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同时,我觉得这64面锦旗也激励着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工作,把居民服务好。”桂小妹强调。

    李燕:

    帮助特殊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目前儿童福利院的一些孩子们有一部分存在着智力或者肢体残疾,如何帮助智力或身体残疾等特殊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如何提高社会对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关怀和支持?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燕表示,帮助特殊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都可以有所作为。一次志愿活动、一份捐赠、一句话语还有一个笑脸,可能就会让这个家庭受到鼓励,让这个孩子树立信心,感到温暖有力量。

    据李燕介绍,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现在有孤残儿童740多名,98%以上都是残疾或患病儿童,主要是脑瘫、唐氏综合征,还有智力和肢体残疾。“针对这样的特殊孩子,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陷,我们要树立全人的理念,考虑每个孩子的优势,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精准施策”。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如果是智力正常,但是肢体有问题的,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福利院会教他学习绘画、手工、陶艺、电脑等技能。有一个叫石宁的孩子,下肢瘫软但智力还行,针对他的情况,福利院教他学古筝和绘画,专门请了古筝老师和绘画老师,一对一进行学习。目前,他的古筝考到了七级,绘画也获得了不少奖。

    另外,福利院针对智力低下、肢体没有问题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保洁、保安、绿化等培训。福利院的孩子目前经过培训,有在附近单位和公司里面当保安的。不管哪一种孩子,福利院都不放弃,对他们都充满希望,希望给他们一个好的未来。

    李燕表示,这些年,社会对这些困境儿童非常关心和关注,慈善和爱心氛围特别好,福利院每年接待爱心人士将近2万人,在享受社会对福利院关爱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来回报社会。在2012年成立了蓝手杖家长俱乐部,专门支持社会困境儿童,给他们一些社会融合培训,另外给予教育、康复、心理、技能培训。今年六一,还为社区困境儿童征集了100份微心愿,当孩子实现心愿的时候,非常高兴,家长也非常激动。

    李银江:

    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可以说,养老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在敬老院工作多年,亲身见证并感受到农村养老服务的进步发展,乡村建敬老院的初衷是供养五保老人,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敬老院的软硬件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2014年,李银江在盱眙县首家挂牌成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开门办院,把多余的床位向社会开放,让那些有儿有女的老人,就是空巢留守老人到我们敬老院养老,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因为他们的子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都外出打工了,没有时间护理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带着我的团队,代替这些子女为老人尽孝,让他们安心在外边工作赚钱。给敬老院增加了人气,给乡村敬老院发展带来了生机。我们桂五镇敬老院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本镇老人,周边其他乡村,包括县城的一些老人都到我们敬老院养老。”李银江强调。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前景,以及下一步有什么工作目标?”时,李银江表示:“下一步,我想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把敬老院一些资源送出去,就是在农村新型社区挂一张居家养老的牌子,为社区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精神关爱,将优质的服务送到门上,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有决心、有信心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让更多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享受新时代发展红利、发展成果”。

    程静:

    把“折翼的天使”照顾好

    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主要收养的是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无生活能力、无就读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精神发育迟滞、肢体残疾的“三无”孤残人员。“他们在我们院被称为休养员,我们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围绕这些残疾休养员服务,包括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等。”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程静表示。

    照顾残疾人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坚持下来并不容易。程静在交流会上分享了她的经历和感受:

    记得那是2003年,我刚进入单位,第一次独立值夜班,在巡视病房时,刚推开一个房间的门,一股臭味扑面而来,随后发现一个休养员大便了,还抹了身上、床上、墙上到处都是,我当时看到那一幕愣了半分钟才想起赶紧给他洗澡,把床铺、墙上收拾干净。后来一整夜,我怎么都觉得自己身上弥漫着一股臭味,脑子里也一直在不停地问自己:“我才19岁,这就是我的工作吗?我以后就要过这样的人生了吗?”我不敢想下去,甚至产生了想要离开这个地方的念头,带着犹豫和纠结的情绪过了一个周末。周一,我心事重重地去上班,没想到那个为他清洗的休养员远远地看见我,就冲着我大声地喊:“阿姨来了,阿姨好!”我当时一下子就乐了,紧接着一种夹杂着辛酸与怜爱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我的护士长听说这件事以后特意找我聊天,她说:“小静,咱们的休养员确实特殊,你别看他们有的长得人高马大,可是他们都是孩子的思维,对他们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离不开我们。”

    的确,为一个孩子清洗满身的屎尿有什么难为情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何况他们也不是有意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智商确实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老护士长不仅传授给了我护理技能,还用言行教会了我要用怎样的心去对待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渐渐地,我掌握了给他们喂饭的技巧,也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哄着他们吃药,也会熟练地给他们洗澡,成为了民政系统里的一名白衣天使。

    “您问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想引用老护士长的一段话来回答您。身为党员,奉献是一种责任,身为护士,付出是一种习惯。党员与护士身份的融合就是一种荣耀。我们是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亲人,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活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程静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