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慈善传统
汇成20周年后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特别报道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汇成20周年后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院长柯良向《公益时报》社赠送书法作品

    六月的北京,阳光明媚、天色湛蓝、树木苍隆。

    我们隆重庆祝《公益时报》成立20周年。20年来,《公益时报》坚持正确的办报导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探寻公益的真谛,扮演着中国公益“布道者”的角色。

    《公益时报》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公益思想的重要宣传阵地、中国公益资源的重要交流平台、中国公益项目的重要展示窗口,成绩背后有着主管单位民政部的正确指导,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的大力支持,新闻工作者“娘家”中国记协的真切关爱、各级组织的鼎力协作、各位公益伙伴的辛勤付出、各个同事的共同奋进。

    公益行业传媒“试水者”

    20年前,是本世纪第一个时代的开端,也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缩影,见证着中国社会向前奔跑的步伐。

    《公益时报》记录、见证、参与并推动了这个时代进步。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正式施行,中国公益蹒跚起步。2001年中国成功叩开世贸大门,人均GDP从不足1000美元逐步增长,中国人的钱袋子有了长进。

    在国人对“公益”认知的雏形尚未建立之时,2001年6月1日,由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的国内唯一一张全国性公益类报纸《公益时报》诞生,这在当时媒体界是唯一一家高举公益旗帜开拓创新的纸媒。

    《公益时报》在发刊词中写道,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造福人民大众为己任。

    这张报纸的问世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不合时宜”,至少早产了5年。有人说道,当下中国普罗大众还在为生存奔波,中国企业还在埋头原始积累,这时候谈公益慈善,谁来响应?

    2003年4月,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公益”一词在中国大地崭露头角。

    当时,据《公益时报》统计,截至2003年7月31日,全国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40.74亿元,与捐赠方以民间力量占多数不同,此时仍以官方为主,面向公众的公募基金会仍是企业和个人献出爱心为数不多的渠道。

    可见,当时捐赠者的热情和公益渠道还较为有限,这似乎印证了这位业内人士所称的公益时代尚未到来。

    善行是一个人灵魂最好的栖居之地。《公益时报》努力寻找着发展方向,千里之行总会觅得知音。

    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缺少现代公益的基因,但公益事业将来必定会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3年,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所著的《散财之道》一书问世,为中国“先富起来”的阶层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科学的散财之道的借鉴。

    同年11月,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发明人之一朱传榘在参与《公益时报》联合民间组织促进会举办的“首届跨国公司与中国公益事业高级论坛”上慷慨致辞:“我们做公益不是救一时之急,是要富国强民,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多位前辈对于中国公益的表态,让《公益时报》看到中国公益星火燎原和大发展的前景,更加笃定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企业公民”倡导社会责任

    旗帜鲜明地扬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起决定性作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这个时代最直接的标志。

    他们在造福于社会与大众的同时,也在思考“财富的归宿”。毫无疑问,《公益时报》激发了无数企业家的善心、善念、善行、善言。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让民营企业家拥有了“定心丸”。同年6月1日,《基金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助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进入快车道。

    政策来了、腰包鼓了、责任有了、公益之心近了,有着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观察与前瞻,一个关注中国财富人群社会责任的话题——“企业公民”成为《公益时报》报道的主角。

    2003年6月2日,《公益时报》专门开辟了事后被证明是中国最早引入企业公民概念的版面,“企业公民专刊”孕育而生。

    2004年,推出首届“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国慈善榜”前身),提出“旗帜鲜明地扬善”理念,尝试通过慈善榜来推广企业公民的理念,发布后社会反响强烈,《公益时报》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网红”。

    截至2021年,18年间,中国慈善榜记录了3068位慈善家、8936家慈善企业的大额捐赠,收录捐赠总金额近2267亿元,被誉为“中国财富人士的爱心清单”。

    可以看到,中国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进入市场时代,一批快速崛起的财富阶层开始思考起自己的社会画像,他们急于告别原有固化的“暴发户”形象,追寻利润最大化不该是唯一目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成为不二选择,很快他们就将理念转化为行动。

    记录中国公益发展的

    历史底稿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激发出中国社会空前的捐助热潮,年度慈善捐款首次过千亿元,中国公益元年就此开启。这一年,不少人成了职业公益人,公益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公益时报》敏锐捕捉到这一变化,忠实记录着善念和善行,积极推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新闻产品和品牌活动回应公众关切与社会良性互动,帮助人们提升道义品格、满足精神追求,唤起更多人的善念。

    一直以来,重大新闻事件《公益时报》从不缺位,《面对“非典”我们无畏》《“集善家园”傍上“中国公益总会”为公益还是为利益?》《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对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社工意味着什么?》《“闭关”40日:武汉抗疫中的社区专业力量》等,一批批关注较高的新闻作品,均留下了《公益时报》一线记者的身影。

    《公益时报》品牌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在每年举办中国慈善榜的基础上,持续多年发布《年度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打造中国公益新闻年会、中国社工年会、承办亚太地区社工会议等年度活动,形成了中国慈善榜镌刻捐赠精神,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推崇企业公民,中国公益新闻年会倡导行业构建的公益“三部曲”。

    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市场价值逐渐呈现,多方伙伴协作渐入佳境,《公益时报》相继举办北京香港马会会所慈善晚宴、企业公民(东升汇)俱乐部慈善义卖、“共铸中国心”、香河社会化养老研讨会等慈善盛事。

    作为社会公益领域的一面旗帜,《公益时报》坚持树立责任向善的大旗,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努力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践行“四力”要求

    为推动共同富裕而奋斗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2020年《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2021年5月1日,第9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2021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

    这表明,党中央对于解决贫富差距的坚定信念和有效手段。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重心已经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全面脱贫逐步转移到让一部分人先共同富裕起来,直至实现全面共同富裕。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先富者走在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通过“第三次分配”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宝丰集团创始人党彦宝、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等企业家已被“中国慈善榜”记录,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榜样,他们让财富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公益时报》作为全国首创的公益类纸媒,一份执着于探寻财富归宿的纸媒、一个守护着中国公益星火的平台、一张记录社会发展的历史底稿,正用着专业视角迎接中国公益大发展的未来。

    20年来《公益时报》从未忘记初心使命——守望公众利益、解读善意中国、旗帜鲜明地扬善。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日子,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四力”要求,努力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