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皮磊 日前 ,首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会议在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汇泉桃花岛举行,会议主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齐鲁样板打造’。这也是自2020年12月6日揭牌成立以来,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举办的首次全国性高端学术研讨会。 据山东财经大学官微消息,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桃花岛教学大楼现已正式投入使用,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乡村产业发展实践基地同时揭牌。该学院旨在通过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乡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创业人才和基层群众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和理论研修,大力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水平。目前,该学院MBA已经开班,行走的课堂录制和实景式教学也已全面展开。 近年来,已有不少高校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基金)或相关课程:6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乡村振兴基金捐赠仪式;6月6日,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高校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将为乡村振兴事业带来哪些改变?其后续发展又该如何规划?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校企联合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020年12月6日,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学院由山东财经大学、深圳东方汇泉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东方汇泉”)与洪泰基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创办。据介绍,该学院新启用的教学大楼位于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汇泉桃花岛。 记者注意到,三方此次联合并非偶然。 多年来,东方汇泉持续开发建设汇泉桃花岛并投资兴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自2017年以来,山东财经大学多个院系特别是文化产业学系的师生,在校友、东方汇泉董事局主席、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董方军带领下,深度参与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为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打下了基础。而作为乡村振兴学院合作方,洪泰基金发起人盛希泰也是山东财经大学校友。 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沂河源艺术活化乡村项目艺术总监张凌云告诉记者,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之所以能够成立,还有赖于学校在农业经营和农业管理等领域深厚的学科学术积累,涉及经济学院、农业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全域旅游研究所等相关学院的专业和研究力量。而山东财经大学于三年前开设的关于乡村振兴本科以及研究生实验班,也为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目前,该学院管理架构已基本搭建完成,由董方军担任院长。除院长外,山东财经大学还从学校内部派遣了三名副院长,分别分管对外合作、教育培训和学术活动,辅助院长开展教育教学和学院日常工作。 张凌云表示,新成立的乡村振兴学院是由学校、当地政府及校友企业联合创办的一个创新型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相比,乡村振兴学院在教学目标、学生培养方式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 “在学院不断整合过程当中,我们会把全校范围内的优秀教师吸纳进来,继续发挥他们的研究专长和教学业绩。另外学院也会从社会上聘请大量专家、导师以及行业翘楚,作为特聘教授和导师。在培养目标上,学院一方面面向广大乡村振兴领域的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的,有本科的,硕士的,甚至还有博士的。第二,学院要建设成高端人才引领智库,针对农业领域,成立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委员会,吸纳更多国内国际大咖,为乡村振兴服务。”张凌云谈道。 据她介绍,从年初到现在,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对MBA方向的课程做了详细的探讨和设计,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院和MBA学院审定,学院课程已正式纳入MBA课程体系,设立了MBA乡村振兴培养方向,正式展开招生。“未来乡村振兴学院还将面向本科招生,但目前很多工作还在进一步梳理当中。” 凝聚更多 散而广的社会力量 2018年12月底,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其中提到,“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该行动计划发布后,各高校积极响应,不到半年时间就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实验站300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00余个,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近1400个,服务涉农企业1700余家,示范推广新成果1万余项,新增产值近6000亿元。 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途径。 6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国强公益基金会、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先后签署捐赠协议,由碧桂园、大北农与阿里共同捐赠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基金。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消息,此次碧桂园及国强公益基金会共捐赠2400万元,阿里捐赠1000万元,大北农集团在捐赠1000万元的同时还捐赠了100万元奖学金。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捐赠将专项用于开展“三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相关机构运行等;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的个人捐款以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资金,主要用于设立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乡村振兴研究基金”,支持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大北农集团捐资设立“大北农卓越人才奖学金”,旨在奖励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中具有三农情怀、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培养“学农、爱农、知农、为农”的卓越人才。 “此次捐赠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满足新形势、新经济时代下国家对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身体力行的参与者,碧桂园和国强公益基金会也在思索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上述负责人表示,碧桂园集团及国强公益基金会在多年实践中发现,乡村振兴亟需将更多散而广的社会力量凝聚起来,精准对接乡村需求,高效配置各类资源,通过优势互补让各参与主体实现共赢。 因此,碧桂园集团希望通过此次捐赠达到以下效果:一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咨询的政策倡导平台,创新服务企业乡村振兴实践的新模式;二是靶向对接现实需求,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三是建设凝聚人才、技术、管理等国内外优势资源共建乡村振兴共同体和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 推动乡村振兴 需理论实践相结合 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基金设立相隔仅两天时间,6月6日,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揭牌。据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介绍,今后学校将聚焦绩效评估,乡村振兴公共政策和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乡村建设行动研究,乡村振兴示范点、干部轮训点、教学实践点“三点合一”的基地建设与研究,乡村旅游、农村食品开发和农村养殖产业服务等五个方向,努力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评估、政策、乡建、基地、平台”五位一体的南昌大学方案。 事实上,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今年3月底,南昌大学将南昌大学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和南昌大学江西乡村振兴研究院进行了整合,成立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在建设“乡村振兴共同体”、集合当地各方资源等方面,高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或研究院意义重大。 2019年5月15日,淮阴师范学院淮安乡村振兴学院揭牌,由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农业科研机构、相关涉农企业和农民集体组织“五位一体”合作建设。目前,淮阴师范学院淮安乡村振兴学院先后成立了淮阴、涟水、淮安、盱眙、金湖等五个县区分院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院。 而早在2013年,同济大学就成立了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积极探索农科教相结合、多学科协同的综合服务模式。2018年2月6日,“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揭牌成立。学院以同济大学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师资主体,成立之初就已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等方面都有了成熟的思考。 对于高校陆续开展乡村振兴教育教学或相关研究这一趋势,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给予了高度肯定。“产学研的结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探索搭建乡村振兴共同体,推进建设乡村振兴综合体,并且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有意愿加入乡村振兴事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一个可复制、可造血的范例,让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也参与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日前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他看来,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高校有必要也必须积极参与,高校一方面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而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有助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优势互补。 他谈道,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提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科研机构可以深入参与企业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加强案例研究;学校可以为企业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高校乡村振兴学院要建设好,关键还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布局与学科发展,形成各自优势学科方向。学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深入实践,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服务。”邓国胜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