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名校成大额捐赠“收割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5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教育领域捐赠持续增长
名校成大额捐赠“收割机”

    宝丰能源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2亿元,设立“宝丰碳中和讲席教授基金”

    2021年3月,北大校友、中公教育集团创始人李永新(中)向北大捐资10亿元

    ■ 本报记者 皮磊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迎来了校庆。围绕这些百年名校的校庆活动也产生了多笔大额捐赠,尤其亿元(含)以上捐赠呈明显增长趋势。

    对高校来说,校庆已成为获得更多社会关注及大额捐赠的重要时间节点,校友及校友企业成为高校大额捐赠的重要贡献者。另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从简单的捐资助学到硬件建设,再到支持高校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和社会治理等议题,流入高校的大额捐赠关注领域也在悄然转变。

    厦大百年庆捐赠创新高

    在最近举行校庆的高校中,厦门大学收到的校友捐赠及外界捐赠颇为抢眼。

    20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百年校庆。截至目前,厦大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来自1980级化学系校友、万泰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邱子欣。他向母校捐赠股票100万股,按照捐赠当日的股价计算,该笔捐赠价值约为2.61亿元。该笔捐赠主要支持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院学科建设及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此外,厦大在百年校庆启动前后还收到了多笔亿元捐赠,如:阳光控股有限公司林腾蛟捐赠1亿元;国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鹰捐赠1亿元;冠亚投资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朱益民宣布将向厦大捐赠1亿元;旭辉集团捐赠1亿元(已到账);马来西亚IOI置业集团董事长李耀升捐赠1亿元(李耀升的父亲李深静生前曾捐赠3000万元);宝龙地产实控人之子、总裁许华芳向母校厦大捐资1亿元;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厦门大学2002级EMBA校友苏庆灿捐款1亿元(在厦大98周年校庆上,他曾捐资5000万元)……

    除了这些上亿的巨额捐赠,厦大在校庆前后还收到多笔捐赠,金额从百万到千万不等,如:厦大1980级物理系校友、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智松捐赠3000万元;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川、潘俊玲伉俪捐赠2000万元,林海川是厦大1989级财政金融系校友,潘俊玲是厦大1991级国际贸易系校友;金龙鱼慈善公益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

    截至目前,厦大并未公布百年校庆期间收到捐赠的具体情况,《公益时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厦大宣传部门,但对方表示目前不便对外透露。记者从厦大官网查询到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98周年校庆期间,厦大收到来自校友及企业、机构等的捐款总计2.29亿元。从数据来看,厦大百年校庆捐赠收入已打破其近年来最高纪录。

    单笔捐赠屡破纪录

    当然,除了校庆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于高校而言,校友及企业捐赠在任何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捐赠来源,尤其近几年来捐赠金额屡创新高,最高单笔校友捐赠金额已突破10亿元。

    2019年10月,融创中国与清华大学签署捐赠协议,正式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亿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开展教育与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据悉,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198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2021年3月,北大校友、中公教育集团创始人李永新向北大捐资10亿元,用以支持北大的发展建设,以及设立中公德善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和中公讲席教授等项目。这是北大建校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也是最大一笔校友捐赠。此前,李永新和他创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会曾向北大捐赠1.8亿元。

    2021年4月,天津大学1993级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校友、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松华通过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向天津大学捐赠3.13亿元人民币,用于全面支持母校事业发展。该笔校友捐赠也“成就了天津大学历史上最大额度的公益捐赠”。

    在过去的2020年,企业经营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但企业及校友捐赠依然表现突出,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发生:2020年9月16日,四川大学获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和中国工商银行3.2亿元捐赠,三方捐赠均过亿;9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校友、君正集团董事局主席杜江涛向母校捐赠8亿元;9月19日,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复旦大学校董许健康宣布向复旦大学捐赠5亿元……

    而近两年来,外界关注较多且争议较大的大额捐赠要属万科2亿股股捐。

    2020年4月2日,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将其持有的2亿股万科股票(当时市值约53亿元),捐赠给基金会,用于设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发展专项基金”。

    此次捐赠是目前国内高校基金会收到的最大金额单笔捐赠,但其也引发很大争议,因为此次捐出的并非万科上市公司资产,而是1984年万科成立以来数十万员工努力创造的共同成果和财富。此次捐赠也引发了业界持续关注和讨论。

    高校捐赠呈新的特点

    值得研究的是,在捐赠金额不断增长的同时,捐方对善款的用途及预期也越来越明确。从以往简单的捐资助学到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再到支持生态治理及社会建设等领域,捐赠人希望通过捐赠行为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加深产学研合作。此外,高校大额捐赠项目执行周期更长,捐赠持续性也更为明显。

    2021年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启动建校125周年校庆日活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个人出资1亿元,为母校捐建一座全国高校一流的绿色水冷高性能计算中心,设备将围绕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助力学校提升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不是杨元庆第一次向母校进行捐赠:2015年,杨元庆向上海交大捐赠1000万元,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并发起成立“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教育发展基金”。

    此次捐赠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其已不是单纯的捐资助学。根据捐赠协议,这座高性能计算中心将由联想集团建造与交付,采用联想最先进的高性能计算产品与技术,释放来自合作伙伴英特尔最新技术的优势性能,并应用联想独创的“海神”温水水冷技术,相较于传统风冷系统能够节约能耗成本40%以上,在增强算力的同时助力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

    为何做出这样的捐赠决定?杨元庆在致辞中表示,当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智能化变革来临之际,计算力,特别是高性能计算,依旧是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的一个重要瓶颈,“特别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高水平的高性能计算能力是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必不可少且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我不仅希望为母校打破这个对科研和教学的制约因素做点小贡献,更希望藉此为今后算力在高校及社会的普及尽一份绵薄之力。”

    持续、多次向高校捐赠,也是近年来大额捐赠的一大特点。

    2020年4月,世纪金源集团向北京大学捐赠5000万元,设立“世纪金源医学基金”,该基金除了用于奖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医疗团队,还将为北大医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科技创新及应用等各方面发展建设提供助力,助力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这并不是世纪金源第一次向北大捐赠。2004年,世纪金源捐资1000万元支持兴建北大政府管理学院;2011年捐资3000万元,成立“北京大学黄如论教育经济学发展基金”与“北京大学黄如论奖助学金”,2015年再度捐资2000万元奖助学金,并将奖励名额与奖励额度各增加一倍,成为当时北京大学单人额度最高奖助学金。

    除了连续向北大进行捐赠,世纪金源还多次捐资支持国内其他高校发展建设:2020年9月10日,世纪金源集团向清华大学捐资5000万元,成立“清华大学艺术博馆战略发展基金”;在此之前,还曾捐赠2亿元支持修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外,世纪金源还曾捐资5000万元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商学院以及设立国学基金;捐资3.75亿元新建福建江夏大学;捐资3亿元新建河南省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捐资2000万元支持贵州师范大学等。

    另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碧桂园集团连续捐赠清华。2018年10月22日,碧桂园实际控制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和副主席杨惠妍宣布,基金会将在未来10年内向清华大学捐赠22亿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这也是当时国内高校获得的最大单笔捐赠。

    事实上,自2007年起碧桂园集团和国强公益基金会曾多次捐赠清华大学:2007年10月,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清华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用以奖励清华大学科学工作者;2016年4月,在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碧桂园集团捐资设立“清华大学—碧桂园教育基金”;2017年再次捐资支持清华大学“国强楼”建设……

    今年,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宝丰能源也做出了再次捐赠清华大学的决定。

    在第52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宝丰能源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2亿元,设立“宝丰碳中和讲席教授基金”。该基金将用于支持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动、车辆等六个“碳中和”领域相关学科方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助力学校为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清华力量,为全球气候治理探索中国方案。

    而在2018年11月,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曾捐赠1亿元,成立“清华大学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研究,宣传倡导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应有力量”。可以看出,两次捐赠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大额捐赠更倾向名校

    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慈善捐赠投向教育、扶贫和医疗三个领域的资金最多,捐赠额分别为440.31亿元、379.02亿元、272.23亿元,三者合计占捐赠总量的72.32%。其中,教育领域的捐赠同比增长5.35%,多数流向了高等院校。

    在《公益时报》社编制发布的2020中国慈善榜中,上榜慈善企业共605家,合计捐赠124.0590亿元,其中投入教育领域的捐赠达到51.4419亿元,投入扶贫领域的捐赠为47.9936亿元。

    而流向高校的捐赠中,知名高校的吸金能力又是其他院校无法企及的。

    今年10月18日,河北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但截至目前,有关河北大学收到外界捐赠的报道并不多,最近一则报道出现在4月19日,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河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用于推动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献礼河北大学百年华诞”。

    2020年7月23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发布最新2020校友会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2020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名和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等榜单。

    统计显示,1980年至2020年6月,全国高校累计接收国内外校友捐赠总额达363亿元,其中捐赠总额40亿元以上高校有1所,30亿元以上高校有2所,20亿元以上有3所,10亿元以上有7所,5亿元以上有18所,1亿元以上有52所。

    报告显示,1980年至2020年6月,清华大学累计获校友捐赠的总额突破47.20亿元,问鼎艾瑞深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第一,打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最高纪录;北京大学校友捐赠31.87亿元,位列第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成为中国大学校友最为慷慨、对母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最高的大学。

    大额捐赠为何更倾向名校?

    针对110周年校庆捐赠情况,记者联系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校庆活动还未完全结束,目前关于校庆捐赠情况并无准确数据。但从一些捐赠者的实际行动中,我们也能大致了解其中缘由。

    以宝丰两次捐赠清华为例,捐赠的顺利达成与企业自身业务及战略规划、清华大学在相关领域的优势有着密切关系。

    宝丰能源长期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致力于推动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尤其是近年来,宝丰能源加速布局新能源,用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3月10日,宝丰能源董事会经研究决定,在北京注册设立“宝丰碳中和研究院”,作为公司开展碳中和专业领域科研平台,重点进行碳中和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引进、技术转化与落地实施,目前该研究院已正式启动。

    在前几天的捐赠仪式上,党彦宝表示,清华大学有着百年灿烂历史,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顶级学术殿堂。清华大学人才荟萃,学科优势明显,科研实力雄厚,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对于此次捐赠,他谈道:“希望清华大学六大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碳中和’起到积极作用。也希望学校对这六大领域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企业,我们会全力以赴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行业‘碳中和’进程,为国家实现‘碳中和’愿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曾雄看来,企业连续多年捐赠清华大学、支持清华建设和发展,跟企业高层的个人意愿和校友情怀有着直接关系,杨国强女儿杨惠妍和女婿陈翀都是清华大学校友。“而从最开始资助学生,到后来资助学者,再到后来资助学科建设,也体现了捐赠人自身的教育情怀。”

    另一方面,企业持续捐赠高校也有实际考量。

    “与清华的合作,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和清华科研人才交流的机会。企业也面临转型问题,也会有一些科学研究方面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科研赋能企业。借着和清华的合作关系,我们能够接触清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科研团队,在科研领域跟清华开展更深层次合作乃至应用转化方面的合作。”曾雄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