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9年老社工赵伟:连接每一座“孤岛”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9年老社工赵伟:连接每一座“孤岛”

    赵伟(右)在社区活动中

    社区青年汇逐渐成为青年们聚集的活动空间

    咖啡馆前,赵伟和几个社工围成半圈,手里拿着气球和鲜花。伴随着其中一个男生拉响的大提琴,半圈中间的西服男士单膝跪地,他手捧戒指,向面前的女孩大喊:‘嫁给我。’

    女孩泪流满面,激动得僵在原地,隔了许久才回答:‘我愿意’。

    作为社区青年汇的专职社工,赵伟见证了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北漂青年,通过他们组织的联谊活动,相识、恋爱、求婚并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让北漂青年融入城市,不再有漂泊孤独之感。’这是赵伟和其他社工同事们初期的目标,随着社会发展,社工服务也日渐多元化,并开始参与社会治理。

    2020年年初,参与疫情防控是赵伟的工作主题。随着疫情结束,社工们又开始筹备着,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临之前,让冰雪运动在青年群体之间普及开来。

    今年是赵伟从业的第十年,他见证了北京社工发展壮大,也逐渐成为北京专职社工人数最多的机构总干事,负责北京全市300多家青年汇、400多个社工的运营和管理。

    到2019年,青年汇的社工和志愿者们已开展活动50000余场次,服务人数80余万人次。

    赵伟说,作为一名社工,他更希望自己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枢纽,将散落在北京各个角落的青年们串联起来,不让任何人成为城市里的一座孤岛。

    社工就是“居委会大妈”?

    “要是以前你问我社工是什么,不就是楼下戴着红袖章的居委会大妈吗?”赵伟回忆,最初加入社区青年汇时,他对这份职业其实“一无所知”。

    201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赵伟在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团委实习。2012年,“海巢HOT·社区青年汇”正式成立,北新桥街道成为试点社区青年汇,赵伟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其中。

    作为志愿者,赵伟总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篮球赛、野外徒步、相亲大会。当时他以为,社工就是带着年轻人一起玩儿,和大学时的学生会主席没什么差别。

    2012年底,工作培训结束后,赵伟领到一张证书,上面写着:“赵伟同志2012年专职社工训练营正式结营,成为一名专职社工。”

    拿到证书的他愣了:“我怎么成为一名社工了?”

    一直以来,赵伟都以为,自己是做青年汇的志愿者工作,社工是他身边的那些人。他担心,如果和同学介绍自己是社工,对方可能会说:“赵伟你年纪轻轻成居委会大妈了。”

    两年后,在香港的一次学习经历扭转了赵伟对职业的看法。一天夜里,赵伟跟着香港的社工们去做深宵外展(专业社工利用夜间时间定期到24小时营业场所,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观察了解夜间青少年群体生活状况及规律,对各类遇到困难的青少年给予及时救助和引导)。

    走到半路,赵伟看到4个醉酒的年轻人发生争执,其中一人已经受了伤。社工走上前去,出示自己的证件劝导后,几名年轻人随即安静下来,跟随社工们去醒酒。

    赵伟有所触动,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社工,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并且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工作,让更多人知道,社工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九年来,他从志愿者到专职社工,从社工督导到项目总监。如今,赵伟所在的北京厚德社会工作事务所负责北京全市200多家青年汇、400多个社工的运营和管理。

    但“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一直是赵伟最喜欢的名字前缀。

    政府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每到国家重大事件来临,赵伟都会和同事们组织策划相关活动,让国家意志渗入社区的每个青年角落,成为政府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这是社工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当下正值冬季,坐在办公桌前,赵伟和社区青年汇的社工们讨论着,在2022年冬奥会来临之前,如何组织滑雪等各项活动,让冰雪运动在青年群体之间普及开来。

    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则是社区青年汇的工作主题。

    每天早晨6点,赵伟戴着口罩和手套走出家门,先去值班社区的快递点帮居家隔离的住户领取快递,再走上楼喷洒消毒水,把门把手用消毒水擦拭一遍,带走居民家门口的垃圾。

    两小时后,赵伟站在了社区门口,手持测温仪,检查出入人群的出入证。为了避免露天吃饭带来的感染风险,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不会吃一点东西。

    初期防控物资并不太够。赵伟和同事们没有防护服,手套已经看得见五指,口罩摘了又戴。同事的口罩绳子断了,就自己编个绳子,打个结接着用。

    持续几月的防控工作,让赵伟成了“孤家寡人”。妻子从家里搬了出去,父母也不曾和赵伟见过面。家人一致认为,赵伟每天出门,有时候还得和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接触,他也就成了家里的“高风险人物”。

    虽然家人对这份工作理解和支持,但他们仍然希望和他保持距离,这样的话,“一旦他被感染,家里还有人能去救他”。

    除了户外防控,赵伟还组织了社工,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真人演示的防控小知识,怎么戴口罩、怎么做好消毒、怎么保持卫生的环境。各个青年人的微信群里,赵伟和同事们组织了学习阅读等活动,引导居家隔离的年轻人们充实自己。

    连接“孤岛”

    回忆儿时,赵伟是在院子里长大的,到各家各院奔走嬉闹是常事,街坊邻居就像亲人。长大后,住进小区高楼的人们彼此隔绝开来,进进出出似乎只有自己的世界。

    因此,让北漂青年融入城市,让格子间里的年轻人不再有漂泊孤独之感,是赵伟和同事们在很长时间里的工作内容。

    小到充当他们的“垃圾桶”,大到终身大事,赵伟都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除了北漂青年联谊会,赵伟还牵头了篮球赛、桌游、登山等活动。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临时起意去登五台山的事情。2012年的圣诞节前夕,海巢HOT社区青年汇的会员QQ群消息闪个不停,有人提议:“圣诞节到了,要不咱们去登五台山吧!”

    群里的登山爱好者纷纷响应。看到大家这么积极,赵伟当即买了两张站票,与时任北新桥街道团委书记的韩亚军一起前往山西。

    第二天清晨,一群人兴致勃勃地来到五台山脚下,裹着军大衣跃跃欲试,登山计划却因当天大雪封山而被迫取消。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扫兴,他们在山下发着微博,商量着互相点赞。“现在回想起来,做一线社工的那几年,为了凝聚青年,干了不少看似冲动的事。”

    欣慰的是,他曾费尽心思聚集起来的这帮年轻人,至今仍然是社区青年汇的活跃会员。

    “一个好玩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这是团北京市委建设社区青年汇的初衷。

    多年来,这都是赵伟的工作宗旨,他希望,自己和其他社工能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枢纽,将散落在北京各个角落的青年们串联起来,为年轻人打造专属的熟人社会,友好而和谐地共处,不让任何人成为一座孤岛。

    将爱传递出去

    做社会工作久了,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赵伟曾遇到过几次矛盾,有人因活动报不上名打12345投诉,也有人因活动中没有得到好位置而当场骂人。

    矛盾最为激烈的一次,是为冬奥助威的徒步活动中,有一位姑娘崴了脚。赵伟记得,当时社工们带她去做了处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办公室门被几名男子踹开,其中一人边骂边推搡着:“你们办的什么事儿?我女朋友腿都断了。”

    几个年轻人闹了两天,社工们一直在给他们做情绪疏导,说要带姑娘去医院拍片子。两天不到的谈话里,这些年轻男士开始逐渐理解,这些社工们,一直在免费举办各种活动。

    最终女孩的男友选择道歉,并且在社区青年汇此后的各项活动中,带着女朋友来做志愿者。

    面对这些事情,赵伟和同事们也会感到委屈,但是每次在矛盾中平息戾气,让赵伟成长了不少。9年来,他觉得自己在更加包容的同时,也让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带动他们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赵伟还记得,自己曾经帮助过一个非常励志的姑娘。在北京二环的一个小胡同里,小女孩和母亲一同居住在一个小房子里。一进门就是一张床,转身便是一张单人书桌,上面放着一盏沾满油渍的小台灯,屋子里黑乎乎的。

    原来,女孩的父亲吸毒后杀人,最后在监狱里自杀。母亲年纪轻轻便头发花白,瘦弱不堪,平日里靠给街坊领居打扫卫生维持生计。

    知道这一情况后,赵伟组织了中石油、电信的员工前来看望、慰问,给她们带一些生活用品,自己每年还拿出五千元钱,鼓励女孩好好生活。

    如今,女孩已经考上了211大学。疫情期间,胡同里设置防控岗位,女孩刚知道就报了名,每天在胡同口站岗,为社区保驾护航。

    疫情后,赵伟和女孩再次见面。女孩和他开玩笑说:“以后不要当社工,太累了。”但他觉得,女孩在积极向上去生活的同时,还能尽自己所能为社区服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正如他所希望的,在每个年轻人串联起来的链条上,都有一份爱在传递着,“无论身处哪个节点的人,都能自发地把爱传递出去”。(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