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即将过去,相信大家对这一年发生的事情都永远难忘,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小小的病毒。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疾病伴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3500年前,埃及《埃伯斯纸草典》记录了一种叫Resh的疾病,症状类似感冒:流鼻涕和咳嗽。到20世纪初,大多数人还认为这是鼻腔吸入冷空气所致,直到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人类才理解真正的致病原因是鼻病毒。 在这一个世纪当中,人们才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病毒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究竟这一百年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1918-1919世界大流感导致5000万~1亿人的丧生,而当时的人口总数仅有17亿。当时社会对大流感的主流观点是细菌感染,而来自约翰·霍普金斯的科学家像智慧的猎人一般,最终把“嫌疑犯”锁定在了病毒领域,从而让人们对病毒的理解在一百年间有了极大的提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因为公益力量而催生的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延续性的机构之一,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乃至国家安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研究型大学以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为中心,彰显了教育的公益性。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学以学术成果转化为中心,彰显科研的对社会的公益性。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西湖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做的科研。 2019年,人类足迹终于到达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却发现了微塑料的痕迹,人类的生活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湖大学张科春教授对此颇有感触,他致力于利用细胞发酵的方法研发一种新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生物降解、可以在高温下直接回收,回收效率高达97%,解决了塑料对土壤污染不可逆的问题,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当今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全球正在面临着水质危机。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50%儿童死亡与饮用水被污染有关。基于此,西湖大学刘剀老师的团队结合水处理与能源催化实现低能耗高效水处理,为水和能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今年新冠肆虐,人类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公共健康危机。西湖大学在第一时间就围绕着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疾病防治等重大问题,争分夺秒,全力攻关。西湖大学周强老师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揭开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从而为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郭天南老师在实验室用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手段,他的研究发现了新冠重症病人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刚才提到的四个例子只是西湖大学140位学术人才科学研究的缩影。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定位的西湖大学有两种公益的属性,其一是因公益而生,西湖大学创办于2018年,是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开创了基金会兴办高等教育的先河。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面向全社会筹集善款,目前已经拥有来自中国30个省份和世界各地超过2万位捐赠人和捐赠企业,并且也产生了近50位创始捐赠人。 西湖大学的第二个公益属性可以概括为是为公益而办,西湖大学作为非营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校内学术委员会为最高的学术机构,聚集了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他们坚持做有温度、有担当的科研,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优先关注人类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学科问题和战略,致力于在交叉、自由、平等、包容的学术氛围中,通过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希望为人类文明进程贡献绵薄之力。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是西湖大学的筹资主体,也是西湖大学的举办方,希望成为西湖大学建设的基石,能够帮助大学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的目标。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西湖大学,开创了国内社会力量兴办高等教育之先河,我也非常幸运能够见证并且推动很多个第一次的尝试,经历和创造了许多从无到有的探索。 西湖大学非常幸运得到了近50名知名企业家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成了我们的创始捐赠人,与他们的近距离沟通,既让我感受到中国企业家身上的睿智和缜密,也为他们朴素的公益情怀和赤诚的教育之心所感动。除了这些企业家,西湖大学的捐赠者中,还有一些普通人。比如93岁的瞿奶奶专门请她的女儿到西湖教育基金会给我们做了一笔捐赠,她在退休之前是一名医生,希望科学家能通过科研,让世间多一些生的希望。再比如杭州的小女孩萌萌,在4月17日她10周岁生日的那一天,她的父亲以捐赠西湖大学10417元作为纪念,希望将来告诉女儿:西湖大学创办过程中有你的一份贡献,这是非常有意义并且非常难得的事情。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人人公益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怀,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前几天看到《科学》期刊发布了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排名首位的是新冠疫苗研发。《科学》期刊如此评价——从未有过如此多的竞争者像现在这样公开的合作,全球的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和人力,来共同寻找应对同一种病毒的疫苗。这便是公益的力量。 教育和科技,我相信可以成为公益的有效载体,捐赠人的情怀和科学家的梦想前所未有地交融聚合在一起,每个人都是行走在公益之路上的筑梦者。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现代教育,为了给予科学技术更肥沃的孵化土壤,更是为了人类更加明朗的未来,相信只有公益成为全社会集体行动和意识,人类的物质和文明才能结出更灿烂的双文明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