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说今年年度经济的高光词语非“数字化”莫属,那么,年度最有温度的词语一定是“公益”二字。 数字化与公益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基因关联呢? 首先,开源是如今数字化时代的竞争方式。所谓开源,就是开放源代码,将自己开发出来的代码、算法、工具、方法等,更多地向全社会开放,延展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如果后来者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代码、应用等,也能遵守开源的原则,继续向更多的人、更多的场景、更多的前端应用再开源,这就如同中国的成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得这个开源体系就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今天,数字化时代许多最有用的前端场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都实现了开源,使得创新无阻,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 其次,如今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已经替代了过去物理性的基础设施。疫情以来,我们发现所有的人员信息可以用健康码、行程码记载,使得相关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效能大大增强。线上医疗和线上教育也实现了及时的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今天,我们发现基于云计算逻辑的开发工具突然免费向我们迎面走来,创新性的公司并不需要购置硬件,并不需要有系统性的软件工程师做初始开发。原来我们说“拔一毛而利天下”,现在“毫毛都不拔而利天下”,这是所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界当中天然的公益性基本决策思维。为什么不向社会贡献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的源代码?一定会的。因为后来者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使更多的人就业,创造出更多的GDP和税收。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时代,一家创新企业的正外部性往往大于负外部性,因为低成本造就了更多创新,创新越多、越服务于社会,社会就可以在较低的资源成本、在所谓的经济资源最优配置下得到最佳的发展。当全社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人类浪费得越少,向自然和向社会索取的其他要素就会越小,这是它最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体现出对社会资源配置、社会资源节约的最大价值发挥。 第三,今天我们考察一个经济体是否发达,主要是看服务业在其GDP中的比重。服务业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是交易费用。人类历史中的工业化、信息化、互联网化,都使得交易的类别繁多,交易的困难需要用交易成本来解决。如果市场可以实现自交易,点对点自共识,市场任何一个金融信用都可以在自主系统中,通过人工智能、共识算法,根本不需要交易费用干预的情况下全部完成,社会就实现了最低交易费用。比如今天有些银行可以实现“无人银行”,里面没有操作员;数据处理可用IDC的方法处理,再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做结构化搜索;金融领域可以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过去庞大的金融就业系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这些交易费用节省的同时,每个人为此付出的社会代价也是最小的,获得的社会收益是最大的。而这样的时代正向我们飞奔而来。 回顾一下这三点,我们可以找到数字化时代商业向善的几条基本路径。商业向善的第一经济逻辑:如果我们能用无限低的成本完成生产,便可以节省庞大的社会资源,也可以节省人类向自然索取能量和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才是我们商业向善当中的第一经济逻辑。商业向善的第二经济逻辑:我们把原有的成本和费用都降低后,如果还能让最创新、最有意义的人和公司自由享受我们提供的基础设施、交易费用最低的工具和方法,人类为此而付出的总成本、总代价一定是最低的。过去我们在第一生产领域中不强调公益,而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如果能把公益嵌套在第一生产领域、第一次分配中,我们便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产逻辑,由此生产出最庞大的产品和服务,并可以公平、及时地分配给全社会的需求者和消费者,同时让公益在其中散发出无处不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