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12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国务院新闻办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
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刘健/摄)

    ■ 本报记者 王勇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的重要后续工作,做好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搬迁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关系到千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在12月3日上介绍了民政部下一步工作的着力重点。

    “十三五”建成集中安置区

    约3.5万个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其中城镇安置区5000多个,农村安置点约3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其中城镇安置500多万人,农村安置约460万人。

    2019年底已有920万贫困搬迁群众实现脱贫,今年剩余的40万贫困搬迁群众各地已完成相关退出工作,目前正在接受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后就业能力明显提升,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目标,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据统计,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30.2%。为全面评价各地“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我委于今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全面评估核查,核查组共随机入户走访搬迁群众2333户9445人,结果表明,搬迁群众住房质量安全验收率达100%,子女就学条件改善率达99%、就医条件改善率达99.87%,“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达100%,搬迁群众满意度达100%。

    总的看,“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胜券在握。

    “可以说,这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发生的又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堪称人类迁徙史和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赵辰昕强调。

    取得三方面历史性成就

    赵辰昕表示,归结起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近1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近1000万贫困群众从以前居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旧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解决了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完成了“十三五”全国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搬迁群众完全脱离了生存环境恶劣的特定“贫困空间”,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二是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直接投资6000多亿元,加上撬动的地方财政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社会帮扶等资金,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有力拉动了贫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中西部省份500多万人在城镇集中安置,城镇安置率达52%,西南地区部分省份城镇安置率超过90%,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城镇化率,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开辟了新空间。

    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全面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条件,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各地共复垦复绿搬迁后的旧宅基地100多万亩,推动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少因承载人口过多而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贫困地区恢复了“绿水青山”,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通过对搬迁后退出的承包地和山林打包开发、规模经营,形成了搬迁群众的“生态股”,把农村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搬迁户长期收益。

    三是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的巨大优势,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2015年的12月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对“十三五”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部署。揭开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序幕。

    新时期的易地扶贫搬迁叫做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介绍,因为这是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搬迁的规模前所未有。这次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是1000万人,要在五年内完成,规模之大、时间之紧前所未有。“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应该超过了刚才说的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15年的680万人口,超过了这个规模。超过了相当于三峡移民的近8倍。世界上超过千万人口的国家也只有80多个,现在完成了这项工程,就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扶贫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

    二是搬迁对象都是贫中之贫。中西部地区有意愿,又有能力的搬迁的人口应该说已经基本搬得差不多了,剩余的1000万人,很多都是贫困程度深、原先也一直想搬,但是没有能力搬出来。

    三是适宜搬迁安置的空间严重不足。“十三五”时期,搬迁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山区、高寒山区、生态条件非常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这些地区人多地少,所以安置地也不好找,安置资源紧张。有的地方是有土无水,有的地方是有水无土。这些问题在西北、西南,特别是“三区三州”尤为突出。

    四是搬迁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链条长,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数万个安置点,关系到近千万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包括搬迁对象的识别、安置点的确定、建设、搬迁入住,后期产业的发展、社区管理、拆旧复垦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可以说这次搬迁也是一次不小的社会的重组。这对迁入地政府和迁出地政府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一些跨县安置的任务更加繁重,叫“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实施如此规模、如此艰巨的伟大工程。

    做好安置社区治理工作

    安置社区治理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的重要后续工作,做好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搬迁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关系到千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据陈越良介绍,民政部门积极履行社区治理牵头统筹协调职责,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组织。指导加快建立健全以党组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层的组织体系,确保为搬迁群众办事有组织。

    二是定制度。指导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制度建设,引导搬迁群众适应新生活有准则。

    三是强服务。指导加强安置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安置社区倾斜,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

    四是促融入。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帮助搬迁群众建立新型人际互动支持网络,培育共同体意识,确保搬迁群众能融入。

    五是兜底线。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救助范围。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社区治理是一个持续用力的过程,针对面临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搬迁群众在社区融入程度还有待提升等新挑战、新问题,10月23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陈越良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置社区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深入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结合民政部门的职能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着力:

    一是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指导各地及时对做好安置社区治理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二是指导各地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及时予以救助帮扶。

    三是指导各地加快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安置社区养老托幼助残等服务。

    四是组织开展新时代新生活行动,引导专业社会工作等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新生活。

    五是大力培育典型,做好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好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六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进展成效,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