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6月3日,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合和下坪的互助养老点,老人们在干净整洁的院坝里和驻村工作队人员围坐交流(龙帆/摄)

    6月9日,永川区永荣镇永兴社区养老服务站,志愿者指导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陈仕川/摄)

    不久前,家住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同德村的伍茂华老人晕倒在路边,所幸居家养老服务助老员周全福及时发现,在村干部协助下,将老人送到渝北区中医院,让老人得到及时救治。为了提升偏远农村特殊老人助老服务质量,渝北区民政局采用邻里互助的助老服务模式,即助老员长期驻守在老人居住区域的附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立即启动紧急救援。

    近年来,针对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力量欠缺、有效帮扶对接不足、有效供给与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重庆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品质化发展。

    推进乡镇敬老院

    公建民营改革

    “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存在诸多隐患、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还不充分、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低,整体入住率不到30%,设施使用效率还有较大挖掘空间。”万州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此前万州区农村敬老院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破解这些难题,2019年底,万州区民政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通过竞争性比选、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实地考察后,引进南京知名养老品牌——银杏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对万州区28家敬老院采取整体打包运营。

    28家敬老院在公建民营改革下,逐个焕发新生,特色亮点频出——九池乡、柱山乡敬老院硬件条件不错,未来将以招收自理老人为主;双河口街道敬老院离城区较近且有院落,将打造为一个精品小院综合体,更多对社会老人开展社区和居家服务;甘宁镇、高峰镇、分水镇的敬老院目前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完工后将作为区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重点接收特困失能老人;郭村镇敬老院虽然面积不大但有一个独家小院,可封闭起来做成一个温馨的失智小院,对失智特困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武陵镇敬老院毗邻长江,院坝较大,风景优美,且有3栋楼,可将其中一栋改造后供养特困老人,另外两栋楼建成旅居式养老服务中心,获得较高积分的老人或者想去旅游的居家老人都可以在那里小住一段时间……

    “环境美了,条件好了,饭菜也更香了。”提起近段时间九池乡敬老院的变化,77岁的陈国生老人连声夸赞,“我真的很满意。”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持续运营能力较弱的问题,重庆市正试点探索辖区整体化社会运营模式,武隆、万州、垫江、渝北等区县在财政投入“零增资”的前提下,采取公开比选、竞争性磋商、招投标等方式,将辖区内所有乡镇敬老院整体打包交由专业养老机构管理运营,为收住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精细化的养老服务。

    社会化运营,可持续是关键。各地民政部门将现有敬老院的财政支出,如特困人员供养金、失能护理补贴、人员工资支持资金等全额打包给运营企业,让企业专心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同时,重庆市还每年聘请第三方对社会运行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服务质量绩效评价,服务质量较好的机构将获得每人每月200—500元的运行补助。

    专业养老机构管理运营下来,农村敬老院的品质得到提升、闲置资源进一步被盘活,还吸引了不少社会老人入住。据市民政局统计,试点区县的乡镇敬老院平均服务项目从13项增至46项,一年间的入住率从45.8%增长至68.3%,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提升至92%。

    推行失能人员

    集中照护模式改革

    据了解,针对乡镇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较弱、农村失能老人刚性需求较旺的供需矛盾,重庆市民政局积极争取中央、市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建设,将北碚、大足、垫江、城口、奉节、石柱、彭水等7个区县试点13个中心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每张床位按照9万元予以补助。市级财政按60万元/个的保障标准,对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予以建设补助。2019年,市级财政已投入资金350万元建设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2020年,计划投入2040万元力促剩余的34个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建成并投入使用。

    “按照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新思路,这些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可为特困失能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全方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提升特困失能人员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奉节县永乐镇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就是当地农村失能人群的第二个“家”。

    近日,在位于一楼的医疗康复室,70岁的宋延祥老人刚做完帕金森症理疗。“卫生计生部门每日会指派专门医生到中心坐诊,定时负责失能人员身体检查和常见病处理。”现场一名医生介绍,通过“养+医”结合的方式,农村失能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医保服务,重大疾病则由政府采取医疗救助方式对其进行帮扶,“五楼还有一个康复中心,县残联捐赠了各种康复器械,方便病人免费做康复训练。”

    “每集中供养1名失能人员,至少可以释放1名劳动力。”奉节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供养中心按1∶7的比例聘请了专业护理服务人员,对供养人员实行专业照料,并科学合理地安排供养人员的饮食、住宿、学习和康复训练,让失能特困人员过上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

    推动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改革

    三顿饭不用愁,看书娱乐有地方,遇到紧急情况立马有人来帮忙……几个月前,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和五通庙村两个农村互助养老点同时开业试运行,为老人们开启了养老不离家的“一站式”养老生活。

    每餐收费4元、洗浴洗衣每次1元、助浴每次5元、日间照料每次10元,这是两个互助养老点的消费价目。成色足、含金量高的供餐、洗衣、洗浴、日间照料服务,深受两个村的老年人欢迎,都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记者了解到,跟城里的社区养老服务站一样,这里重点推出临时托管和日间照料服务。老人可以像小孩上幼儿园一样,白天来中心看书报、健身、娱乐,吃一顿中餐,然后午休,下午在按摩椅上躺一躺,再参与一些棋牌娱乐项目,晚上“放学”回家。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助老员、志愿者、社工们还会提供一些阅读、心理辅导、日常保健等服务。

    此外,互助点还建立积分制度,老年人参与互助服务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等价物品或服务,充分调动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人、自理老人服务非自理老人参与服务的积极性,既促进了养老互助,又和谐了邻里关系,效果明显。

    渝北区民政局党委专职副书记周文静介绍,渝北大都市大农村特点显著、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突出、老人接受养老服务意愿低等,任何“老一套”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都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流失和浪费。因此,渝北区以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探索实施农村“互助+流动”养老服务新模式。

    除建成61个村级互助养老点外,渝北区民政局还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第三方社工机构开展农村流动养老服务。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活跃在各农村互助养老点,帮助建立服务积分制度、兴趣小组、志愿者队伍等,增加了定期举办集体生日和节庆活动等,浓厚助老乐老氛围。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正坚持“阵地跟着老人走,阵地跟着需求走”的原则,分级分类推进村级养老互助点建设,在场镇、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单独设立互助养老点,其他规模较小、人口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则可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合并设置互助养老点。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养老互助点2452个,计划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

    根据重庆市民政局规划,村级互助养老点负责辖区内养老服务的统筹协调、资源链接和监督指导,设置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及其他辅助用房,提供咨询评估、生活照料、紧急救援、休闲娱乐、信息数据管理等集中或分散居家服务。各点还利用公益性岗位配备“护老员”,确保每个互助点有一名专职人员;同时,依托村“两委”专干、基层治理网格员等,为每个点至少配置一名兼职“助老员”;此外,还发动农村党员、老年协会成员、低龄健康老年人以及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组建“爱老员”关爱队伍,就近就便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