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社会创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基金会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年投入资金近600亿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社会创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慈善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行动2020》报告发布
基金会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年投入资金近600亿元

    ■ 本报记者 李庆

    10月15日,《慈善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行动2020》报告及线上实时数据平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基金会中心网共同发布,多角度展示了中国基金会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议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慈善领域进一步助力加速进程的潜力。

    报告及数据平台通过对8000多家基金会近10万个公益项目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对中国慈善领域在2030议程发布后的相关实践进行了具象的呈现,并访谈了对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突出贡献的基金会,汇编了公益项目的影响力案例集,代表性地展示慈善领域推进2030年议程的路径与特点。

    报告显示中国基金会的工作领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了很高的契合度,并且资源的投入在近几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资金支出从2015年的300亿元涨至2018年的582亿。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当中,减贫、健康、教育和可持续城市与社区的相关议题是中国基金会最为关注的方向,相关投入保持不断增长。伴随着大量慈善资金从位于较发达地区的基金会流向较不发达地区,将有助于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公益项目快速成长。

    报告对中国公益项目采用机器与人工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了对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类关键词清单。公益组织、相关研究人员以及政策制定方可以作为参考,在未来更精准地将公益项目与2030年议程匹配。

    实时平台中还新增了‘公益项目支出流向’的呈现,使用者能够分别查看各个地区的基金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公益支出的地理流向,更聚焦地了解中国慈善资源的动态分配情况。此外,报告的影响力案例集部分使用了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国际广泛推广的影响力评估框架来阐述17个中国公益项目的影响力,充分揭示了公益项目作为包括影响力投资在内的社会投资标的物的潜力,以及基金会参与混合融资的优势。

    此外,报告还对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慈善领域中深度融合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行业内的透明度建设、呼吁公益组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缺口领域例如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等。

    基金会

    投入资金近600亿元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基金会总数4932家,之后三年持续增长,至2018年基金会总数为7190家,四年增幅45.78%。报告主要根据基金会公开披露的项目信息来判断基金会是否参与了SDGs,因此对当年公开披露项目信息的基金会数量也进行了统计,该数量从2015年的3551家增长至2018年的4388家,四年增幅23.57%,相比基金会总数增幅较小。参与SDGs的基金会数量,由2015年的3517家增长至2018年的4340家,四年增幅23.4%。

    相比基金会总数的增幅,公开项目信息中显示出的参与SDGs的基金会数量增长较为缓慢,导致四年内中国基金会总体的SDG参与比例在下降。其中每年有较大比例(三到四成)的基金会公开项目信息缺失并且比例在不断增大,因此,推动中国基金会的项目信息公开披露依然必要,以帮助更全面地评估中国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并分享相应宝贵经验。

    报告显示,和基金会数量一样,公益项目的绝对数量和绝对支出金额四年间也保持了增长,项目数量从2015年的19501个增长至2018年的29909个,增幅为53.37%,所有项目的支出从2015年的300亿元上涨至2018年的582亿元,增幅为94.03%。与统计基金会数量不同,数据库仅能统计公开披露了项目信息的项目,故关于项目数量和支出中的总数仅针对公开披露信息的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

    支出流向中西部地区

    报告中创新加入了“公益项目支出地理流向”指标,以资助方基金会和项目接收地为坐标,描述了各地区公益资金的空间动态。以2018年为例,北京、广东、上海的公益支出最多流向了四川,而浙江公益输出最高的地区为云南。

    报告显示,若基金会集中设立在东部,公益项目支出则自东向西流动,西部地区SDGs相关公益项目支出增长迅速。关注SDGs的中国基金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四省市,公益项目数量及其支出来源的分布与此保持一致;项目支出的目的地集中在四川、云南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报告统计期间,基金会SDGs相关公益项目支出金额增长率超过100%的省份多达11个,其中贵州、江西、河北、湖北四省的增长率均高于300%,名列前茅。

    大额公益项目,其中包括赣州市红十字博爱基金会的“精准扶贫”以及江西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两个千万级的项目。对11个SDGs公益项目支出金额增长超过一倍的地区的项目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它们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支出主要集中在扶贫、教育和健康领域,政府背景的基金会是主要的出资和执行方,揭示了脱贫攻坚政策主导下对慈善资源分配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还首次加入了“公益项目支出流向”的指标,用以呈现各地SDGs公益项目支出的地理流向。通过对比各地流向图,可以发现有相对典型的“输入方”和“输出方”。输出方通常为基金会绝对数量占优的省份,整体资助金额与各省份的基金会数量成正比。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四省份的公益支出基本输出到全国各地,公益支出流向基本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输出的趋势,但各地的主要资助目的地略有不同。以2018年为例,北京、广东、上海的公益支出最多都流向了四川,而浙江公益输出最高的地区为云南。

    作为公益支出主要接收地,即“输入方”的四川和云南,也并非“只进不出”,虽然75%的公益支出主要流向省内,但依然有资金支持全国范围的项目,并有少量支持周边地区,甚至境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典型的输入方也有资金输出到基金会数量分布最多的四个地区,此类项目主要以夏令营、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逆向输入”为主。

    减贫、健康、教育

    是最关注的目标

    报告显示,落实到各个SDG上可以发现,在参与的基金会数量、项目数量和支出金额的三个指标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当中,SDG4优质教育、SDG1无贫穷、SDG11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以及SDG3健康福祉为统计期间中国基金会最为关注的目标,相关投入保持不断增长。

    四年内,参与这4个SDGs的基金会数量最多,例如近70%的基金会的工作都与教育相关,60%以上的基金会参与了减贫,并且从占比上判断,诸多基金会的工作领域涉及前四名中的多个目标。与此同时,助力这4个SDGs的项目数量也是最多的,并且呈逐年增加态势,此外,大量项目还参与了SDG10减少不平等。就项目支出而言,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也吸引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并且,减贫自2016年超越了教育,成为项目支出金额最大的SDG。

    这4个最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领域与2017年的报告发现保持了一致。不过,减贫目标下的支出在这四年间的增速相对更快,一定程度上是慈善领域对此期间中国政府扶贫倡议的响应。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助力减贫的慈善项目同时还贡献于4个目标中的其他目标,比如教育和健康,旨在提升受益人更广泛的福利而非收入。

    就趋势而言,各个SDG下的基金会数量、项目数量和资金支出基本呈正相关,并且四年间大多保持了增长,总体呈现了中国慈善领域对可持续发展各个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增加。但从项目数量和支出金额的变化幅度能够看出,基金会对17个SDGs的投入明显不均衡,本身受关注更多的SDGs在项目数量和支出金额上的增幅更大,本身受关注较少的SDGs只有小幅的项目数量和支出增长,甚至出现了下降。

    报告显示,越来越少的公益项目和资金投入到SDG13气候行动中,SDG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尽管项目数量有所增长,但总体资金支出在四年间明显下降。

    慈善领域投入较少的SDGs主要包括了环境生态相关的SDG1215,SDG2零饥饿、SDG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以及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这些目标中大多是中国在实现2030议程上面临主要发展挑战,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缺口。这些目标下基金会参与较少与技术门槛、资金规模,以及议题本身的复杂性相关。我们建议可以通过更多部门内以及跨部门的合作来调动更多慈善资源支持这些目标。例如,进行公众倡导的基金会通过与环保类基金会合作,将相关元素融入日常的倡导活动;或与私营部门及学术界联动以提升相关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