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王勇 10月23日, 民政部举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贾维周在通报三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时,发布了慈善、社会组织、社工、志愿服务、养老等领域的最新数据。贾维周还介绍了四季度民政相关工作安排。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李邦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这一工作的最新进展。 李邦华还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的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最新数据来了 贾维周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三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其中包括慈善、社会组织、社工、志愿服务、养老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数据。 社会组织方面,提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组织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和整改。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管理,对年检发现及社会举报的违规收费行为依法严肃查处。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研究社会组织分类管理政策,推进文化体育、应急救援、非国有博物馆等类型的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加快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应用推广,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启用新版社会组织登记系统,持续开展网上年检。 养老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近22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同比分别增长26.6%和7.7%。 慈善事业方面,开展第五个“中华慈善日”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截至9月底,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7825个,净资产规模超过1900亿元;慈善信托共463单,合同金额32.42亿元。 志愿服务方面,全国注册志愿者1.84亿人,注册志愿团体76.7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5.4亿小时。 社会工作方面,2020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人数突破60万人。 贾维周表示,四季度,民政部将继续推进年底前各项工作。 社会组织方面,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及配套政策加快出台,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任务,建立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体系,持续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加强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 养老方面,持续做好养老机构秋冬季疫情防控指导工作。筹备召开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议,组织开展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工作。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督促地方统筹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 慈善事业方面,继续做好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 社会工作方面,将举办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举办2020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大发展 据李邦华介绍,“十三五”期间,民政部在养老服务的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指标基本实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养老服务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国务院先后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等综合性政策,出台了“十三五”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养老服务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设施建设、人才培育、科技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可以说“十三五”期间出台的政策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初步确立了以法律为纲领、国务院政策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民政部及省级民政部门、部分地市民政部门组建了养老服务专门部门,而且建立了不同层级的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养老服务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基本养老服务得到有效发展。 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447.3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386.2万特困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35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不同类型的老年福利补贴。全面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 “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34多亿元,加快了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升级;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按照不低于55%的比例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有的地方甚至到70%多,其中中央彩票公益金补助地方养老服务项目资金累计投入70.2亿元。 三是养老服务多样化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养老服务始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中央财政五年共计投入50亿元,支持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民政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加大普惠养老的服务供给。 老年用品产业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展开了多样化试点工程,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22万个,床位790多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突破50%。 四是服务市场更具活力。 “十三五”期间,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由审批改为备案,修改了养老设施消防设计规范,简化优化了养老设施工程建设、消防审验、环保审查、食品卫生等方面审批程序与要件,养老服务市场可以说全面放开,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五是养老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民政部修订了《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制定了《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养老服务行为 做好服务纠纷处理工作的意见》,也出台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和《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政策标准,初步建立起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连续四年多个部门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整治40多万养老服务隐患。 李邦华还介绍了“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编制情况。 李邦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老年人口增长曲线相对平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准备的宝贵窗口期。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我们分析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我们将迎来一拨养老照护的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李邦华强调。 民政部按照相关部署,于去年上半年启动了“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专题研究,正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论证有关规划内容。总的来说,“十四五”期间,将以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为主线,下大力气补短板,提质增效,为实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愿景目标,在“十四五”期间要确立“四梁八柱”政策框架、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养老院院长是养老院的当家人,老年社会工作者是养老服务的专业化人才,这两部分人的能力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李邦华在发布会上强调,加强这两部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十分关键。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 李邦华在发布会介绍了这一工作的具体进展: 一是明确培训任务。民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做好养老院院长和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养培训工作,将培训任务分解到了各地。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万名院长,10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任务仅仅是民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的,不包括各地自行组织开展的相关培训。”李邦华强调。 二是制定培训大纲。民政部组织编制了《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试行)》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大纲(试行)》。两份《大纲》以当代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这两类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总结各地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列课程包括养老院院长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应知应会的政策趋势、理论方法、实务技巧等,为各级民政部门、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李邦华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推动各地落实培训任务,同时鼓励各地加大投入,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全员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