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听见中国医生的哭腔,或看见美国医生穿露出颈部的隔离衣,孟远都一样难过。几个月来,这位生活在旧金山的华人志愿者一直忙着,把医疗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与她一起行动的是LEAP——一个致力于搭建生命科学交流平台的公益组织,由华人创办。旧金山生活着至少70万华人,除夕,LEAP开始发起募捐,采购美国的医疗物资送到湖北。 参与行动的志愿者中有个年轻人,他写下能实时抓取商品库存数量的计算机程序,紧盯着购物平台,一旦数字大于零,自动下单购买,攒够了,就将物资寄往湖北的医院。 一个半月后,电话那头的语调平静了许多:“现在已经不太缺了。” 当疫情正在中国受到有效控制时,美国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开始快速上涨。LEAP团队的执行负责人肖语发现,她家附近的超市药店酒精脱销,店里的员工确诊,朋友出门佩戴口罩和手套还是被感染,有的进医院后直接住进ICU。 在医疗物资方面,中国的产能回升,美国的库存告急——医院病例多、物资少,不少人一只口罩戴好几天。LEAP决定从中国采买医疗物资,运往美国医院。 供应商来自中国各地——广东、江苏、四川、河南、上海等。曾有志愿者托朋友的父母去验货,两位老人开了1个多小时车,赶到郑州城郊的工厂。 他们不懂医学,分不清 N95、KN95口罩型号的区别,但能一一核对所有货物细节,敲定货源。 【1】 除夕,林励手机里的微信消息刷屏了。很多信息显示,新冠疫情暴发,武汉急缺医疗物资。 林励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在旧金山湾区做律师,认识不少生物医疗领域的客户。一年前,他为联通学术界和工业界,方便科研成果产业化,发起了LEAP组织。 LEAP组织的固定成员和志愿者,大部分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等高校学生和校友,还有谷歌等企业的员工。 “有没有可能在讨论之余做些更具体的事儿?”看到武汉的情况后,林励在LEAP工作群里发问。 几百条消息后,这个团队敲定思路:发起募捐,用筹款采集多批医疗物资,送到湖北。“紧要关头一线缺的不是钱,而是大批量符合应用标准的物资。”林励表示。 以往,他们每月举办几次线下活动,请生物医疗领域的杰出者分享经验,不少志愿者都联络过国内外的医务人员。一个多个小时后,LEAP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正式开启抗疫募捐通道。 一份订单从二三十箱起步,陆续进入租来的仓库。20多名志愿者协助分配、包装、加固,给箱子贴上接收医院的地址。 孟远本来不是LEAP团队的成员。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毕业后,她在谷歌公司任职,和身边的华人一样,听闻中国疫情暴发,“就想要站出来”。在朋友圈看到LEAP团队的募捐行动后,她扫二维码加入捐赠群,此后成了行动的主力。 一周后,第一批物资启程。半个月后,“一切开始收紧了”。 肖语记得,百余家供应商,三分之一明确表示“没货了”。“有的上周还说货充足,这周就说完全没了。”据她了解,一些防护服品牌工厂在中国,中国停工,美国库存卖完了,货就断了。“之后,也有中国工厂停止出口,直接供应国内医院的情况出现。” 货源吃紧,物资价格上涨。有一批防护服,一周之内从12美元/件涨到150美元/件。 1月31日,美国宣布对中国旅行限制。2月1日起,往返中国的航班大幅减少,多条线路停航,中国的航空公司也基本取消相关航线。“往湖北捐物资,最难的就是国际段运输。”肖语说。 那时,只有一趟航班从旧金山飞北京,还要从洛杉矶中转。肖语回忆,他们之前有一批物资搭乘当时唯一的南航客机,从旧金山飞抵广州,几天后,这班飞机取消了。 一些机构公开表示能提供国际运力,但肖语联系后发现,真正可行的极少。 海外物资抵达中国后,还要几经周折才可能进入湖北医院。LEAP通过志愿者和几家物流公司的“绿色通道”,将物资发至湖北一线。但他们也遭遇过梗阻:第一批医疗物资抵达广州后,LEAP联系宜昌的志愿者,驾驶当地受赠医院的救护车去广州取货,再开车往湖北好几个地方运送,前往武汉、黄冈时,由于当地的交通管制,曾被挡在高速公路收费站。 几乎每周,LEAP团队都会在公众号发布最新进展、募捐记录、采购情况、物资具体流向信息等。3月11日,他们向中国寄出了最后一批医疗物资,这时,“名单”上需要物资的医院只剩下6家。 在一个半月里,LEAP累计募捐超过20万美元,向武汉中心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黄冈中心医院等40多家医院,捐赠了11万余件医疗防护物资,包括防护服、护目镜、隔离面罩等。 【2】 3月17日,美国开始执行“禁足令”,多个州颁布“居家令”,更多的公司暂停打卡和办公,学校宣布停课。 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订菜上门,肖语回忆,配菜送达周期从当日变成隔日,再到一周、两周,甚至需要设置凌晨的闹钟爬起来“抢菜”。 之后,旧金山湾区各县开始强制执行在某些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命令,有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攥着扩音器重复提醒,“要佩戴口罩”“保持6英尺社交距离”。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有了专门购物时段,卖场限流,店员在门口用消毒纸巾擦拭购物车,购物者不可以使用自带的购物袋。 LEAP团队决定再次行动。账上还结余2万美元,仓库里剩下1000多个防护面罩、400多件护目镜,捐给了斯坦福大学医院。 当时,全球多个国家已禁止医疗物资出口:韩国要求使用实名限购;德国禁止一切医疗物资对外出口;俄罗斯宣布出口限制将持续到6月1日……从中国采买口罩运送到美国,似乎是唯一可行的通道。 当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美医疗物资认定标准不同。要保证物资能用,就要把中文资料译成英文,和供应商、医院联络人沟通,让医院出具免责声明书。参与行动的志愿者翻遍了每一份检测报告,全程联络供应商,发货前各角度拍照,配上视频,“万无一失”才通知发货。 这些物资会被寄往志愿者家中,由他们重新分类、打包,再送至医院。大部分物流是通过快递公司,也有志愿者自己开车配送。 曾有一位志愿者,开车在北加州湾区沿着高速到不同城市“收了一路货”,因为团队成员住得分散,他挨个上门,一箱箱地拉上物资。 【3】 与“上半场”截然不同,这一轮物资采购要走商贸进出口程序:厂家发货后,在中国口岸报关,进美国清关。最新的要求是,经过海关的每个包裹要接受统一检查。因此,积压的物品越来越多,有时候要等好几天才能搭上飞机。 政策变化也不可控。有位志愿者记得,几乎每三五天,医疗物资运送需要办理的手续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最快的一次,政策隔天就变了。 3月17日,美国CDC公布了“优化N95呼吸器供应的策略:危机/替代策略”,批准其他国家与N95同级别的口罩可以在美国替代使用,名单包含中国的4个口罩型号:KN100、KP100、KN95、KP95。 仅仅11天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就更新了Non-NIOSH批准口罩的紧急使用许可EUA。这份材料中,没有KN95、KP100、KN100和KP95这些中国制造的口罩。 中国出口的标准也在更新。3月31日晚,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药监局发布公告,自4月1日起,要求出口的相关医疗物资,必须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资质,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要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成了海关验放的新标准。 随着疫情在美国蔓延,4月3日,FDA表示中国多家企业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公布了名单。但5月7日,FDA在其官网声明,其紧急使用授权名单已取消60余家对中国制造商在美国销售N95口罩的许可,目前仅剩14家中国制造商持有当地防疫口罩销售授权,理由是——部分制造商生产的口罩无法针对新冠病毒提供足够防护。 从疫情在中国暴发至今,国际航班已经越减越少。LEAP筹措的物资,一般作三五天准备工作才能出仓,再花几天排队搭上飞机。 由于募捐到的金额不能完全负担物资采购与物流成本,这支团队曾经历过几次“赤字”,这些时候,志愿者们会自掏腰包补齐款项。 美国没有春节假期,志愿者都是兼职工作。肖语下班后联络货源,谈妥时,常常已是美国时间半夜两三点。她会一鼓作气地走完付款流程,担心睡起来再办,国内的人就要睡了,发货就会延迟。 孟远牢牢记着一些受助医务人员的“反馈”。有人举着LEAP团队的标志拍下照片,有人专门做了签名卡,硕大的白板上签满医生姓名。还有医生告诉她,写下这些时,自己刚刚结束连续10余小时的一线工作,手还是抖的。 纽约某医院的重症科室发来视频。孟远看到,画面里的医生,穿着露脖子的隔离衣,还有人戴着滑雪镜。她看了好几遍,眼泪一直淌。 熟悉的美国医务人员问她“中国医院如何抗疫”,她就给对方讲中国的防疫经验,结合报道和文献,介绍所有口罩的型号分类和每种防护服的具体功效。 她是通过朋友圈转发听说LEAP,她在朋友圈转发信息又让更多人加入这场行动。有人开玩笑说:“志愿者里好大一部分人就是‘孟远和她的朋友’”。 如今的募款页面,除了团队标志里跟“friendship”“support”“protect”(友谊、支援、守护)等一起出现的“Chinese”字眼,他们没过分强调过“华人”标签。在他们看来,“这场抗疫不分国别,不分种族”。 截至5月10日,LEAP已筹集17.7万美元善款,17.4万美元用于采购、运输等开销,他们共采购和捐赠个人防护物资86929件,抵达77家医院,还有近万件防护物资在路上。 肖语有家人生活在武汉,有几位就是医务人员。家人早已结束一线抗疫工作一段日子了,可远在大洋彼岸,她还没有“撤离”。(据《中国青年报》,孟远、肖语、林励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