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4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京发布《2019年儿童福利与保护十大进展》。2019年,是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快速发展的一年。 32项国家文件出台,儿童福利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2个省份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保障制度;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对现代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持续加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和3-6岁学前教育取得双重突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建立;上海、贵州两省份率先建立儿童性侵施害者限制从业制度;青海创建“五位一体”儿童医疗保障兜底模式;社会组织对出生缺陷儿童干预救助发挥重要作用;儿童公益项目和大额捐赠持续增长。 1. 32项国家文件出台,儿童福利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019年是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儿童福利、生活保障、教育发展、医疗健康和儿童保护四大领域共出台32份政策文件,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环境的优化升级。 生活保障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8份文件,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 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保障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不失学辍学》等10份文件,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城乡、地区间差异,困境儿童成为关注重点; 医疗健康方面,出台《“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办法》等10份文件,加强特殊困难儿童专项救治; 安全保护方面,出台《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4份文件,重点关注儿童成长,强调在预防性工作中发挥多方力量。 2. 22个省份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保障制度。 2019年,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就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出台专门意见。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京、内蒙古等22个省份建立起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制度。 在保障对象范围方面,北京、福建、湖北、黑龙江4省份拓宽保障对象范围,北京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扶持力度;在补贴金额方面,最高的是天津、北京、上海,分别达到2420元/月、1980元/月、1800元/月;其次是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15个省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均超过1000元/月。 3. 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对现代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民政部调整机构职能,单独设立儿童福利司,这是实现多头管理归口、应对当前儿童福利发展挑战、践行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满足新时代儿童发展多元需求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儿童福利发展的关键,这一机构建制改革对于更好地满足我国儿童福利发展,加速现代化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自2015年四部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颁布以来,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剥夺父母监护权的司法案例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底,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及媒体报道,梳理出110个因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而被撤销监护权的案件,涉及29个省份,其中撤销监护权案例较多的省份有江苏(14例)、广东(10例)、浙江(9例)、四川(9例)、山东(8例)、重庆(5例)、安徽(5例)。 2019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进入议程,首次提出强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第一责任、确立国家亲权责任等重要举措。上海市判处某位遗弃儿童的母亲在缓刑考验期内接受强制亲职教育,政府承担监护职责和强制父母亲职教育的司法案例走入大众视野。 5. 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和3-6岁学前教育取得双重突破。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把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为解决“入托难”“入园难”问题指明发展方向。 截至2019年底,上海、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出台地方规范积极探索婴幼儿照护养育服务,尤其是0-3岁婴幼儿托幼服务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力图建立公益普惠、符合民生需求的婴幼儿照护养育服务体系。 2019年1至11月,全国共摸排城镇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4.21万个并对存在规划、建设、移交或普惠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的幼儿园进行整改,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高质量普惠性服务。 6.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建立。 2019年,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的基础上,20个省份扩大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11个省份放宽对申请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21个省份提高本地救助标准,8个省份创新增加救助内容。 7. 上海、贵州两省份率先建立儿童性侵施害者限制从业制度。 2019年5月,上海市发布《关于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8月,贵州省出台《关于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建立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成为全国率先建立儿童性侵施害者从业限制制度的省份。 从适用行业来看,教师、培训师、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教练、医生、保育员、保安、门卫、医生、保育员、驾驶员等为禁止儿童性侵施害者从业范围。从实施情况来看,应聘个人有强制报告的义务,招聘单位应依法做好违法犯罪记录的审查工作,贵州省提出建立违法犯罪信息查询系统。 8. 青海创建“五位一体”儿童医疗保障兜底模式。 2019年,公益补充保险进一步在儿童大病医疗保障中发挥重要补充作用,青海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公益补充保险+慈善救助”五位一体救助保障模式,凭借较早与慈善组织建立工作机制、充分借助公益力量、加大患儿保障力度等特点,现已基本实现了困难白血病患儿免费治疗。 9. 社会组织对出生缺陷儿童干预救助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社会组织在出生缺陷宣传教育、检测干预、人才培养、疾病救助等方面影响力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底,已有3家出生缺陷防治类基金会,93家生殖健康类社会组织,113家妇幼健康类社会组织。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是目前国内该领域救助规模最广、资金体量最大、救助病种最多的慈善组织。在其帮助下,云南省2019年落地“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并开展首次培训,探索建立规范化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模式。 10. 儿童公益项目和大额捐赠持续增长。 2019年,儿童类社会捐赠总额巨大、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儿童类大额社会捐赠和社会公益项目共40项,其中儿童教育19项,儿童医疗15项,儿童生活保障2项,儿童保护1项,综合项目3项。 儿童教育和儿童医疗类项目是捐赠重点。2019年儿童类大额社会捐赠额为28.5亿元,较上年有较大增幅。各类捐赠中,儿童教育捐赠数额最大,为15.8亿元,占55.25%;儿童医疗捐赠数额次之,为12.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