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降低孤弃儿童发生群体性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儿童福利机构普遍采取了封闭管理举措。封闭状态下如何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江苏省无锡市儿童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团队坚守一线,为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专业力量。 主动全面介入 助力封闭管理 封闭管理之初,社会工作者发挥跨专业联合协调者的优势,整合院内医疗、康复、教育、保育等专业资源,对在院儿童、26 户寄养家庭和职工进行了全面评估,排除院内感染风险。紧接着,福利院社工部拟定并发布了《暂停志愿服务通知》,制订了疫情防控社会工作支持指南和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并面向服务对象和一线人员提供强身健体、卫生习惯、心理疏导等综合性指导意见。 封闭管理后,社会工作者进入班组,与一线职工朝夕相处,既分担儿童的日常照料任务,又对有情绪波动的职工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社会工作者为同事们提供疫情科普、情绪疏导和减压支持等服务,在工作场所全天播放有利于舒缓情绪的轻音乐,将原来一周一次的职工沙龙活动随机化,组织在院职工做音乐冥想、运动放松等活动,缓解躯体疲劳,增强心理韧性。 在疫情加重、一罩难求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资源,争取到了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解决了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 发挥专业优势 呵护儿童心理 为消除福利院儿童对疫情传播的恐慌情绪,增强其防控意识,社会工作者精心制作了社工抗“疫”行动系列小视频,用通俗易懂、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疫情防控措施,引导儿童做好个人防护。 在封闭状态下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每名社会工作者负责约20名儿童的个案跟进,利用进入班组全天候服务的机会观察儿童生活细节,加强互动,对儿童出现的害怕、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及时干预,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放松心情,调整心理状态,让儿童慢慢适应封闭状态下的生活。 考虑到儿童身体条件、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差异,社会工作者还通过小组活动,在确保满足儿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班组特点和共性需求,开展“爱的守护与陪伴”主题活动,组织棋牌、动漫、电影、话家常等趣味小组活动,愉悦儿童身心。春天来了,孩子们无法像往年那样春游踏青,情绪较为低落。社会工作者就收集整理富含春天元素的影像资料进行播放,让孩子们感受春的气息。在手工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带着孩子们做迎春花的布贴画,寄托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美好向往。 淡化疫情影响 延续亲情陪护 受疫情影响,全院暂停了志愿者亲子陪护,这让习惯了每周见到“爸爸妈妈”的儿童很失望。社会工作者在征求孩子们意愿的基础上,建议志愿者采取视频“陪护”的方式与孩子们“见面”,并在院内准备好场地和设备等。每到亲子陪护时间,儿童和志愿者借助电脑、手机“面对面”地分享生活点滴,沟通情感,“隔空见面”让孩子们渴望亲情的心灵得以慰藉。 福利院封闭管理后,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儿童不能回院上课,社会工作者就通过微信视频和电话了解儿童在寄养家庭的生活状况,每日跟踪监测寄养儿童体温情况,分享防疫小贴士,指导家长每日打卡填写抗病毒小勇士记录表,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充实寄养儿童漫长的假期生活,社会工作者给他们送去益智玩具、学习材料和防护用品等,指导寄养家长在家开展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情感。对两名正在读小学的寄养儿童,社会工作者积极与学校沟通,按照要求协助家长做好上网课的各项准备,保证其每天完成网上听课的任务。 在社会工作者全方位助力下,福利院里的生活祥和如初。 (据《中国社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