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
   第13版:新闻
   第14版:益言堂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武汉社区工作者:
也会害怕也会焦虑,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一刻不松劲,持续加强小区防控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益言堂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20年04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武汉社区工作者:
也会害怕也会焦虑,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早上刚到单位的时候,竟然突然间有一点点不适应,不过很快就很顺利地调整了过来。”3月10日,李想刚刚结束轮休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

    李想是汉阳区洲头街建港社区党委副书记,得益于相关政策落地,作为一名武汉基层社区工作者,她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40多天后终于获得了3天轮休,尽管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难得,但是她还要时不时在线上处理一些工作。过去的一个多月,李想很少回家,即便回去,也是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刚刚半岁的儿子。

    社区是抗击疫情的重要防线。目前,社区的工作变得更有秩序,工作任务重点放到了小区封闭期间居民生活的保障上,与下沉干部的配合也更加默契。过去的一个多月,武汉市的基层工作者工作繁多,面临着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害怕”

    “正常的上班时间是从8点半到17点半,中午没有午休。但是这一个月来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在洪山区和平街道某社区工作的小何告诉记者,长时间的工作状态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对社区工作者而言,他们不仅需要长时间工作,也会担心被感染的风险。

    “有一个同事对我说,每天都是提心吊胆。我会笑着告诉他,防护工作做好,时时刻刻洗手,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但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害怕,我才29岁,还没有孩子,我老婆天天担着心。我也只能安慰她没事。但其实身体有点不舒服,我就会特别慌,生怕被染上了。”小何说。

    小何告诉记者,他所工作的社区内有住户3万多人,其中包括一多低保户,两千多户公租房人员,但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6人。“天天忙着接电话,排查、买药、送菜和应对居民各种各样的要求,感觉工作根本停不下来。”

    随着更多干部下沉社区和武汉市实现“应收尽收”之后,社区工作最繁重的一段时间也已经过去,现在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封闭小区管理和居民生活保障上。

    “现在的工作状态,和之前工作内容虽然不太一样了,但是工作的强度仍然很大。我们管理的区域很大,民生保供这一块也需要耗费挺大的精力。”3月10日,武昌区徐家棚街国际城社区党委书记徐晓燕对记者表示。

    不过,她对记者坦言,在生活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疫情持续这么长时间,居民有情绪,我们也很理解。”徐晓燕说。

    徐晓燕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已经能够较好实现,但是部分居民部分个性化的需求仍然没法完全满足。很多时候只能和他们讲道理,大部分人也是能理解现在的难处。

    不是每个居民都能理解和体谅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也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矛盾。

    徐晓燕坦言,“疫情期间,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我们只能朝前看,不能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然就没法做事情了。”

    “我挺过来了”

    “疫情中,所有人都知道有困难找社区,把所有民生保障、人员生死捆绑在仅有的11个人身上,我本人一度要崩溃,可是我挺过来了,因为我知道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退无可退。”徐晓燕在一封工作信中写道。

    她也会和同事彼此安慰,“熬过这段疫情,我们所有人都是生死之交,患难之交”。

    前期高强度的工作,让社区工作者无暇顾及其他。病人完成“应收尽收”之后,基层工作也变得更加人性化。

    3月4日,武汉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合理安排轮休调休、加强心理干预疏导、发放武汉旅游年卡、提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等九条措施,进一步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

    同时,在“武汉微邻里”微信小程序开辟社区工作者心理咨询专区,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援助,疏导心理压力。疫情结束后,武汉各区将及时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者开展健康体检。

    “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都坚持工作。当时不是为了这些(福利),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看到社区这种基层组织在疫情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安慰。”徐晓燕说。

    徐晓燕工作的国际城社区刚刚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轮休,李想刚刚结束了第一次轮休,小何则告诉记者虽然他已听说了相关政策,但目前还未落地,自己仍在等待安排。

    和每一个普通的武汉人一样,他们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半岁多的孩子刚刚是学说话的时候。我想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叫出‘妈妈’的时候,我就在他的身边。”李想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