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
   第13版:新闻
   第14版:益言堂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网课困难学生心理落差需引起关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益言堂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20年04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20年网课困难学生情况统计及在线教育困境调研报告》发布
网课困难学生心理落差需引起关注

    申请平板电脑的原因

    收到平板电脑前的学习途径

    同班同学如何上网课

    上不了网课对学生的影响

    ■ 本报记者 皮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学校都推迟了开学日期,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为避免影响正常教育进度,各地教育部门都组织以线上教育的形式进行授课。但由于家庭条件、网络信号、设备等多方面原因,有一部分孩子无法正常上网课。

    为避免或缩小疫情带来的城乡教育差距,2020年3月4日,乔治城大学非营利组织领导人能力提升研修项目校友会联合凤凰网、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为网课困难学子送平板电脑”公益活动,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执行会长何道峰、崔阳夫妇捐赠200万元,采购1800台平板电脑及配套流量卡,资助1800名网课困难的中学生。

    在此基础上,发起方对1800名受助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并结合对受助学生监护人、申领推荐人以及业界专家的电话访谈,形成《2020年网课困难学生情况统计及在线教育困境调研报告》,并与4月3日在凤凰公益进行了发布,以期让社会各界对网课困难学生情况及乡村在线教育困境有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并共同参与推动解决乡村学子在线教育难题。

    设备及费用影响网课质量

    本次参与调研的受助学生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网课困难与缺乏上课设备有关。具体原因,如家中没有适合上网课的智能手机,或是兄弟姐妹多人共享一部手机轮流上网课。

    根据调研数据,1729人中,304名(17.58%)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助学生所在的家庭,超过82%育有两个以上孩子。其中,66.28%的家庭有至少两个孩子处于学龄段;有33个家庭中,超过五个孩子正在上学。现有经济情况,不足以满足家中每个孩子的网课设备需求。

    调研发现,除了设备不足,另有近两成(17.6%)学生反映,他们无法正常上网课是源自网络或流量费用问题,例如无法承担流量费用,或家中没有安装宽带,或信号不佳网速不畅。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使用父母手机流量上网课的学生家庭,会承担相对重的话费压力。例如,有的家庭里,三至五个孩子同时使用一部手机上网课,一周时间就会用完一个月的流量套餐。

    让孩子们陷入困境的另一因素是:居住地偏远,家中无4G信号。比如来自山西、云南、湖南等地的学生反馈,只要走进自家房屋内,手机就只有2G信号,少部分偶尔会有3G网络,网络加载速度慢,听课卡顿。他们只能走到村里空旷的路上、楼顶或附近山上,寻找稳定的4G信号。此外,有个别学生表示,村里会不定时停电,影响通讯信号。一旦停电,即便是用本次公益活动捐赠的上网卡也搜不到信号,上不了课。

    本次调研的1729人中,因为没有设备或设备不够、没有高速网络信号,有161人明确表示自己完全没有参加网课学习;725人表示曾通过看书本或借阅他人笔记的形式自学;864人曾借(蹭)亲友或邻居的网络上课。

    学生心理落差值得关注

    疫情期间,受助学生的同班同学如何上网课?此次调研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同步在线听课。

    对比自身情况,网课困难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落差。79.41%的受助学生担心自己再也跟不上学习,75.77%害怕遗漏重要知识点。其中15.79%(273人)因无法跟其他同学一样上网课而产生负面情绪,如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自卑、怕同学嘲笑,不想说话,甚至因此不想再上学。

    有老师反映,在每天回收作业时会明显感受到跟不上网课学生的慌张。他们可能会通过自学、借同学的手机看回放等形式补课,但实际做题时仍会发现很多考点不能掌握,担忧自己被同学拉大差距,担心考试甚至是日后的考学。

    对于这样的负面心理或情绪,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还要留意其背后的问题。应试淘汰性教育与考核压力下,学生们看到自己原地踏步,其他人却在奔跑,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是可以被理解,也是合理的。但监护人和老师需要警惕,自卑甚至是厌学反应,会不会是“网课困难”引发的扳机效应,陷入习得性无助状态(注: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综合调研情况发现,受助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长在单亲家庭,父母因严重工伤或精神类疾病,丧失劳动力,甚至过早地离开人世,学生们只能和爷爷奶奶靠低保生活。尚未成年的他们因“穷”看不到前方,因“贫”得不到资源,所以,在物质援助之外还需要提供心理安抚与价值引导,防止自卑情绪转化为自卑情结,引发更深层面的负面影响。

    学生需要时间熟悉网课形式

    在此次调研中,62.98%的受助学生表示,他们的网络课程由本校老师在线讲授;而21.8%通过老师推荐的网络课程在线学习;12.96%的学生经老师指导或个人主动搜索,寻找网络课程资源在线学习;2.26%(39人)完全没有参与线上学习。

    不论是第三方网络课程,还是本校老师在线上课,很多学生需要熟悉网课形式,适应非本班老师的语速、风格、思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电话调查中,有学生困扰的是,不同老师对数理化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导致小部分高三学生在高考压力下,更容易产生错乱感。

    不同于城市孩子幼教期就开始通过平板电脑观看启智动画等,小部分县乡村的教师、家长,或因硬件条件不够,无法让孩子接触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或排斥孩子使用智能设备。

    此次受资助的1729名学生里,有88.37%的人从未接触过平板电脑。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有近一半的学生会在每天用5至8个小时,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在线学习。  

    尽管没有接触过,但94%的孩子表示平板电脑的操作不难。在无旁人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借助使用说明书普遍能顺利地操作平板电脑。其中,认为操作“非常困难”的两名学生,通过推荐人指导也已经顺利使用平板电脑开始学习,逐步跟上网络课程。有72.7%的受助学生在申领平板电脑之前没有上过网络课程,但调研显示,近97%的学生认为未来网络课程是学习知识的好途径。

    在线课堂仍有“空白”待填补

    该报告指出,网络教学形式尤其是面向贫困学子的在线课堂仍有“空白”待填补,比如网络信号覆盖、智能产品使用习惯培养、多媒体互动思维锻炼等。基于此次调研,发起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到通讯公平问题,建议网络铺设搭建方加大边远山区信号塔建设,同时建议运营商在流量费用方面给予贫困地区用户一定优惠;其次,希望家庭与学校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引导,学校要引导学生正视现状,调动终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只是课本内容,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希望更多第三方力量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

    报告还建议公益项目或教育教学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需要有更多机构、企业或社会组织,面向乡村学生与学校,提供更多元的社会服务,锻炼学生的多媒体互动思维,建立使用网络的自控力。

    此外,为保障青少年儿童上网安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内容规范立法亟待推进,针对网络侵害青少年儿童的不法行为应加强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