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李庆 3月28日,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公布年轻人立遗嘱大数据。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60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中青年订立遗嘱人数持续增加,“90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3倍。 据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介绍,此次白皮书公布60周岁以下人群订立遗嘱的相关数据是其成立至今第一次,并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江苏以及广西等地数据的详实分析全面呈现全国遗嘱大数据以及各地特点。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启动七年来,已先后在北京、天津、广东、江苏、广西、上海、重庆、杭州、新疆等9个地区建立了遗嘱登记中心。截至2019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19.5万人次,登记保管了16.5万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781份。 中青年女性立遗嘱人数明显高于男性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华遗嘱库共协助2333位60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其中男女比例约为4:6,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中青年立遗嘱人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2017年至2019年间,中青年立遗嘱人年龄变化趋势图趋于一致,都是呈现增长的态势。从中青年立遗嘱人的绝对数来看,年龄段越低,增长趋势越明显。以“90后”为例,2017年立遗嘱人数为61人,2019年为169人,三年间翻了近3倍。 从立遗嘱人的学历水平统计来看,此类群体中,学历集中分布在“高中”及“大学”两个阶段。同时,三年来,小学、初中学历的占比在降低,而大学学历及以上的立遗嘱人数比重在增加。 对中青年立遗嘱人群进行分年龄段分析,40周岁至49周岁年龄段立遗嘱人数量增长迅速,占比从2017年的27.96%上升到2019年的34.38%,平均占比为33.99%,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主力军”。 “90后”遗嘱财产增加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 2019年下半年,有关“90后”立遗嘱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18岁是目前我国允许订立遗嘱的最低年龄。数据显示,2017年立遗嘱的人群中,就有1999年出生的立遗嘱人前来订立保管遗嘱。 从“90后”人群立遗嘱增长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90后”接受并愿意订立遗嘱。白皮书显示,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2018年累计178人,截至2019年底,总人数已增至344人。数据显示,2017年立遗嘱的人群中,就有1999年出生的立遗嘱人前来订立保管遗嘱。 引人关注的是,80%立遗嘱的“90后”已经有自己的房产,几乎所有“90后”在写遗嘱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银行存款纳入遗嘱分配的财产当中。 中华遗嘱库管理服务部主任汤婷婷表示,在实际工作中,拥有房产的“90后”中,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很普遍,还有的父母甚至会将自己的部分股权挂在子女名下。“这也是订立遗嘱的重要原因,防止自己发生意外财产丢失。”汤婷婷说。 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这也使得“90”后群体的遗嘱更显特别。 40岁人群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主力军” 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至2019年间,40周岁至49周岁年龄段立遗嘱人数量增长迅速,占比从2017年的27.96%上升到2019年的34.38%,平均占比为33.99%,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主力军”,其次为50周岁至59周岁年龄段人群,2017-2019年平均占比29.1%。 从三年的数据变化情况来看,中青年立遗嘱人年龄变化趋势图趋于一致,都是呈现增长的态势。从三年的中青年立遗嘱人的绝对数来看,年龄段越低,增长趋势越明显。拿“90后”来看,2017年立遗嘱人数为61人,2019年为169人,三年间翻了近3倍。 从立遗嘱人的学历水平统计来看,此类群体中,学历集中分布在“高中”及“大学”两个阶段。同时,从三年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到,小学、初中学历的占比在降低,而大学学历及以上的立遗嘱人数比重在增加。由此可见,对于年轻群体而言,学历高的市民更能接受“幸福留言”理念。 从白皮书发布数据中,记者发现中青年人因为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因年龄变化差异较大,立遗嘱的原因也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同。 相比20多岁的年轻人,30周岁以上人群的立遗嘱理由更加多元化。从“防范自身婚姻风险”到“防范子女婚姻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项的比例始终是多数立遗嘱人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与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婚姻的习俗相对应。 与“立遗嘱理由”这一数据相呼应的是“立遗嘱人财产分配意愿”。 白皮书对于中青年立遗嘱人选择的第一顺序继承意愿情况进行了统计,除了父母继承、配偶继承、子女继承以及孙子女继承这几项常见的继承人外,选择其他选项的比例特别引人注目。这一数据在40周岁以上人群尤为突出。 中青年立遗嘱者财产种类丰富 此次白皮书发布的60周岁以下立遗嘱人群遗嘱数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对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遗嘱登记财产类型进行详细分析。 记者发现,相比于60周岁以上人群,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遗嘱登记财产种类更为丰富,且分布更为均衡。其中,公司股权、保险单的比例远远高于60周岁以上人群。拿2019年的数据来对比,60周岁以上人群仅有1.28%遗嘱涉及公司股权,而此项在60周岁以下人群中则达10.92%,高出10倍。 其他财产种类的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财产的多样化,也反映出市民对自己财产保护意识的提高。白皮书统计的其他财产主要包括虚拟财产、合同权益、债权、收藏品、个人物品、保管箱等。对比这个数据,2019年在60周岁以上人群仅为0.28%,但中青年人的比例为12.8%。不过其他财产的比例,无论是中青年人群还是老年人群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不动产登记的件数上,中青年人的遗嘱中比较多的是2处到3处不动产,这个比例占到了70%。值得关注的是有4%的立遗嘱人没有不动产或没有在遗嘱中安排不动产。说明中青年人群中有一部分在逐渐意识到财产安排的重要性,即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重大资产,也要提前做好全面的安排。 记者发现,中青年人遗嘱中对财产的分配上,除了财产种类丰富以外,财产中银行存款的比例高,也是与60周岁以上人群显著的不同。2019年,中青年遗嘱中银行存款比例为34.57%,而这一比例在60周岁以上仅为19.8%。老年人立遗嘱对存款处理比例低,可能原因是老年人主要考虑存款用于养老,不打算进行分配,也可能考虑财不外露,不愿意在遗嘱中处理存款。但这都是有误区的,需要进行合理引导。 此外,白皮书对中青年立遗嘱人的职业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更偏爱立遗嘱,其中以企业高管比例最高,达到了3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23%。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职业和全职主妇的比例,虽然比例不高,但体现了这两类群体对家庭与风险的高度关注。 单身人群、再婚家庭立遗嘱比例偏高 从中青年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来看,主要以“已婚”人群为主,2019年占比为68.85%,与60周岁以上立遗嘱人群中已婚比例相比还是明显低了许多,60周岁以上人群2019年此项数据为77.07%。 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中未婚、再婚和离异比例相对于60周岁以上人群高出许多。未婚比例三年间始终徘徊在11%至15%之间,而60周岁以上人群此项数据比例不到1%;再婚比例三年间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从8.24%至9.78%,而60周岁以上人群此项比例不到3%;离异比例三年间徘徊在8%,而60周岁以上人群此项比例不到4%。数据再次显示,年轻人对婚姻的选择更趋于多元化,再婚家庭以及单身人群渐成中青年立遗嘱人中的“刚需人群”。 中青年立遗嘱人夫妻同立遗嘱的比例和单方订立的比例相对比较持平,双方同立的比例要远远低于老年群体的同一数据。这一数据也与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数据相呼应。 独生子女父母占“半壁江山” 2019年,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群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占比47.75%,其次为2-3名子女家庭,占比43.47%;无子女家庭的人群虽然占比最小,但2019年有小幅上升。订立遗嘱人群的家庭结构近年来分布比较均匀。 对这一现象,陈凯认为主要是由于观念变化导致的结果。以前人们都认为遗嘱是为了防范子女争夺财产,以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遗嘱。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发现遗嘱不只是为了防范纠纷,更能够避免家庭财产损失。 曾刷爆朋友圈的独生子女小丽在父母去世后无法继承父母全部财产的故事,令大家对遗嘱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白皮书显示,60周岁以上立遗嘱人有11.91%的人立遗嘱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子女离婚导致家庭财产流失。陈凯表示,这些数据都表明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保护自己家庭财产的需求更加明确。 小数据反映大现象 在此次的白皮书数据中,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数据却特别值得关注和玩味。2013年至2019年7年间,共有781份遗嘱生效,也就意味着有781位立遗嘱人去世。 中华遗嘱库在对查询提取的立遗嘱人情况进行回访统计后发现,生效遗嘱的立遗嘱人平均去世年龄为81.2岁,最高年龄为98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而京沪等发达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已过80岁。同时回访统计还发现。生效遗嘱的立遗嘱人的去世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癌症)去世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3.8%、22.9%。 白皮书数据还显示,2013年至2019年间,781份生效遗嘱中,576份遗嘱直接办理财产继承手续,说明遗嘱得到了所有继承人的认可;有205份遗嘱进入调解程序,调解成功的有165件,占比81%;目前仅有5件仍在调解或诉讼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对遗嘱表示认可,7年间,群众认为“遗嘱一定要有”的比例从2013年的12.4%上升到2019年的4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