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王勇 93%参与调研的公益机构已开启移动办公时代,使用的项目设计、传播、管理等工具种类也很多样;但与此同时,实际操作上的困难也会时常出现,遇到问题也不太能够通过产品官网得到解决办法;对于相关办公产品的技术支持的需求真实存在,有较低的付费能力,多数倾向于免费辅导;84%的公益机构都没有做互联网公益产品的全职员工…… 3月14日,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发布的《2020年公益机构互联网技术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给出了上述调研结论。 据介绍,该调研旨在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调研公益机构的互联网办公产品使用现状以及互联网公益项目对技术志愿者的需求,结合调研结果得出科学的需求调研报告,指导公益产品经理人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共有136家公益机构参与了此次调研。 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作为公益项目实施的主体——公益机构,公益机构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公益行业的发展水平。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互联网应用层面也高速发展。互联网与公益的日渐结合,打破传统媒介渠道忽视中小型公益机构的劣势,给所有的公益机构一个展示项目的窗口,一个发声的机会。互联网的出现为公益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公益信息的传播与高速流转,但同时,想要取得公众信任与支持,公益机构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新挑战,例如项目与资金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已成为公众检验公益机构“好坏”的重要凭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益机构提供了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和监督手段,一些传统的项目设计和执行理念受到冲击。公益机构面临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项目设计和执行效率的压力。 93%的机构电子化办公 互联网产品琳琅满目,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在这一背景下,公益机构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如何?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技术与人才呢? 《报告》显示,问卷样本中的 93%的公益机构都已实现电子化办公,74%的公益机构利用专业员工与项目管理工具,抖音等短视频传播软件的使用占比第三,其次是在线协作类的办公软件占比第四。专业项目辅助工具软件使用占比最低,公益机构与商业项目之间应用专业工具差距依然存在。 在互联网软件的使用上,87%的机构人员都有遇到问题,其中更有27%的机构会经常遇到使用上的困难。在遇到软件操作问题时,绝大多数的公益伙伴选择自行解决,包括网络检索和多次尝试,也有62%的人选择找会操作的朋友请教。 在对互联网技术支持项目的态度上,60%的公益伙伴选择免费就使用,但也可以看到有37%的公益伙伴愿意低付费地找他人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在互联网公益项目方面,《报告》显示,73%的公益机构有网络众筹项目,其次56%的公益机构有短视频、h5等网络宣传,众包协作类项目占比38%,其次是34%的公益机构拥有app、网页、小程序、游戏等产品;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依然有10%的机构没有上述的互联网公益项目。 但这些项目57%的都完成度一般,缺少竞争性;停留在设计阶段的就有8%,7%的项目完成较差;仅有26%的公益项目完成较好,各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人负责。 互联网公益产品全职员工极少 在互联网技术人才方面,《报告》显示,84%的公益机构都没有做互联网公益产品的全职员工,其中有一定互联网公益能力的员工占28%,兼职占26%,没有相关工作者则有30%的公益机构。 92%的公益机构会使用微信公众号等基础新媒体渠道进行志愿者的招募与交流;27%的公益机构会使用类似码上公益等平台进行技术志愿者招募,也有 10%的公益机构会在商业需求平台招募所需人才;剩下的6%的公益机构据填写内容显示会使用“志愿北京”类似传统志愿者招募平台进行志愿者招募。 公益机构对互联网公益志愿者的需求呈现多元表现,但 82%的公益需求还是集中在传播/协作;其次是在设计/优化/ui上表现为强需要;接着是在开发与设计上公益机构互联网技术人的需求占50%;运维/检修以及项目管理的需求紧随其后。 86%的公益机构愿意付部分费用给互联网技术志愿者,无论是薪资还是补贴;但也有13%的公益机构不愿意付费聘请技术志愿者。 人才培养十分有必要 在调研的基础上,《报告》指出,智慧公益的发展是未来我国慈善事业的的大势所趋,公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势必会更好地服务公益,帮助公益机构解决社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践行社会使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益机构与时俱进,绝大多数公益机构已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日常办公协作,同时也开展多类型的公益互联网项目,对于互联网技术的需求真实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公益机构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日常办公和专业互联网项目上,缺乏有力的指导,导致面临多类型的实际操作困难,使得互联网公益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竞争性。对公益机构提供有针对性、可持续性、低成本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十分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