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国际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拉着城市去看病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国际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02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拉着城市去看病
=

    武汉市民近日自发组成志愿者团体,援助医务一线

    近半个月,武汉市民志愿者汪奇驾车行驶于武汉大街小巷,协助运送医务人员和物资

    当一座城市为了抗击疫情不得不开始沉睡时,它的神经末梢依旧保持着活跃和敏感。对于这一点,武汉的网约车司机李捷十分了解。

    他平均每天出车两到三次,车轮上维系的是这个城市最日常却又最急迫的需求——有高血压病人急需买药、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着透析。一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继发烂足的老人本该每3天去医院换一次药,但是因为疫情暴发,出行不便,等到李捷去接他时,他已经8天没有换药了,病足几乎腐烂。

    李捷只是这个神经末梢上的一分子。1月26日0时,为防控新冠肺炎,除许可车辆外,武汉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全面禁行。1月23日,公共交通已先行被暂停。禁行后,有关部门从网约车和出租车公司处召集司机车辆,组建了大约6000辆车的“社区保障车队”,分配至城区1159个社区,保障非发热疾病紧急送医等居民必需出行,协助社区运送物资,为行动不便住户送菜、送药。

    除了“社区保障车队”,从除夕至今,出行企业搭建了“医务保障车队”,武汉市民也自发组建起志愿者车队。他们与300辆公交车,部分政府车辆一道,保证着医务人员出行。

    在这个疫情依然严重的城市,这些穿梭于街道上的司机大多并没有充足的防护设备,大部分人都需要把用过的防护设备消毒、悬挂,反复使用,有人甚至将同一件防护服连穿10天。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退出志愿队伍。

    一位本地司机说:“我太清楚这城市此刻在发生什么。你问我害不害怕?我当然害怕。但我必须出来,这是我自己的家园……”

    另一位司机告诉记者,她只希望这个城市早点好起来,然后她才能好好去挣钱,正常生活。

    和李捷同属社区保障车队的滴滴出行网约车司机王莉说,除夕那天,妹妹从老家打来了电话。妹妹是护士,很多同学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她说:姐姐你要保护好自己,同学们都说快撑不住了。电话这头,王莉默默哭了,决定做点什么。她想到网上那些医生护士脸上被勒出印子的图片,“是些”。

    和我妹妹一样的孩子

    后来成为滴滴出行武汉抗疫调度负责人的曾洪波记得,“封城”后,自己很快接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要求:调集1300多辆车保障社区。1000多辆车几乎一夜间凑齐了。看到网上有大量医务人员因无法出行而求助,这家公司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组建一支200多人的“医务保障车队”。

    李捷所属的网约车租赁公司一共有70多名司机,“30多个加入了保障车队,另外30个报名了没选上,还有十几个家在外省市,已经回家了,都嚷嚷着要回来。”

    除此之外,武汉的私家车主汪奇和一些民间志愿者也已经活动起来。运送医务人员、转运物资,“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但他也承认,头两天内心很慌,一是不清楚疫情究竟有多恶劣,二是群内需要帮助的医务人员似乎太多了。

    “在群里发一句话,5分钟不看手机,根本找不到在哪儿。”汪奇说,医务人员们坐车的诉求几乎刷屏,到处都在求助。有时一个医生需要坐车,好几人回复,大家彼此又看不清——等到开车过去,发现人已经被接走了。

    汪奇说,仅仅在他所活跃的十几个群中,估计就有不下1000辆市民自发提供的志愿车辆。

    运送的医务人员里,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0多岁的护士。她的爱人是医生,两人都上了一线。刚满月的孩子被送回了老家。但孩子需要喝的那种奶粉在老家根本买不到,这位护士一直在通话,向各方亲友求助。事情一直解决不了,她在后座哭了起来。汪奇也沉默着抹眼泪。

    加入“医务保障车队”的滴滴网约车司机胡建斌接到的第二位乘客,便是一位深夜从武汉协和医院下班的护士。年轻的女孩上车后有些发愣,一言不发。胡建斌便问她,工作累吗?女孩猛醒过来说,说在医院4天了,连轴转,一直没休息,然后便嚎啕大哭。

    我不可能不怕

    但总有人需要我

    曾洪波称,据他了解,医务人员出行目前基本得到了满足。他们一部分被安排入住医院宿舍和附近酒店,政府和医院给予了部分通勤车辆,出租车、网约车公司和民间志愿者也提供着保障。

    社区保障车队同样开始运转。王莉要每天6点多起床,驾车30多公里,从武汉黄陂区赶到被分配的武昌区社区。她告诉记者,小区目前秩序不错,“很少有全部配车都在外面的情况”。

    李捷和王莉都说,自己所在的社区算不上繁忙的。他们说,武汉有一些居民达数万人的社区,或是那些老旧的小区——它们没有电梯,老年住户又多,都增添了出行的需求与难度。据他们所知,这些社区的司机每天都很忙。

    被分配去运送那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的老人就医换药时,李捷准时到达了。他本以为老人会有家人陪护,却发现老人拄着单拐,扶着楼梯扶手,满头大汗,从六楼一步步挪下来,疼到脸色惨白。

    老人告诉李捷,他的孩子都在海外,“封城”时妻子恰在其他城市。他的左脚因为换药拖延而溃烂,基本不能着地。李捷将老人扶进医院,医生告知,医院目前已被征用,无法处理其他病症。他只得将老人送回家,搀上楼。两天后,再带老人去民营诊所换药。最后离开时,老人紧紧抓着李捷的衣服,不停地道谢。

    倘若患病老人、孤寡老人是目前最需要照顾的人群,据王莉观察,需要社区派车帮助出行的第二大群体,是那些自我怀疑可能感染的居民。他们并未发烧,不算疑似病例,但自感各种不适:比如咳嗽、胸闷,希望去医院排查。王莉称,这部分人占到社区出行诉求的30%甚至40%。

    “对于这种居民,社区会和我们商量:是否接送,选择权在司机。”王莉说,“一般我们不忍心,都还是出车,只是自己保护得严实点。类似情况很多,大多还是老人,身体弱,又不算疑似,120管不过来。”

    但对于已经发烧的居民,依据目前规定,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急保障车辆通常不能运送。社区只能将信息上报,等待医疗系统派车收治。

    王莉在司机群里也会偶尔看到,一些社区情况堪忧,工作人员会要求负责社区保障的司机运送高度疑似的患者。这往往令司机陷入恐慌。

    她曾接过一位中年女性,刚在医院处理完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母亲的后事。穿防护服的王莉一度有些担忧,但她很快发现,同样裹在防护服里的乘客身体绷得笔直,似乎也紧张到极点。车厢里没有人说话,只有那女人在防护服里默默啜泣、颤抖。

    社区和医护保障车队如今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防护服不够,都只能循环利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一度发微博公开求助。曾洪波承认,公司目前还能为司机提供充足的口罩和消毒液,但防护服已十分紧张。

    相较下,汪奇这些民间志愿者们的防护更为简陋。他们的一件防护服要连续穿两三天,没有N95口罩,每天戴普通医用口罩出车。2月3日,武汉当地一位名叫何辉的车队志愿者便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

    “这件事让大家有点受打击。”汪奇说,“但没人退出车队。”

    对于加入志愿车队,李捷一直对家人有所隐瞒。报名那天,他把决心告诉家人,遭到一致反对。他13岁的孩子用手指着他,什么都不说,默默流眼泪。李捷向他们撒谎,自己只为社区送货,一个人都不接触,没啥危险。

    李捷其实也担心。他是顶梁柱,家里又有孩子,他不敢想象自己万一感染的后果。“我不可能不怕,但总有人需要我啊。”

    刚上路那几天,汪奇总担心违反禁行令,被交警查扣。因此他总是拍下每一趟运送的医务人员们的工牌,或是物资的收据。警察每每拦住他们,汪奇就给他们看这些。然后对方就开始反复地说,你们太好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不止一次,汪奇从后视镜看到,车辆放行后,警察就这么站在原地,对着驶远的他们敬礼。

    我就是它的一部分

    王莉所在社区有4辆配车,两辆是网约车,两辆是出租车。几天下来,原本在路上“水火不容”的双方就成了朋友。每次出车回来,开出租车的大爷不时招呼她,赶快过来,我给你消毒。

    乘客们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以前人们打车,更多是觉得我付钱了,你得伺候好。”现在,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说“谢谢”。

    几天前,王莉运送一位80多岁的老人去医院拆线。到达后,老人站在医院门口,迟迟不肯离开,非要帮助王莉倒车,替她看路。

    “这段时间,老人真的很无助。”王莉说,她几乎能从乘车外出的每一位老人身上都感受到恐惧、担忧。那位80多岁的老爷爷也一样。陪他出来的女儿明显很不耐烦,老人在车上也一直沉默,看起来充满愧疚,但又一定要王莉开走后才肯去看病。

    汪奇说,最初几天,他每天要运送十几拨儿医务人员,而且往往是一位医生叫车,挤上车的却是一群人。自从武汉组织了医务保障车队,政府和几家出行公司介入后,需要民间志愿者接送的医务人员越来越少了。

    “现在我每天大概只接送两三趟。”他表示,目前除了保障极少数路途极远或是下班很晚的医务人员出行,民间志愿者大多时间都在运送物资。

    “2月以来,形势在慢慢变好。”汪奇回忆,春节那几天,能明显感受到医务人员们的恐慌。医务工作者们有的上车就累得睡着;有的在手机上飞快地敲字,手不住发抖;还有人紧紧抱头,唉声叹气。有人和汪奇说,他们缺乏物资,几乎就要裸奔;也有医生和他形容,就像是洪水来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必须拿肉身去挡。

    这些情景大概从1月底开始改变。随着支援赶来,医生们反映,物资紧缺的程度减轻了;人手也在增多,医务人员渐渐可以轮班休息。几天来,汪奇听到最多的话便是“现在强多了”。他感觉医务人员的精神渐渐好了起来,至少大家会笑一笑。

    汪奇的车里开始多出各种东西,它们都是坐车的医务人员们留下的。有的医生看汪奇等人的防护措施过于简陋,悄悄将自己的N95口罩塞到他们的车座后面;也有一早乘车的护士,提前在家做好了早饭,下车时将牛奶、鸡蛋和面包一股脑地塞进汪奇怀里。

    有一天,王莉和她服务社区的保安聊天。保安大叔很平淡地说,自己女儿科室4个人,3个都感染了,就剩下她自己。现在,她要去支援“火神山”了。

    “过去没遇到大事,我从来不相信‘城市由我建设’。我说这就是空话。”王莉说,“现在,我觉得武汉就是我的家。我就是它的一部分。”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