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国际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益言堂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私募基金参与公益正在成为潮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国际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益言堂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20年01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私募基金参与公益正在成为潮流

    1月5日,来自坪山区各界的200余名跑步爱好者齐聚聚龙山生态公园,以跑步的方式迎接新年。

    ■ 本报记者 文梅

    1月5日早晨8点,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欢乐跑”在深圳坪山区举行。这场由30支队伍、约200人参加的2020年开年公益跑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和参与。说起这次公益跑,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方负责人、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达难掩兴奋和开心。

    刘明达被业界人士称为“睿智务实的投资家”,他2005年创立的明达资产,是目前国内市场仍在运作的成立最早的阳光私募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现在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与此同时,刘明达也是一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慈善家,是有着十多年公益慈善积累的老公益人。

    早在2008年,刘明达就开始助力广东河源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2009年,刘明达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且长期担任该机构理事会员,积极投身于环保公益事业。他说:“一个成功、健康的企业,应该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个有公益心的企业。企业家在做好企业的同时,若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公益慈善回馈社会,将会带给自身更多的喜乐和满足,让人生更充实更有价值。”

    刘明达对公益和慈善的内涵认知与深入实践并非个例,这也是当下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人士开始秉持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这样一个群体也逐渐改变着社会公众对私募行业刻板乃至扭曲的印象。或者可以说,这是私募在市场上赢得投资者信任之后,必须打赢的另一场信任之战。

    在公众眼中,私募行业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距离似乎颇为遥远。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简称“PE”)主要是通过非公开募集方式募集,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资金组合方式。

    私募基金行业在中国发展至今不到20年时间,其一路走来,似乎形成了一些并不那么美好的社会认知。“热衷炒作、内幕交易、赤裸裸的资金赌徒”等字眼是形容该行业的常用词,“暴利,神秘”也一度成为其外在标签。而徐翔案等最近几年曝出的私募违法违规案件,似乎也印证着公众的认知。

    基于此,不少人对金融私募行业人士做公益慈善不乏挑剔和审视——发心是否纯正?操作是否有效?理念是否经得起时间考验?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公众未必了解,多年来,不少私募机构一直在主动拥抱公益慈善,通过社会公益项目投资、公益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与公益的对话和融合。

    一路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私募行业发展的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成功的私募机构不仅可以将投资理财做的专业到位,在践行公益的道路上同样不甘人后,且取得的成绩也令人刮目相看。

    但斌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他第一次接触公益活动大约是2006年,那时他的一个客户正在云南澜沧的贫困地区做宏天教育基金,这是一个以支持乡村教师为主的公益项目,但斌受邀随这位客户一起去当地探访。几天的实地走访下来,那里的贫困落后让但斌感到吃惊和震撼,那里的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纯真眼神让他感动和难忘。

    正是这次云南之行开启了但斌的公益慈善之路,至今他还是宏天教育基金的长期捐助人。他当年出版的财经专著《时间的玫瑰》首次版税也在第一时间全部捐给了这个公益项目。

    此后的但斌拿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慈善领域,目前他担任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理事长一职已大约两年时间。该中心是国际知名扶贫公益项目“国际小母牛组织”中国项目的实施机构,其发展目标是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以小母牛组织价值观为基础的综合发展项目,减轻农村饥饿、贫困和环境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听闻《公益时报》记者半开玩笑地说“搞基金、做投资的人,做公益一定不缺钱吧?”但斌有些无奈又感慨:“哪有那么容易!做公益比做投资要难得多!现在我们海惠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筹款,首先要保证基本生存,才谈得上可持续发展啊!”

    但斌坦言,随着近年来对公益慈善的体会不断深入,他发现做公益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政府层面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专业的助力。他表示,当一个人将身心专注于公益慈善事业,可能不仅要放弃大多数人追求和看重的财富、物质,还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压力和挫折。即便痛苦和挫折接踵而至,只要自己对公益之路足够坚定,坚守就是唯一的选择。

    除了明达资产和东方港湾,如今秉持社会责任理念,热心公益慈善的私募机构还可以列出很多——

    国内知名私募股权机构青云创投自2001年创立以来,秉承“利成于益”的投资理念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重底线的投资实践,投资主题包括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危机、食品安全等领域,并将碳足迹、资源利用、减少污染、产品安全等纳入投资考量因素,且近年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关注和投入比例逐年加大。

    2018年,上海砥俊资产管理中心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一起启动“阳光私募助力新阳光慈善联合倡议”项目,善款将优先用于阳光骨髓库、医务社工、政策倡导这类较难募集公众小额筹款,对于帮助白血病患者作用巨大的项目领域,善款也会用于维持新阳光机构的日常行政管理、运营。

    作为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对公益慈善的偏好与看重显而易见。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从十多年前开始,红杉开始做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倾斜于那些我们认可并能带来积极社会意义的公益组织投资者,而不是单纯的营利机构投资者。因为这样能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使命感,我们团队能通过辛勤努力,获得优异投资回报,帮助公益组织做更多它们希望做的项目。这是让我们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据悉,沈南鹏本人也是一位慷慨的慈善家,多年来他先后捐赠不菲资金,助力扶贫、教育、环保、文化艺术等领域。

    业界人士称,中国私募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不合法、灰色地带直到健康阳光若干次洗礼与蜕变,今天的他们愈加看重社会责任的担当,公益与慈善成为领先私募的常态;与此同时,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守,专业、系统的投资方法,也让行业人士不再为消息所困、盯盘所累,越来越从容、淡定。这种良性的行业生态,未来必定值得期待。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末,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万家,备案私募基金7.46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2.71万亿元。报告称,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总体情况较好,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精准扶贫、慈善公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私募行业未来在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方面可能扮演的角色寄望更多,而行业人士也有乐观的期许。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达表示,随着新《证券法》的公布实施,相关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放宽,中国私募机构的发展会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多开放、阳光和正向的社会价值投资元素会不断涌入,这也会为公益慈善领域与私募行业的深度沟通和良好合作不断开拓新的路径,拓宽更为健康积极的发展格局。

    而类似于刘明达、但斌这样较早参与公益慈善的投资家们,他们的公益实践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也可以给行业注入正能量。

    针对但斌头疼的公益项目募资难问题,《公益时报》记者笑道:“私募行业那么多‘大佬’,您何不多发动这些圈内的金主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您的公益项目,要么拉进来一起做,要么也献献爱心,捐点钱吧!”

    “是啊,刚好我们1月8日有个年会,我打算让海惠助贫服务中心的主任陈太勇过来,给这些有钱的大佬们讲一讲。有兴趣的话,让他们也参与一下,企业家们的加入,确实能够在资金的问题上助力不小。”但斌也笑了。

    就此,原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高传捷也予以认同。他认为,如果可以将私募机构的优势运用于公益慈善的劣势,公益的效率可能就会事半功倍。目前公益慈善事业专业人才非常欠缺,而那些成功的私募机构人才济济,这个群体理念先进,受教育程度高,富有研究和创新能力,具备管理复杂风险的能力,再加上他们可以动员的社会财富资源,如果很好地融合公益慈善,这个群体产生的能量将不可估量,会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但斌也对财富运用的正向力量予以了肯定。他认为,当财富被用在最为合适的地方时,不仅可以改变社会,也是改变人们心灵的一种工具。“当年梁漱溟先生推行的乡村改良建设,不仅让当地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那些诸如偷盗、不和以及混乱无序等现象都逐渐消失,而且令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就是财富善用结下的善果。”但斌说,自己每年都会将公司盈利的5%拿出来做公益慈善,至今已坚持多年,未来这一理念也将持续下去。

    面对私募机构在公益慈善事业推进过程中不断释放的热情和活力,有原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高传捷提示,私募机构参与公益慈善固然值得点赞,但从实践经验来看,在此过程中他们面临的第一风险同样是声誉风险。他建议,私募机构从参与公益项目伊始,就要有声誉风险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要有能力解决好社会公共利益和机构、私人利益的混同和冲突,以及公益目标设定、公益责任把握、公益效率提升等诸多问题。

    已经有着多年公益实践的刘明达对此亦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公益的基础力量是来自社会公众的支持,而要想取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必须要有很强的社会公信力。公益项目的每一步执行流程都需要足够的严谨和审慎,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缜密的实施方案。“它不像做企业,做错了还有机会重新来过,公益一旦丧失了公信力,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很强的破坏力和负面影响。这一点,我们已经在过去不少的公益舆情和案例中得到了足够印证。”刘明达说。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私募机构群体已经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拥有较好的财富增值和管理基础,他们在使用和调度公益资金的过程中,可以最大化地使用并令其产生应有的社会价值。尽管目前可查的数据样本尚十分有限,但我对金融私募机构未来在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发力和表现充满信心,这两者的拥抱与融合,一定是大势所趋。‘一滴水可以见太阳’——阳光、正向和美好的价值观始终是心有大爱的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高传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