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上午9点,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国泰电影院都会安排一场无障碍电影。这一专场活动从2012年8月30日那个周四延续至今。 7年前,第一场无障碍电影《机械师》在国泰电影院正式放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中心播音员张早担任现场解说员。 那一天,放映厅座无虚席。“看”完电影,盲人观众围着张早争先恐后讲述他们的收获和感激。第一场无障碍电影放映的成功,让所有为此奔走的人更加坚定信心。 作为上海无障碍电影发起人,蒋鸿源之前一直在为无障碍电影走进影院四方游说。 早在2008年,蒋鸿源选择了当年热映的《非诚勿扰》作为“试验品”,用半个月时间写作完成了1.8万字的电影解说词。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蒋鸿源一直在上影集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因视网膜脱落,他左眼失明,右眼视力跌至0.02,成为“半盲”人员。 由于工作原因,蒋鸿源经常要参加各种电影节,要“看”许多电影。为了能够完整而准确地了解电影信息,他只好带一个明眼人在旁边帮他读字幕。从自己“看电影”的经历,蒋鸿源悟出一个门道:“都说盲人看电影是天方夜谭,可如果旁边有人帮他解说,不就能实现了吗!” 2008年,蒋鸿源找到吴君沁——一位朗诵比赛的盲人获奖者帮忙配音。2009年年初,第一部无障碍电影光碟制作出来,并被送到街道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和蒋鸿源想的一样,这种“看”电影的方式大受盲人欢迎。 无障碍电影是在保留原版电影对白的同时,利用影片对白的间隙,插入对电影画面、人物和情节的剧情解说,让无声的镜头凭借语言化作灵动的画面呈现在盲人的脑海中。 在上海市残联的支持下,蒋鸿源一心扑在为盲人朋友“生产”无障碍电影上。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已经撰写了170部电影讲解文稿,制作的电影光碟,通过图书馆和各级残联组织向上海市盲人提供借阅和放映服务。 无障碍电影解说的故事触动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的编播人员。经过联络沟通,上海市残联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达成为盲人义务解说电影的合作意向。 仅在2012年,990新闻中心编播部的8位播音员就成功解说了8部电影、16个场次,惠及1000余名视障人士。 残联为残障人士购买电影票、播音主持人义务解说,拉开了无障碍电影在上海电影院放映的序幕。当时,从事新闻播音工作的曲大鹏不会想到自己随后会成为无障碍电影事业的主要推动者,自己的生活会跟视障人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国泰影院无障碍电影专场只有236个座位,而每次闻讯赶来的盲人却有400人之多。上海市约有16万盲人,单靠一家影院根本满足不了需要。 如何让更多盲人走进电影院实现看电影的梦想?一次,蒋鸿源跟曲大鹏提出:“如果能再多联系几家区县电影院,有更多的解说员分流一下观众就好了。”面对这位无障碍电影的发起人和推动者的殷殷期盼,曲大鹏说:“我来想办法沟通。”随后在与市残联负责人的协商中,曲大鹏又自告奋勇,表态承诺:“这个事情我来做!” 为了这句承诺,曲大鹏依靠自己的工作优势和社交圈子,负责在全台范围内招募播音员、主持人志愿者,以此壮大讲解人员队伍,为无障碍电影后续发展储备人力。2013年年初,新闻中心专题部、东广新闻、郊县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陆续参与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也相继被吸纳到了队伍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正式成立,而由曲大鹏担任管理员的“无障碍电影微信群”也随之建立,众多广播电视主持人纷纷相聚到这个大家庭,用他们悦耳动听的声音开拓出一条新的无障碍之路。 每月,曲大鹏要对无障碍电影的放映地点、时间、解说词进行确定,再利用微信群进行信息发布、任务分派。参与其中的志愿者都极其踊跃,以能被分派到解说任务为幸事。团队成员还根据现场解说经验,逐步统一规范了解说程序,让整个解说流程不仅成为贴心的服务,还成为贴切的关爱。 电影院内,解说员的面前会摆放一张小桌,桌上放置一份解说词和一盏小灯。为了不影响部分有光感视障者的观影效果,工作台前还会覆上一块遮光布。电影开始后,解说员就会将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眼神、情绪,用最精准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放过任何细节,尽量用生动的语言,为盲人观众充当眼睛。 上海无障碍电影解说员们的辛勤劳动不仅受到了盲人观众的热烈欢迎,更得到了法律保障和社会肯定。2013年,上海立法规定“在有条件的影剧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举办无障碍电影日活动”。2014年,上海市政府将“在全市16个区县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为两万人次视力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观影服务”作为一项惠民工作。 2014年以后,越来越多富有公益精神的片方纷纷为无障碍电影解说提供支持,部分片方甚至在影片公映前期就以“引爆场”的形式免费请残疾人欣赏。如今,已有多家国内知名影业公司与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形成合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提供高质量片源,并在上海17家影院配合开展了导演见面会等活动。 2016年,上海星格影业拿出最新电影《探秘者》的样片,委托上海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公益团队解说。电影放映结束后,男、女主角及制片人突然现身,与盲人观众们进行精彩互动,现场一片欢腾声。 上海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活动也吸引了许多热心公益的名人参与其中。著名导演胡玫,青年作家、导演韩寒都拿出自己的热映电影版权,交由无障碍电影团队用于为盲人现场解说,并且亲自到影院,为这些特殊的观众分享自己电影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借着无障碍电影的发展和逐步形成的社会反响,同时为促成商业院线无障碍电影专场的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残联进一步推出“无障碍电影进社区”主题行动,在录音棚中为盲人朋友录制好无障碍电影音频,经后期制作后再分发到全市170个机顶盒中,让盲人在家门口的社区活动室内即可欣赏到心仪的正版无障碍电影作品。这对曲大鹏他们而言,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2016年2月,为了配合无障碍电影在上海的稳定规范发展,上海市残联又扶持优秀盲人韩颖成立了“光影之声——上海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专门负责上海市无障碍电影的剧本撰写、审稿。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在与“光影之声”合作中,于2018年6月联合全国18个城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志愿者,发起了“无障碍电影进特(盲)校”全国爱心公益联动行动,由当地的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走进特校,为视障学生们提供无障碍电影解说。 如今,上海16个区的商业影院开设了17家无障碍电影专场,每月定期放映一部最新影片,邀请视障人士免费进入影院,享受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现场提供的义务讲解服务。7年间,成功举办了1100余场无障碍电影解说活动,覆盖人群已达12余万人次。 到现在,上海有300多名专业播音人员和80多名非专业朗诵人员作为讲解志愿者随时待命。 “他们看的是电影,我看到的是平等和尊严。”这是蒋鸿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在一场盲童专场电影活动解说中,一位年轻妈妈带着1岁左右的视障孩子来到现场。年轻妈妈对曲大鹏解释说,主要是来看看盲童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为培养自己的孩子提供参考。 曲大鹏说:“听了她的话,我的内心很感动,也很震动。我没想到,这样一项活动,能给别人带去希望,带去温暖。我们所做的这项公益活动,不应该有结束的那天,而是应该让更多的盲人朋友从中获益,不只是看一场电影,更是增加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2018年大年初七,国泰电影院一早就迎来了新年第一批盲人观众,他们或拄着盲杖,或牵着导盲犬,专程来赴每月一次的电影之约。这天,电影院安排的是上海电影界的领军人物、著名演员佟瑞欣出演男一号的《邹碧华》,更让盲人观众惊喜和开心的是,解说员正是佟瑞欣本人。 佟瑞欣在接受采访时说:“去看一场电影而走出家门的意义并不在于一场电影,而是让更多残疾人士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如果碍于身体的伤残导致精神上与世隔绝,那么人的生命力岂不就此停滞?” 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放映无障碍电影的电影院成为众多申城公益人云集的场所,更成为很多视障人士的社交平台。 两位盲人大姐十几年前曾在同一家医院的同一间病房,先后接受了视网膜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两人各自回家后音讯断绝。没想到,多年后因为来看同一场电影,又座位相邻,她们竟凭说话声音认出了对方。谈及失明后的艰难与重逢时的喜悦,两位年过半百的大姐手拉着手,潸然泪下。 面对这一场景,曲大鹏也几乎落泪:“如果能让这些视障朋友在电影院相遇或重逢,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可心的平台,这不就是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吗?” (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