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o1.脱贫攻坚:政策加码,民间奋进,全员力量助力冲刺 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4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公告,准予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扶贫捐赠支出所得税可税前扣除。在政策指引下,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下,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继续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战。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中国距离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近在咫尺。 No2.社会组织:殷切要求,高度规范,社会治理肩负角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崭新的时代机遇。同时,国务院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纳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民政部在新的“三定方案”中,也体现了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推动搭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的信号。另一方面,民政部要求社会组织章程中要明确载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相关表述,继续依法高压打击非法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基金会的对外合作,并与国务院扶贫办一道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No3.社会捐赠:巨额抢眼,公众添力,爱心持续形式多样 公众与企业捐赠在这一年齐头并进,表现同样亮眼。据公益时报发布的第十六届(2019)中国慈善榜显示,274位慈善家和744家慈善企业年度合计捐赠276.33亿元,创历届新高。11月,在兰州市民政局备案的光信善·昆山慈善信托1号,信托规模达5亿元,成为自《慈善法》颁布以来最大规模的货币资金类慈善信托。公众层面,99公益日收获了17.83亿元的个人捐赠,也远远打破往年纪录。 No4.社会工作:政府重视,进步显著,人才培养大幅迈进 年初,民政部新增设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其工作重点之一是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支12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民政部登记成立有近万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月,首次全国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开考,这是社会工作人才最高专业水平的等级考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No5.垃圾分类:地方先行,全国关注,初步效果远超预期 7月,号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将垃圾分成四大类进行分类和处理。截至10月底,垃圾分类在上海取得效果显著,上海市1.3万多个居住区的分类达标率由去年底的15%提高至80%。同比去年,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3%、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9倍。住建部表示,垃圾分类将在上海之外的45个重点城市推进实施。在民间,全国首家以垃圾分类为核心业务的社会组织“爱芬环保”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推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并成立国内首家垃圾分类学院,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政府部门、社区和第三方组织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