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王勇 “10月22日是我第一次见到自闭症孩子的日子,他们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儿童’,大多数都比我们大,甚至还有年过中旬的大叔;他们也没有不喜欢说话,有的喜欢一直强调自己喜欢的东西,希望得到别人的在意,有的喜欢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甚至拥有听一遍音乐就能用电子琴弹出旋律的天赋;他们并没有抑郁症,他们善良,喜欢一直盯着你,他们真实,开心与难过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是与众不同的存在。” 这是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张思嘉同学走进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朝阳组家庭参与志愿活动后留下的心声。在新的学期,她刚刚加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社团——商创点蓝。这是一个主要针对心智障碍人士开展志愿服务的公益社团。从2010年开始,已经持续开展了9年的志愿服务。 从对自闭症人群的陪伴,到对这一病症的深入了解,再到真正找到他们的真实需求;从临时的志愿服务团队,到成立专业的学生社团,再到社团的新老交替,商创点蓝走出了一条推动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责任意识的创新之路。 从偶然关注到长期坚持 据商创点蓝指导老师丘莉介绍,2010年,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老师关注到了自闭症孩子。在与自闭症孩子及其家长的接触中,萌发了带领大学生去了解这一特殊群体进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大学生们对自闭症群体的困惑和诉求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形成了学生“启明星”科技作品和创业作品。 大学生们的探索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没有满足于作品立项、大赛获奖这些“纸上谈兵”的成果,更希望实实在在地去帮助别人。在老师的建议下,大学生们来到“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开展了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志愿服务。以关爱自闭症患者为核心目的的“点亮蓝色中国梦”志愿服务团队由此自发地成立了。 这一做就是6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从陪自闭症人游园、参加音乐会,到走进社区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政府、社会组织对自闭症等残障弱势群体扶助、资助、捐助等情况,访问多家自闭症救助机构,倾听自闭症父母的心声,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2016年,接触到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之后,大学生志愿者们又开始关注成年心智障碍人士。 从自发团队到学生社团 这样的志愿服务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一方面,当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加之经历和年龄的限制,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处理方面的认识相对不足,导致志愿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由于毕业就业、课业的负担、兴趣的转移、甚至学分修满等种种原因,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存在很大的流动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商务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指导帮助个体学生和组织通过共同协商设立目标,同时将参与的服务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们围绕自闭症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申请了多个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打造了“繁星家园”创业计划项目,参加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为了把这一志愿服务项目持续下去,号召更多的学生加入针对心智障碍人士志愿服务的行列,使更多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在商务学院团委的提议下,学生们开始着手成立社团。 2017年,商创点蓝正式成立。“我们有了自己的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在学校内进行志愿者招募都更加方便。以社团的形式也更加容易进行管理,权责更加明确了。”社团同学们表示。 “成立社团之后,同学们除了参加志愿服务以外增加了许多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锻炼商科学生计划、组织、领导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丘莉表示。 不仅如此,人员流失的问题也找到了应对之法。丘莉表示:“意识到流失问题,我们从学生大一入学就开始大力宣传物色人选,然后交予工作、赋予责任,力争用事业留人。同时建立志愿者库,有需要时通过志愿者库招募志愿者。” 通过加强与已毕业社员的联系、现有社团骨干能力的培养、学院新生中的宣传等措施,志愿服务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从志愿服务到共同成长 在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的同时,大学生们志愿服务的专业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的不仅是心智障碍人士,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同样得到了不菲的成长。 商创点蓝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常规活动,或不定期的到社区做志愿活动,但到了每年世界自闭症日、国际助残日、全国助残日、99公益日等特定的日子,都会帮助所服务的机构开展活动。 比如99公益日帮助“北京慧灵”筹款,每年末帮助“北京慧灵”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全国助残日服务“北京市朝阳区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的心智障碍人士参加的“特运会”;世界自闭症日协助“北京星星雨”和“壹基金”进行宣传…… 据丘莉介绍,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基本按照合作单位提出的要求,学生与需求方共同设计实施,由合作单位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们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公益行为的专业性不断提升。 2018年,在学习了99公益募捐相关规则,了解善款如何应用以及配赠等相关知识之后,商创点蓝团队设计了“架向星空的桥”筹款项目,在99公益日期间为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筹款。志愿者开展了富有大学生特色的线上和线下筹款活动,共计筹款26037.53元。 在为心智障碍群体及组织服务的同时,通过调研等方式,志愿者们还努力反哺他们,为他们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2017届国际商务专业的鲜欢同学了解到社会服务机构在志愿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以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为例》毕业论文。 “身为商院点蓝社团的一员,和智障人士的接触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志愿活动的意义,更感受到了尽己所能,服务社会这句话的重量。通过和他们的互动,也让大家或多或少的成长了,爱心得到了寄放,懂得了更多帮助困难人群的方法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许灏巍同学说。 在不断探索和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一批批学生将自己的无意识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在志愿服务中感受社会责任,形成了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社会责任意识不仅促使他们在校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走上社会之后依然为志愿服务、公益事业贡献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