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准提
   第16版:201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2017-2019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公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准提

第16版
201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新闻内容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发布
2017-2019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公布

    发布现场

    福建省海上环卫(袁自由/摄 来源于新华社)

    湛江红树林(摄影/袁伟强 来源: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官网)

    ■ 本报记者 王勇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沿海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交错带,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湿地资源。

    日前,在海南举办的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上,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与阿拉善SEE联合发布了《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

    《绿皮书(2019)》报告共包括中国沿海湿地保护进展、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沿海湿地保护典型区域等内容。希望通过连续的评估监测推动公众对沿海湿地保护的关注;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在科学的基础上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推动我国湿地保护行动。

    “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是《绿皮书(2019)》的主要内容之一。经专家组多次研讨确定了“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遴选标准,来自于科研院所、管理机构、政府机关和NGO组织等170余位专家依据该标准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2017-2019年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

    国务院于2018年7月25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求,《通知》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二是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三是实施滨海湿地整治修复。

    《通知》切实地转变了“向海索地”的工作思路,实现海洋特别是岸线、滩涂等资源严格保护、有效修复、集约利用,体现了中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坚定决心。

    2、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和湿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

    湿地类型纳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稳步落实;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成绩显著;广西开展红树林保护立法。

    3、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江苏省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候鸟栖息地成为江苏省首项世界自然遗产。盐城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将为中国早日加入《世界遗产海洋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4、生态环境部 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2018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海洋〔2018〕158号),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开展陆源污染治理行动、海域污染治理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环境风险防范行动等四大攻坚行动,并明确了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

    5、中央环保督察和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年年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全国31个省区市的督察全覆盖,2018年10月29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行动全面启动,围填海纳入中央环保督察范畴。2019年7月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环保督察中,发现了天津市宁河区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违法建设湿地公园、湛江存在着局部侵占或破坏红树林、海南省一些沿海县市滨海湿地和近岸海域被房地产“绑架”等问题。“绿盾2018”专项行动第四巡查组在江苏省巡查发现,海安市(原海安县)违规撤销了海安沿海防护林和滩涂县级自然保护区。

    6、蓝色海湾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首提“海上环卫”制度

    “蓝色海湾”整治工程通过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和生态岛礁建设等措施,支持沿海各地累计修复岸线190多千米,修复海岸带面积6500多公顷,修复沙滩面积1200多公顷,修复恢复滨海湿地面积2000多公顷,建立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将全国30%以上的管理海域和35%以上的大陆岸线纳入红线管控范围。

    2019年5月12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海上环卫’制度,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这是中央顶层设计首次提出建立“海上环卫制度”。

    7、全球环境基金助力中国沿海湿地保护

    近年来全球环境基金(GEF)在中国开展实施了“中国湿地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多项湿地保护体系建设项目,旨在通过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改善省级立法和监管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指标监测体系、扩大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力度,提高整个湿地保护系统的管理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对中国沿海湿地的保护策略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和国际水域两个领域。

    8、民间环保组织促进濒危生物及栖息地保护

    阿拉善SEE任鸟飞项目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2017年6月-2019年9月,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资助62家机构守护86个重要湿地。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伙伴累计开展湿地巡护和鸟调3580多次,保护了约2000平方千米的鸟类栖息地;提交鸟类调查记录近9.1万条,共记录到601种鸟,其中水鸟158种;提交盗猎、污染和开发建设等威胁记录1200多条;开展自然教育515次,累计覆盖超过11万人次。

    任鸟飞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在未来5年,面向湿地公园工作在湿地保护一线的人员提供能力建设培训,以及探索社会组织参与湿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通过与湿地主管部门的合作,希望打通民间公益环保组织与政策制定的衔接,形成沟通畅通、合作亲密的湿地保护网络。

    9、《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于2019年世界湿地日发布

    2019年世界湿地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次发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为我国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和履行《湿地公约》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57处,范围面积694万公顷,其中内地56处,香港1处。这次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调查范围为内地的56处国际重要湿地,范围面积662.38公顷。

    目前56处国际重要湿地中,分布有湿地植物2114种,湿地植被覆盖面积173.94万公顷。分布有湿地鸟类约240种。在外来物种入侵方面,互花米草是入侵近海与海岸类型国际重要湿地的主要外来物种,上海崇明东滩为治理互花米草入侵提供了样板,通过围堤、刈割、晒地、定植、调水等措施,有效改善了互花米草入侵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互花米草入侵得到有效控制。

    10、中国六城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2018年10月25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召开的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闭幕。会议期间,来自7个国家的18个城市获得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其中6个为中国城市,占入选城市的1/3。获得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6个中国城市分别为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和银川,其中东营和海口是中国两个重要沿海湿地城市。

    其他入选城市还包括法国和韩国各4个城市,匈牙利、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和突尼斯各1个城市。这18个城市将作为榜样,激励全球其他城市通过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是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指导,阿拉善SEE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编写。编写与发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民间保护力量的成长;影响滨海湿地管理部门,推动湿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