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隋福毅 10月25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慈善金融奖学金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慈善金融班”)迎来了第一次实地参访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齐聚中国癌症基金会,围绕“基金会管理与发展”的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84年,2005年更名为中国癌症基金会,是全国4A级公募基金会,宗旨是募集资金、开展公益活动、促进中国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基金会一直秉持宗旨,开展多种形式与癌症防治工作相关的公益活动,也是本次慈善金融班实地参访活动的承办方。 作为慈善金融班首期班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到,“虽然我在中国癌症基金会工作多年,但在具体工作时仍处于摸索阶段。新时期,基金会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是一个严峻课题。各位同学都是公益慈善行业领军者,希望今天的案例研讨能与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火花。” 各抒己见 共话“基金” 1981年,全国第一家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诞生,中国公益基金会开始步入正轨。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基金会数量已突破7500家。可以说,中国基金会行业已颇具规模。 基金会作为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虑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解决自身“造血”的问题。这一观念随着社会公益的飞速发展,逐渐得到业内人士共识。 腾讯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表示:“现代基金会兴起于20世纪的美国,而私人(家族)基金会是美国代表性的基金会。美国基金会的基础是fund(基金),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基金的保值增值,二是资助公益慈善项目。在我国,传统基金会往往没有fund(基金),不做保值增值,而是靠持续的募资来运作,这样基金会就很难发展成为社会创新的助推器。基金会如何能够逐渐形成长期的fund,并用保值增值的收益去资助公益项目,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雷永胜说:“俗语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粮草’,就是‘米’。做公益一定需要资金。目前,很多基金会依靠筹集资金支撑项目和机构的发展。但实质上,这只是一个途径。如果我们将暂时不用的资金做一些运作,会让基金会更加灵活,也会创造更大的意义。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继宁谈道,公益事业包含三个主体,分别是捐赠人、基金会和受助人。在公益框架中,这三个主体实际上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如果三个主体可以达成平衡和共识,结成伙伴关系,资金就可以相对稳定,基金会也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认为,资金事关基金会发展问题,而发展则离不开观念革新。他说:“观念的变革是一场悄悄的革命。公益行业要发展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行业才会向前发展。商业的竞争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公益的竞争必须踩着自己的肩膀往上走。” 金融向善 科技赋能 中国基金会的投资管理情况到底如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慈善金融班学术主任高皓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很快,捐赠资金规模比较大。但是,慈善资金的运作效率却常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慈善基金会的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还不到3%,这意味着大量慈善资金承担着很高的机会成本。对比公益慈善发展成熟的美国,公益慈善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则非常高。耶鲁大学基金近20年的平均年化投资回报率即使在美国众多机构投资者之中也处于领先水平。2017年,耶鲁大学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1.3%。 2016年9月1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其中明确提到慈善组织的财产和收入受到法律保护,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可在合法、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投资。 2019年1月1日,《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慈善组织的投资活动,允许慈善组织将财产委托给基金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 政策的颁布为慈善行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不过,政策绿灯之下,基金会如何保值增值,如何培养慈善金融人才,如何进行资产配置、遴选投资产品等问题接踵而至。 基于此背景,慈善金融班应运而生。 高皓表示,当前中国公益慈善行业非常需要专业的金融知识。这正是五道口金融学院专长的领域,学院希望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社会责任,让慈善可以插上金融的“翅膀”,为公益慈善发展赋能。 公益人做公益项目,那是“老本行”,但公益人学金融知识却属于“跨界”。那么,慈善金融班都教些什么呢? 高皓表示:“清华五道口慈善金融班的学员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领军人物,例如基金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第二类是长期投身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对于他们来说,需要掌握核心的经济金融知识框架,我们针对这两类学员设计了全新的课程体系。首先是宏观经济与金融,其次是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还涵盖公益与金融结合的前瞻领域,例如慈善信托、影响力投资、绿色金融及公益科技等。” “慈善金融班的宗旨是‘金融向善、科技赋能’。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公益慈善界的领军人物会对经济金融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掌握有力的科学知识和工具方法能够帮助慈善组织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跨界激发新的思路,最终赋能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高皓说。 是班级,也是平台 中国癌症基金会参访活动是慈善金融班“走进”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活动期间,学员们探讨的内容不仅包含基金会筹款和资金保值增值的问题,还包括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大家互动热烈,言语之间渗透着对公益行业的深入思考。 对于学员来说,经济金融知识的补给固然重要,但他们更为看重的是慈善金融班所搭建的公益平台。 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表示,慈善金融班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背景。整个班级横跨不同领域,但同时又与公益紧密相连。以慈善金融为主题开设班级,并以此为平台研讨当今公益慈善领域关注的核心热点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探索。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雷永胜说:“中国公益发展到现在需要实现‘跳跃式’的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摩擦。如果大家的想法完全一致,不会推动行业发展。今天下午的研讨,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活力。我觉得这里不只是学习的班级,还是公益交流平台,更是一个‘思想库’。” 高皓表示:“慈善金融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课堂内的讲授,也包括同学互访交流以及案例分析研讨等。慈善金融班的学员是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领军者。同学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局限于经济金融领域。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敞开胸怀、深入探讨,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真正地对公益慈善行业进行开创性探索。” 目前,慈善金融班已进行两次课程以及一次参访活动。未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实践者还将继续相约北京,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从彼此的实践经验中探索公益生态,解锁公益“密码”,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