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11月4日10时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在影院热映。影片中,因遭受校园暴力,胡小蝶、陈念的人生轨迹被完全颠覆,“校园欺凌”的话题再一次引发热议。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并且愈演愈烈。在信息时代的放大之下,校园欺凌越来越以不堪的面孔走入世人眼中。据中国最高检今年5月公开的数据,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然而,该数据只是通过检察机关公开审理的犯罪案件。在这些数据之外,还有多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校园欺凌事件仍在发生,我们不得而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哪些行为又可以称之为校园欺凌? 世界上第一个界定校园欺凌概念的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1991年,他在进行大规模实践观察之后指出: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就是遭受了欺凌。在此基础上,界定校园欺凌行为一般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对待某个人的言行是出于恶意、故意,二是双方不能处于一种对等关系,三是这些行为是反复性的。 在很多人的心中,校园欺凌可能更多体现在肢体伤害,例如围殴打骂、被迫脱衣、扇打耳光等。但实际上还有许多潜在的甚至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依然可以称之为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表现形式非常多样。首先是言语欺凌,其中包括辱骂、嘲笑、造谣、侮辱甚至是起绰号;其次是身体欺凌,这也是可以被我们所关注到的围殴打骂的行为;再次是性别欺凌,常表现为猥亵;最后是关系欺凌,这种形式较容易出现在女生之间,而且常因发生隐秘而很难察觉,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保护孩子们免受校园欺凌的侵扰,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全民自查、督查和总结。 同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有效预防、依法处置、形成合力3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做出明确要求。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校园欺凌问题成为了讨论焦点之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往“有法可依”的路上再进一步,也为防治校园欺凌有了新的方向。 校园欺凌之所以会出现,背后原因往往是复杂的。每一个事件的暴露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而且牵扯的主体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责任。 虽然校园欺凌问题由学校而来,但不仅仅是校园问题。虽然我们常常关注到被欺凌者身体上的伤害,但却不可忽视他们心灵和精神上的创伤。对此,《公益时报》联合问卷网推出本期益调查——“校园欺凌”你怎么看? 调查结果显示,有20.02%的网友表示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更有58.67%的网友表示身边出现过校园欺凌事件。 在认识校园欺凌形式的问题上,记者列举了“针对某人的缺陷起绰号”、“散播个人谣言”以及“孤立排挤”三项内容,近四成网友认为以上三项都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四成网友认为是“学校监管不力”。此外,近37%的网友认为家庭教育缺失的责任重大。 对于“如何防范校园欺凌”这件事上,40.64%的网友认为是“严厉惩罚欺凌者,以示警告”,40.14%的网友支持“加强宣传,重视学生教育”,19.22%的网友希望从法律法规层面予以防范。 网友留言: 特立独行的绅士鱼:校园欺凌跟犯罪界限还是挺明确的。实际上,很多霸凌根本构不成犯罪,但是受害者会因此精神崩溃。 茹茹木子:真的希望能引起各界的重视,尤其是直接接触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不自觉的语言暴力都有可能给人造成一辈子的阴影,更不要说一些鲜血淋漓的暴行了。 吉姆小小芬:校园欺凌毁掉的是一颗幼小的心灵,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这本可以避免的事情怎样才可以杜绝,需要法律、社会、家庭以及你我他。每个人都贡献力量,从而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本报记者 隋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