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新闻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国际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情系留守儿童
让爱一路“童”行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国际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情系留守儿童
让爱一路“童”行

    童伴之家里正在学习的孩子们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贵州,大量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构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爱救助保护体系。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纷纷创新举措,以多形式、全方位的工作手段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生存、成长和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两位妈妈”筑起爱的港湾

    “张妈妈,新年快乐!”“张妈妈,我爱你!”……走进绥阳县风华镇溪源村儿童之家活动室,一眼就看到墙上密密麻麻地贴着一幅幅充满童稚的绘画。

    孩子们口中的“妈妈”,就是溪源村儿童之家的童伴妈妈张贵荣。201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贵州省民政厅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在贵州长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童伴计划”。项目落地后,张贵荣经过遴选培训,成为溪源村陪伴呵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童伴妈妈。

    从童伴妈妈工作职责牌来看,张贵荣的主要职责包括:走访调查、帮助办理保险、帮助申请相关福利、组织开展活动等,而实际做下来,远远不止这些。

    “村里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尤其是很多女孩到了青春期,没有妈妈在身边,很多生理上的知识都不懂。”回忆起担任“童伴妈妈”以来的经历,张贵荣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解决一切困难。”张贵荣用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换来了一声声“张妈妈”,每当听到孩子们热切地呼唤,她的心里都特别温暖。

    同样感到温暖的还有绥阳县蒲场镇蒲场社区8岁的熊俊伟。

    父母离异后,熊俊伟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将他交由爷爷奶奶抚养。但如今每天放学后,熊俊伟都和爷爷熊荣华一起到蒲场社区的儿童之家去,由童伴妈妈吴红梅辅导课后作业。

    熊荣华说,由于从小缺少母爱,熊俊伟平时少言寡语,自从有了童伴妈妈的陪伴,他变得活泼了很多。

    目前,绥阳县“童伴计划”项目共涵盖10个镇28个村(居),受益儿童达33048人,其中留守儿童1942人。

    不仅是绥阳县,在遵义市儿童福利院,通过民政部“蓝天计划”资助项目,61名弃、孤(残)儿童也有了“爱心妈妈”。

    2016年7月,经过选聘,何腊维来到遵义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了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在福利院里,像何腊维这样的爱心妈妈家庭一共有7户,由院方提供住房和补助,她们负责养育和照料36名弃、孤(残)儿童。

    正是因为这样的“妈妈”们,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关爱,为他们补齐了爱的“短板”,筑起了爱的港湾。

    “医教结合”拯救折翼天使

    “我们都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在福泉市康复医院举行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中,伴随着歌声,孩子们在医生和护士的帮助下,跟着音乐旋律欢快地起舞。

    “这些孩子跟普通孩子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智力障碍或身体缺陷。”福泉市中医院康复区主任罗毅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目前都在康复医院内接受治疗。

    正如罗毅所介绍的,福泉市康复医院是一家为广大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提供保障的公建公营机构,坐落于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平越古城”西环线社会福利苑内,在去年11月17日正式成立。该院内设有感同治疗室、自闭症训练室、传统治疗室等配套设施。同时配备了8名专业医生、12名康复师、8名护士,可以为残障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服务。

    医院建成后,联合福泉市民政局未成年保护中心、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联合会等相关机构,对全市残疾人儿童进行入户摸排,掌握残疾人儿童基础数据,动员每一户残疾人儿童到医院就诊。

    该院还对自闭症、脑瘫、智障、听障残疾儿童康复实行补助政策。除医疗保险报销外,0至8岁每人每年每周期1.2万元,8至17岁的每人每年每周期6000元,以10个月为一个周期。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家庭,医院一改之前找医问诊的服务模式,为他们上门治疗,极大方便了患者,提升了他们的就医体验。

    在解决了残疾人儿童的康复治疗问题后,今年4月15日,医院又与福泉市特殊教育学校携手启动医教联动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创新出“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潜能开发”的工作方式,切实解决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他们从患儿的注意力、情绪调节、动手能力、语言和认知等方面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建立起一人一档的康复训练方案,定期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目前,该市45名残疾儿童正在通过“医教结合”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部分效果明显。

    和福泉市康复医院一样,遵义市儿童福利院以省民政厅“聪聪计划”为依托,与遵义市特殊学校合作办学,在儿童福利院开办分校,将医院康复方法和专业教育方法相结合,开展文化课程辅助康复训练,使福利院孤残儿童有学可上,有书可读,切实保障了孤残儿童依法享受教育的权利,增进了孤残儿童福祉,为这些“折翼天使”插上一对对“隐形的翅膀”。

    “精准关爱”点亮七彩童年

    6月4日,一堂“花蕾护航·女童保护”防性侵公益讲座在福泉市仙桥乡月塘村谷粑组展开,贵州财经大学教师为当地孩子们详细讲解了防性侵的相关知识。

    月塘村属贫困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谷粑组坐落其中,是建档立卡户最多的村民组,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此前,为全力关爱留守儿童,福泉市依托村委会或学校在许多村中建立了儿童之家。但市民政局的社工却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月塘村虽建有儿童之家,可对像谷粑组这样几公里外的村民组来说,形同虚设。

    “放学后,孩子大多都要赶着走路回家,根本不能在儿童之家参与活动。”福泉市未成年保护中心主任张华坦言。

    面对“有形无实”的问题,福泉市民政局探索创新,将儿童之家建到了村民组里。

    今年4月,首个“儿童之家”在谷粑组落户,5月正式投入使用。福泉春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义工和社工进驻村中,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情况进行挨家挨户的摸排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同时,当地民政部门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发动志愿者、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让深山里的儿童之家“活起来”。

    中心的服务人员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每天帮助他们孩子们辅导课后作业,并且链接福泉市民政局志愿服务资源。他们根据孩子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组建了象棋、歌唱、篮球、读书等活动小组。社工们还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入手,开展“一对一”服务模式,以确保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感,为他们点亮快乐的七彩童年。

    目前,福泉市还有5个这样的村民组正在修建儿童之家。

    “筑巢引雁”圆梦幸福家园

    “每月工资3000多元,去年年底分红就有1万多元,妻子每月上班近3000元……娃娃们读书成绩都很好,很懂事。”6月5日,站在养蜂基地里说起现在的生活,黔西县杜鹃街道岔白社区养蜂合作社负责人余海的嘴角始终挂着笑容。

    而这样的生活,在几年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2011年,迫于生活压力,余海带着妻子到厦门打工,他7岁的大女儿和刚出生的二女成了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在岔白社区并不少见。

    面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近年来岔白社区转变思路,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引进企业等方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新机会。

    2017年,在当地干部和民政部门的劝导下,余海和妻子回到家乡发展。如今,他已成为了养蜂合作社的负责人,每月除了拿固定工资,还能投资入股分红,妻子也在家附近的家具厂上班,一家人其乐融融。

    通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岔白社区留守儿童数量已从2010年的316名降到了现在的18名。

    同样,在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通过积极强化社会参与,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的模式,将教育、产业、就业扶贫相融合,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送政策、送思路、送技能,使他们优先享受到产业覆盖、财政注资、易地搬迁等政策。同时,村中大力发展“一万亩猕猴桃、一万亩蔬菜、一万亩李子、一万亩烤烟”产业,立足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此外,该村还协调落实“特惠贷”扶贫政策,成立专业合作社705个,带动近1300户贫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参与其中,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产业,让留守儿童父母融入到返乡创业就业的浪潮中,使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见到收益,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该县仅今年就开展就业培训1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80个,劝返624名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创业、就业。目前,海子村共引导回家务工或创业的留守儿童家庭97户,留守儿童仅有8户9人。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我国现阶段中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但他们仍然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也是一项繁杂的社会工作,但越是复杂,就越需要我们从多渠道、多方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切实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让心的守护随时随地,让爱的陪伴一路“童”行。(据《中国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