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人物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宝洁希望小学的“希望”在哪里?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人物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8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儿童剧《小心愿》上演惹争议
宝洁希望小学的“希望”在哪里?

    近日,自诩为“宝洁希望小学原创”的儿童剧《小心愿》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公益”首演。

    原创?到底是谁的原创?

    《公益时报》记者发现,《小心愿》和“宝洁希望小学原创儿童剧”并没有关系。该剧只是以宝洁希望小学的学生们为原型,由北京动动鞋子儿童剧团的成年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宝洁希望小学学生们的故事。

    《小心愿》这部儿童剧严格来说,是北京动动鞋子儿童剧团的一部原创剧。北京动动鞋子儿童剧团是由王淑祺创办的,是北京市第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儿童剧团,致力于多种类型的儿童剧编创、制作和演出。王淑祺担任该剧团的理事长,同时,还是《小心愿》的编剧。

    “在我看来,这部儿童剧要么是宝洁希望小学的学生或老师自导自演,要么剧本是由希望小学的学生或老师创作的,才称得上是宝洁希望小学的原创。”有观众看完后认为,号称是“宝洁希望小学原创”是不是在欺骗观众,该观众表示,“最重要的是,以为是宝洁希望小学的学生在台上表演,结果是一群成年演员在演一群小学生,这个感觉太奇怪了。”

    《小心愿》向现场的观众展示了两条“小心愿”实现的脉络。

    一条主脉络是湖南龙山县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从龙山到北京,最终实现心愿,圆梦国家大剧院;另一条辅脉络是希望小学的学生,女主角雨荷,在她的妈妈生了两个女儿后,三胎终于生下男孩儿,实现全家人的心愿,皆大欢喜。

    编剧:弟弟是绕不开的话题

    “亲爱的,我们又要有一个娃

    会不会是你想好久的那个他

    爸妈盼望的声音洪亮的那个他

    会不会是你想好久的那个他”

    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雨荷妈妈在得知又怀孕时,用歌声唱出一家人对于那个男性“他”长久以来的期待和忐忑的心情。

    雨荷妈妈之前已经生了雨荷和妹妹。

    “这是真的吗

    妈妈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这是真的吗

    弟弟的啼哭笑开爷爷奶奶的脸”

    在得知妈妈终于平安生出弟弟时,雨荷用歌声替一家人唱出了欣喜之情。弟弟的到来终于让一家人得偿所愿,满足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年的期待。

    雨荷这个还在上希望小学的孩子,真的会明白,家中第三个孩子,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男孩,在自己这个资源有限的农村家庭里的诞生,对自己和妹妹究竟意味着什么吗?

    小小的雨荷替家人欣喜的歌声,让人听着心疼。

    为什么要将雨荷妈妈怀孕三胎,且将三胎是男孩儿作为心愿,最终心愿达成这样的一个带有“性别歧视”之嫌的心愿故事,放在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神圣的舞台上去展现呢?

    编剧王淑祺告诉《公益时报》,她本人是反对“一定要有弟弟”这个观念的。但是她在乡村采风期间(王淑祺本人曾6次深入龙山体验生活),发现弟弟是绕不开的话题,她回忆说:“所有的农村家庭都一定有一个男孩儿。”

    王淑祺本人见了太多农村家庭一定要生男孩儿的故事,《小心愿》里的原型李小冰的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小心愿》在演出之后,王淑祺才知道,李小冰的爸爸妈妈就是为了想要有个男孩儿,把妹妹李小冰和姐姐李小雪报成双胞胎。作为妹妹的李小冰没有办法,只能提前两年和姐姐一起上学。爸爸妈妈并不考虑李小冰的学业是不是会跟得上,会不会耽误了她的前途,只要再能生个男孩儿就行。

    “自己只是在反映现实。”王淑祺说。

    至于女主角的妈妈生第三胎,是不是与我国生二胎的计划生育政策相违背。王淑祺表示:“雨荷家是土家族,少数民族可以多生。而且在农村,生三胎的家庭很多。”

    学者:艺术和现实的和解

    关于《小心愿》中的性别问题,王淑祺认为已经做了比较谨慎的处理。《公益时报》记者也留意到,在剧中,雨荷的妈妈对雨荷和妹妹很疼爱,母女之间的感情也很深厚。并且妈妈一直记得喜欢跳舞的雨荷想要一双舞鞋的心愿,在弟弟出生后,送给了雨荷一双梦寐以求的舞鞋。

    在剧中,王淑祺没有让雨荷的爷爷和爸爸在舞台上出现,舞台上只出现了留守在家的妈妈和奶奶。妈妈和奶奶操持着这个家,照顾着雨荷姐妹俩的生活。爷爷和爸爸的角色只是画外音。之所以这样处理,王淑祺是想要告诉观众:女人也是家里的顶梁柱,男女是平等的。

    但这种设置却在一家人“要生个弟弟”期盼下,更加彰显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男性的角色可以不用在舞台上出现,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控家庭的命运,也显示了男性家庭支配地位实际上的不可动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在现场观看了演出后表示:“我也有一点这种(性别歧视)的感觉,观众也确实会想,为什么要欢呼一个男孩儿的诞生?”卜卫对于这种剧情设置的理解是:艺术不能总是针对或者是反对现实,这种表现方式是艺术和现实的一种和解。

    “在这个剧里,我没有去特意地回避这个(重男轻女)话题。这是绕不过去的,肯定要有人来触碰这个话题。”王淑祺说,在农村,最贫困的家庭,就是生儿子最多的家庭,生了儿子就盖一栋房子或一层房子,她表示,“但是在剧中作为孩子的雨荷的视角很简单,她的心愿就是希望家庭和美,妈妈平安,肚子里的宝宝平安,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

    曾经做过记者的王淑祺,自己就是个因为是女孩儿而被留在乡下的留守儿童。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就去怨怼,而是刺激自己更努力”。由于自己的经历,王淑祺也是在有意地触碰“性别”这个敏感的话题。

    观众:是病态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种仍然将生男孩儿作为心愿,突出男孩儿在家庭中的位置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否涉嫌违背我国基本国策?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在男女平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条款,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这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就有体现。《宪法》在第二章第四十八条中写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在现在这个时代,剧中仍然将生男孩作为心愿,并为之欢呼,是一种病态的价值导向。”现场观看完《小心愿》的另一位观众表示。

    艺术源于现实、反映现实,但又需要高于和引领现实。好的艺术作品弘扬正向的价值观,为了正义和良知,去挑战世俗、挑战偏见,乃至挑战权威。而作为面向儿童的儿童剧在立意时尤其要注意,一定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成人会去甄别好坏,去决定接受什么,但是对于看儿童剧的孩子来说,儿童剧传递给他们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还不具备评判是非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4位《小心愿》的原型人物——龙山县宝洁希望小学的学生,也在国家大剧院现场观看了演出。

    在《小心愿》中,演员们载歌载舞狂欢着迎接一个三胎男孩儿的诞生,李小冰、李小雪姐妹,以及更多的农村女孩子们被剥夺的各种权利却在热闹的“实现心愿”中,不被人看见,更不被重视。并不是每一个女孩子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后,都能够像编剧自已一样活得更好,她们以后的人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为家庭之中弟弟的诞生,这些女孩子们甚至基本的教育权利都被剥夺。如果大人们都不为女孩子们发声,谁还能为她们发声?如果希望小学的捐建者们都不去维护女孩子们的利益,谁还去维护她们的利益?希望小学的女孩子们的希望在哪里?

    宝洁:编剧现实反映无可厚非

    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总监梁云告诉《公益时报》,“二胎女儿后三胎生儿子”是现实,编剧想做现实反映无可厚非;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这是可以探讨的。至于三胎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相违背的问题,梁云说:“在农村一直是这样啊(生三胎)。”

    梁云透露,在看《小心愿》的剧本时讨论过这个“细节设置”(三胎生男孩儿),但是编剧坚持,她写的是一个现实题材的儿童剧,在农村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对于乡村人来说,传统就是这样的。而且现实更残酷。”梁云说,“我们去过西北的一些地方,女孩儿十五六岁就嫁人,十六七岁就抱娃,是大娃抱小娃那样的。”

    而梁云之所以没有坚持回避这种“性别歧视”之嫌的话题设置,是觉得这个不是这部剧的主要线索。“我们一直在歌颂孩子们可以去北京了。”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伙伴中心部部长迟耀萍表示,在首演之前并没有看过剧本,但是肯定话剧想要表达的是孩子们从农村到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励志故事。

    据了解,宝洁目前已在全国捐建200所希望小学,并在探索“艺术+公益”新模式:2016年,首部源自宝洁希望小学学生家庭真实故事的儿童剧《百合春天》在广州首演。2018年,来自湖南省龙山县宝洁希望小学的18名小学生在国家大剧院演绎了儿童版《百合春天》,并拉开国家大剧院、青基会与宝洁为期三年公益合作的帷幕。今年上演的《小心愿》是《百合春天》的前传,通过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宝洁塑造了很好的品牌形象,并获得了良好的公益口碑。同时,借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力量,以公益的名义动员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其所用。相信这次国家大剧院愿意给宝洁提供宝贵的舞台,也是因为宝洁公益的初心。但并不是披着“公益”的外衣,有着“公益”的良好愿望,就可以放低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把关和要求。公益本来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是否是原创,比商业作品更应该注意;对于比较敏感的社会性别的问题,在呈现时尤其应该谨慎。

    “生儿子是绕不开的话题”,但不代表就可以去美化乃至歌颂。(猫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