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长期的社区治理实践来看,社区社会组织有着灵活性强、扎根社区和服务及时便捷的突出优势,在化解社区矛盾、增强邻里关系、激发社区活力、扩大居民参与、推动社区自治、引领社区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和营造社区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社区社会组织已有一定存量,但登记注册类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还比较有限。根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2018年全国社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的介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已达39.3万个,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6.6万个,二是由街道(乡镇)和社区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32.7万个。根据笔者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长期观察来看,还有一定数量的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草根社区社会组织并未纳入数据统计。这就需要基层街道和社区积极引导草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备案并纳入基础数据库。 社区社会组织整体发展不均衡,志愿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发展类社会组织相对较少。无论是登记注册类社区社会组织还是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一直存在类型不均衡的突出问题,较多集中在生活服务和文体娱乐方面,聚焦居民互助和社区治理的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相对较少。从服务对象来看,老年人、残障人士、其他困难人士及儿童少年等需求更强烈的群体是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重点人群。社区社会组织在弥补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不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以服务为平台增进了社区居民的互动和联结。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已有初步路径,但增量提质仍需潜心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比如入行引领、场地支持、资金投放、服务聚焦和能力优化等,这就需要社区社会组织枢纽平台的全面支持。依托专业性强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挖掘社区能人、搭建组织架构、规范组织制度和提升组织能力等手段培育孵化备案或草根社区社会组织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主要路径。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和社区小微项目资助为主的项目化运作和管理成为了主要手段,较为典型的是北京市朝阳区的社区创享计划和各地迅速兴起的社区微创投大赛。以项目大赛为具体载体,催生和培育了一批备案类或草根的社区社会组织,比如安贞街道“金手指爱心坊”从自益互益到志愿公益的组织转型和以低龄老人助力社区特殊老人服务的温暖转变。这都是十分典型的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案例。当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更需要在保有初心的同时,不断扩大人员规模,提升服务理念、方式方法和创新意识,实现组织的更好发展。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已成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社区社会组织体系的重要标配。社区社会组织需要自己的行业共同体和娘家人,再加上政府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综合性强的枢纽平台,因此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便应运而生且成为连接基层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桥梁。如北京市相关部门较早就提出了社会组织发展的三级平台,其中第三级平台主要指的便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枢纽平台,东城区、朝阳区等较多区域均已全面建立起街道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等组织实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较为典型的有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朝阳门社会组织联合会和朝阳区大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 挑战与机遇并存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现实处境。顶层制度的设计出台提供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机遇,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还待深入观察。从全国来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挑战大于机遇,尤其体现在基层政府对其实际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支持较少、服务场所受限等方面。就其自身而言,类型发展不均衡、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规范性程度较低、全职工作者和志愿者力量不足、创新性显得不足和中青年社区居民组织非常少等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积极调整和优化,让发展环境更加充足,组织建设也更加规范。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双师型讲师 卢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