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公益第一访谈
   第08版: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分析
建设大湾区,公益慈善组织迎来战略机遇期
文艺志愿服务:
新思维下的新作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公益第一访谈

第08版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5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建设大湾区,公益慈善组织迎来战略机遇期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专门提及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要求研究建立粤港澳跨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鼓励港澳与内地社会福利界加强合作,加强粤港澳社工的专业培训交流等。

    可以预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香港、澳门和内地的经贸合作和跨境交流将日益凸显,社会流动必然增多,诸如养老问题、儿童入学问题等公共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将愈发重要。因此,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从战略上思考社会组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路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促进跨界创新,培育社会服务产业。首先,发挥商协会作用,促进经济、金融、科技和社会的跨界整合创新,打造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全球社会创新中心。其次,大力倡议将社会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建立社会服务业统计体系。再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精神,开展大湾区社会创新专项行动计划,探索社会资本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助残、环保等领域进行投资的政策路径。最后,落实《慈善法》,支持捐赠资助创办非营利法人的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

    大湾区不仅是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应该是全球的社会创新中心。可以吸取香港的经验,在发展社会经济、社区经济、社区金融、“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型经济的同时,将技术创新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当中,促进经济、金融、科技和社会的跨界整合创新。

    二是促进社会资源流动,构建社会服务合作机制。首先,促进粤港澳慈善捐赠资源便捷流动,实现慈善活动便利化,打造便利、透明的从善环境。其次,促进粤港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交往和流动。最后,在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中增设社会创新创业服务空间。

    广州和深圳可以先动起来,依托目前各类“双创空间”把社会创新的火种点起来,通过专业机构的推动,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将社会创新的理念和行动进行资源连接,共同促成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参与城市群治理创新,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圈。首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的机制和平台,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其次,支持非营利组织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的社会企业培育和影响力投资。最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宜居生态社区。

    四是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香港仍然拥有金融中心、贸易和航运中心、高端服务业、法律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和角色。澳门则是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中国和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的平台。内地社会组织可以继续发挥港澳的优势,搭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通道和体系。

    五是发展壮大非营利部门。首先,各地要将中央关于鼓励社会组织的政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特别是《慈善法》出台后,慈善的税收优惠政策要落地。其次,鼓励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最后,要借鉴香港等地的经验,大力发展内地的社会服务业,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专业社工服务的需求。(据《善城》杂志)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

    饶锦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