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朱新红:亿元捐后,都是喜悦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朱新红:亿元捐后,都是喜悦

    鹏宇投资集团创始人总裁朱新红,因对西湖大学亿元的捐赠,而被评为2019中国慈善榜“十大慈善家”。

    “公益慈善如一束光照亮别人温暖自己,我已经把公益慈善当作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持续做下去。我付出我愿意我快乐!”朱新红在当天现场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2018年4月16日,鹏宇投资集团总裁朱新红为西湖大学捐赠1亿元。

    出生于河南驻马店上蔡县教师世家的朱新红,近10年来每年都有不菲捐赠,而这次大手笔捐赠,在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慈善版图的同时,也彰显出新时代企业家与时俱进的慈善精神。

    多年的商海和慈善历练,让朱新红有着独特的自信和慈善见解,他认为自己是用“情怀”——最高的一种境界在做慈善。

    在“情怀”的指引下,他将慈善化为具体的企业战略:计划捐出企业利润的—部分。他早将慈善情怀化为具体行动:捐资助学、拥军优属、精准扶贫……10年来,朱新红捐款捐物达5亿元。

    朱新红有着自己的慈善理论体系。他认为慈善没有大小,没有早晚,最重要的是“用心”和“有效”。只要发自内心的“我愿意”去做慈善,就是刚刚好。

    他觉得,财富是社会给予的,应该把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反哺社会,要把慈善当作一种新生活方式。而慈善也是让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一种方式。

    在谈起自己所做的慈善时,朱新红往往先联系国家的宏观政策,再融合入自己的解读。在他的徐徐道来中,你甚至都能感受到他因对慈善的热爱所散发的“善”的光芒,感受到中原大地所塑造的这一颗“赤子”之心。

    听者也会不知不觉被带入他的慈善意境,并深受感染,沉溺其中,进而想听他讲更多的慈善故事,分享更多的慈善见解。

    打造杭州的明珠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4月的杭州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西湖已是游人如织。

    4月13日,距离去年的亿元捐赠快1周年的日子,身材魁梧的朱新红现身杭州。但他此番并非为杭州美景而来。作为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和荣誉校董之一,他要参加第二天在此举办的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朱新红是为“西湖大学”——这杭州的另一颗耀眼明珠而来。

    在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为西湖大学慷慨捐赠的朱新红,成为西湖大学荣誉校董。

    1976年出生的朱新红和王健林、马化腾、杨国强、张磊、陈一丹这些大咖们一起,成为西湖大学36位创始捐赠人之一,也因此成为西湖大学荣誉校董。西湖大学是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任校长。西湖大学的目标瞄准世界一流大学。

    朱新红对《公益时报》打趣,以后来到杭州,杭州有“两个”西湖:西湖大学这个“西湖”会越来越大,而另一个西湖会越来越美。朱新红笔挺的西装上,蓝底白字“西湖大学”的圆校徽格外耀眼,这足以看出他对自己所捐助的西湖大学的珍爱之情。

    朱新红曾经在给施一公校长的微信中提到:西湖大学犹如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关心爱护他,我们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西湖大学。

    坐在《公益时报》对面的朱新红侃侃而谈。不仅仅是谈所捐赠的西湖大学。在捐赠西湖大学以前,朱新红已经就是一位受人尊敬、获得荣誉无数的慈善家:10年来,朱新红捐款捐物已达5亿元,其中捐资助学近4亿元,捐建7所学校。

    第一笔捐赠十天内到账

    “这一次的捐赠让我心情特别愉悦。”谈起对西湖大学1亿元的捐赠,朱新红掩饰不住笑意。2018年4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进修的朱新红,听到了自己的驻马店老乡、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在创办西湖大学的消息。

    “研究型大学在中国是新型的尝试,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这就像我们民营企业的创新一样,我一定也要跟随。”他立刻给施一公打电话,“我要捐赠1亿元。”

    朱新红主动的上门捐赠,让施一公很感动。施一公感谢朱新红在他创办西湖大学最困难时候的慷慨解囊。施一公相信,在包括朱新红在内的一大批捐赠人的努力下,西湖大学定能早日实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朱新红回忆,在电话里,施一公很快就转用家乡话来和他交谈。“新红啊,你让我感动呀,我不知道你企业多大,你拿出这些钱捐赠,你的企业受不受影响啊,驻马店很穷的地方,你的企业经营得怎么样啊?这1个亿是不是要根据企业的情况……”

    “施一公校长也让我很感动,虽然他也这么艰难(需要钱),但还是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去关心对方。”朱新红感动于施一公为他人考虑的人品。他记得当时对施一公说,自己的捐赠实际上是代表960万驻马店家乡人民对他的支持。“你是家乡的骄傲,你去创办这样的事情,家乡人民当然要支持你。我的企业现在还健康,相信通过我的捐赠之后,我的企业会更加健康。”

    施一公说,“这就好”,并安排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和朱新红对接。西湖教育基金会是西湖大学的举办方和捐赠资金的筹资主体。

    更有动力做企业

    对于西湖大学的大手笔,更多是被施一公的“魅力”感召:施一公为了发展中国的教育而放弃在美国优渥的条件,选择回国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朱新红非常感动于施一公的“家国情怀”。

    施一公有很重的家乡情结。“在任何地方都说,我是驻马店的。”朱新红说,施一公是驻马店的一张名片,让驻马店的每个人都感到脸上有光。驻马店地处豫东南,是农业城市,比较落后。这几年驻马店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是靠施一公这样的名人助推,发展还不错。朱新红坦诚自己也是在驻马店受益的民营企业家。

    另一方面,朱新红出生在教育世家,对教育情有独钟,所以也非常乐意资助与之相关的项目。

    朱新红曾经对采访他的媒体表示:亿元捐赠也是一种战略投资。他很佛系地向《公益时报》解读什么是“战略投资”:舍得烦恼,获得快乐;舍得虚伪,获得真实;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他相信对于西湖大学的捐赠,就是一种舍得,一种战略投资的表现。现在西湖大学是一颗小树苗,一定会在大家呵护下,长成参天大树,当大学茁壮成长,说明自己投资成功了;同时,这棵树也代表一种向上的力量,可以引领自己。“这就是我的得。”

    “我也不是把每一笔捐赠都看作是投资,这其实也是一种寄托和希望。西湖大学壮大后能回馈整个社会后,想着也是有自己的一滴水在里面。这也是一种价值的展现。”朱新红说,从捐赠后到现在,“满满都是喜悦的感觉。”朱新红感慨,原来做企业,就是单枪匹马在市场上拼搏。现在有了西湖大学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平台在引领自己,也会让企业与时俱进。“做企业就感觉更加有动力了。”

    “校董”了不起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西湖大学的捐赠,完善了朱新红的慈善教育版图。朱新红担任萤火虫公益协会的会长,该协会专门捐助0~12岁的儿童。此外,他分别设立了三个基金:第一个是春蕾基金,关注贫困小学生,每人每学期资助2000元;第二个是励志基金,关注贫困高中生,每人每学期资助3000元;第三个是圆梦基金,考上大学的学生一个学期资助5000元。而西湖大学则是朱新红捐助中国的高等教育。

    在大手笔的捐赠后,朱新红收获了企业员工的尊重,员工们觉得这个老板“有眼光,不得了”。作为有责任感的企业,朱新红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越来越多合作伙伴的认可。“因为这个企业靠谱。”

    最让朱新红开心的是,自己的捐赠收获了10岁儿子的“崇拜”。虽然儿子不知道校董具体都管啥,但知道是很了不起的头衔,因为校长都要对董事会负责。

    作为荣誉校董,朱新红除了不遗余力地宣传西湖大学,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西湖大学,还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在4月14日举办的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上,朱新红围绕西湖大学发展,更好发挥校董及捐赠人的作用,及基金会募集筹款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朱新红认为,在西湖大学的发展中,应该更好地发挥校董会的平台作用,多开展活动、整合资源,让每个校董及捐赠人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长处,让每位捐赠人的情怀与价值得以转换。“西湖大学要向国家要政策,向社会要筹款,向学校要成果,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他建议。

    只想做“善人”

    谈及自己多年慈善的“基因”时,朱新红都要和媒体提及他做教师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给自己的影响,是父母给了朱新红最初的“慈善”的启蒙。

    曾经在学校管后勤的父亲,会趁着寒暑假,带着年幼的朱新红去修理整个学校的桌椅板凳。父亲总是一边修一边对儿子说,长大了,赚钱了,就捐点儿桌椅板凳。父亲专心修理的背影烙在了朱新红内心最深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捐了7所学校。”

    父亲有六个兄弟,母亲改善生活的时候,总是煮上一大锅的饺子,而锅台上则必然摆放着六个大碗。热腾腾的饺子盛满六大碗后,就让朱新红挨家挨户给送过去。等送完后,锅里往往剩下的只有几个烂饺子。而母亲顺势擀面片儿扔到锅里——一家人经常吃的就是烂饺子配面片儿。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朱新红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付出和分享,“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去做慈善,愿意把好的东西去分享。”

    父亲和朱新红说了两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第一句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第二句是,吃亏是福。而朱新红告诉了自己的儿子三句话:百善孝为先,父母在,天就在,孝是天;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就是地;有天有地还要有道,道是感恩。朱家的淳朴家风,代代相传。

    回望慈善十年,朱新红做慈善的标准是,政府鼓励和特别需要帮助的:作为有责任感的企业,应该为政府分忧解难,更应该为急需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朱新红解释说,企业获取的财富,关键是赶上这个时代,得益于好的环境。所以企业做大做强后,更应该反哺社会。

    采访接近尾声,《公益时报》问朱新红,希望外界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朱新红笑声朗朗:“希望认为我是一个‘善人’,足矣!”(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