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十年前,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已经是菲律宾知名华侨企业家,因其古道热肠、情重桑梓,在华侨之中极有威望,亦受当地政府青睐。“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当时,黄如论经常用出自于北周庾信《微调曲》的名句教育家人,让其勿忘祖国母亲,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国福建。 二十八年前,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福建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找到黄如论,希望他能够回国投资,并带动更多华人关注正在发展中的祖国大陆。已经在菲律宾事业大成、生活富足优越的黄如论,为回报桑梓、报效国家,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渥条件,举家归国,创办事业,穷毕生积累之财富参与祖国建设。 十六年前,“非典”从南方凶猛袭来,肆虐全国,北京疫情尤其严重。作为在京投资的华人华侨企业,黄如论率先向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捐赠人民币1400万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抗击SARS。 十一年前,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哀痛,黄如论和黄涛父子又率领企业站出来,先后多次大额捐赠,鼎力赈灾。 三年前,中菲关系冰冻三尺,黄如论作为旅菲爱国华侨,为菲律宾政府捐资2亿元人民币建造两所戒毒所,发挥在菲侨界影响力,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奉献力量。 …… 一次又一次,一笔又一笔的大额捐款,只要祖国和家乡有需要,黄如论就义无反顾,本着一腔浓浓的赤子情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民报国。 慈善界的“布衣老板” 谈起黄如论,给大家最大的感觉就是低调、务实,其“讷于言、敏于行”的态度,也赢得世人由衷的敬意。他创办的世纪金源集团不仅在房地产领域蜚声业界,还拥有五星级大饭店、大型购物中心、物业生活服务、文旅、大健康以及金融资本运作等大型支柱产业,至今在中国大陆投资2390亿元人民币,开发各类商品房7100万平方米,缴纳各类税金421亿元,内部员工两万余名,先后安置下岗工人5000多名,间接解决了8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相对于事业的成功,黄如论更在意的是慈善事业。“我是穷苦人出身,今天的成就,靠的是祖国和改革开放政策,也靠着这个社会对我的支持。所以说事业成功了,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也不要忘记需要我们帮忙的人。”善者仁心,黄如论尤其关注弱势群体,曾经通过福建省慈善总会助养3000名孤儿,历年资助上万名贫困大学生,捐款1亿元成立非公募基会——福建江夏百姓医疗救助基金会,专门资助患病贫困人口;捐款近亿元用于边疆穷困山区临沧建设万亩泡核桃基地,帮助当地农民饲养1000头优良品种奶牛,让这些缺少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拥有一步步致富的希望。在黄如论慈善的历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据了解,世纪金源至今慈善捐赠累计高达60余亿元人民币,慈善项目近1000项,慈善范围覆盖扶贫、医疗、教育、助学、科技、文化、敬老、助孤、残疾救助、新农村建设、环境生态、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几乎惠及全国各个省份。尤其令人敬佩的是,黄如论的行善特点与他肝胆义气的为人性格如出一辙,每次慈善捐助都是大手笔,行云流水,从最初的数十万元到百万元,从数千万元到亿万元,不是现金就是实物捐赠,慈善时间跨度三十余年,无论企业经营顺利还是正承担着沉重的资金压力,他都尽己所能慷慨捐赠,从未停竭。黄如论曾经说过:“首富不如首善。”这可以看作他对商业成就和慈善成就的不同态度。作为成功的大企业家和大慈善家,黄如论生活却极为简朴,常年一双普通布鞋,饮食出行从未讲究,在商界流行购买公务机时,就曾坦言“不是购买不起,而是不能浪费”;视察工地项目,从不惧灰尘与泥泞,亲力亲为,率领高管团队深入施工现场指挥检查;黄如论还亲自题写书法“务实高效、开拓进取”,作为他创办企业的精神写照,勉励其干部员工;被业界誉为“布衣老板”之形象可见一斑。 (下转09版) 语录 “金钱只是一个符号,再多的钱也是一样,更大的价值在于人生抱负的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成功了,就要更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民族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