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社会创新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年检
   第16版:第十六届(2019)中国慈善榜
一周慈善捐赠
超八成网友表示曾遭遇过强制捐款
益数字
图片新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社会创新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年检

第16版
第十六届(2019)中国慈善榜

新闻内容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超八成网友表示曾遭遇过强制捐款

    1、你在上学、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强捐”现象?

    A、有;82%

    B、没有。18%

    2、如果你遇到被“强捐”会选择怎么做?

    A、内心抗拒,嘴上埋怨两句,钱照样捐;48%

    B、果断拒绝,选择法律武器保护自己;29%

    C、心甘情愿,积极捐赠;7%

    D、不是太过分就捐了,硬碰硬得不偿失;16%

    3、你怎么看待学校或者单位“强捐”?

    A、单位可以组织捐款,但不应该强制每个人必须捐;49%

    B、强制捐款有必要,不然有些人会不捐,可以帮助他们献爱心;27%

    C、强制捐款是侵犯公民财产的违法行为,个人有权拒绝,也可向上级领导反映;18%

    D、能支持就支持一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6%

    截至4月15日9时

    近日,湖南娄底第三中学陷入“强捐”舆论风波。4月3日,娄底三中一名学生向媒体反映,3月28日班主任告知班上学生,学校要建设文化校园,有“文化石碑”“艺术走廊”等项目,由于经费有限,向全体师生发起募捐。当日就募捐一事,班主任召开了家长会议,“来不了的家长就微信转给他”。不仅如此,在家长群里,班主任也发了募捐倡议书。倡议书显示,“真诚期望我班学生、家长以完全自愿的原则(个人捐款最多不超过400元)为学校捐款”。

    有家长表示,“我们不想捐的家长也不好意思不捐”,主要是班主任把捐款金额公布到家长群了,不捐显得不合群。该家长认为,公开金额完全可以等捐款活动结束之后。不少家长表示“为了孩子,不得不捐”。

    娄底三中一学生还表示,此次募捐仅针对学校初三、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按照学校的说法是“临近毕业,有纪念意义”。这名同学称,他并不知道“学校要建文化石,一个班完成8000元的捐款”的倡议书由哪个班级所发。事实上,就他们文科班而言,一个班最后平均捐款金额为15000元,“我们班捐了14000元”。

    4月3日下午,娄底三中党委书记回应媒体,“此次募捐初衷是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在这一块一直是个空白,加之学生有这个愿望”。而关于被指“强捐”一事,他解释道,学校是完全本着自愿原则的,“不存在指标,是个别班主任处理不妥当,已作批评”。

    “被捐款”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单位和群体中,捐不捐、捐多少都成为“规定动作”,不仅损害慈善公信力,更让慈善公益变了味。

    2017年8月,陕西渭南一位教师发了一条曝光强制捐款的网帖,被警方以“造谣”名义拘留。而当地政府官网的一份说明则称:“区委、区政府在号召募捐中并没有对捐助数额作强制要求,个别单位在组织募捐活动时,存在攀比思想,急于求成,工作粗疏,导致产生误解……”

    2017年12月,湖北汉川市人民医院刘娅通过微博将单位强制捐款的要求公布于众,医院领导要求她删除微博并写检讨,并称,“对外她被停工,起着保护职员原则,对内还是照常上班”。

    2018年1月份,湖南长沙的“强制教师捐款门”事件,以“帮扶贫困”的名义自动扣除老师工资卡里的费用,用作长沙市慈善会发起的“一日一元捐”。

    “强捐”事件层出不穷,在网上引起不满,网友们纷纷吐槽,众说纷纭。捐赠是权利不是义务,我国《慈善法》、《公益捐赠法》等明文规定捐赠应自愿、无偿。

    《慈善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

    第三十四条规定: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公益捐赠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虽然此次娄底三中募捐活动教育部门责令停止,但在网上仍然引发热议,网友们各抒己见,看法不一。对此《公益时报》联合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推出本期益调查“‘强制捐款’你遇到过吗?”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学、工作中82%的网友遭遇过强制捐款,仅18%的网友没有遇到过类似事件。

    在遇到被强制捐款的情况下,48%的网友内心是抗拒的,但也只是嘴上埋怨两句,钱照样捐;29%的网友会选择果断拒绝,选择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有7%的网友心甘情愿,积极捐赠;16%的网友认为强制捐赠一般数目不是太多,不是太过分就捐了,硬碰硬得不偿失。

    49%的网友认为捐赠应该遵从“自愿”原则,单位可以组织捐款,但不应该强制每个人必须捐;也有27%的网友认为强制捐款有必要,不然有些人会不捐,可以帮助他们献爱心;18%的网友认为强制捐款是侵犯公民财产的违法行为,捐款以自愿为原则,逼捐和强行摊派任务的,个人有权拒绝,也可向上级领导反映;6%的网友认为学校、单位为了完成任务不容易,能支持就支持一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网友留言: 

    天空:肯定要捐,不捐老师就会特别针对你的孩子。

    童话里你的样子:我们也经历过,说义卖的钱太少,让我们再捐,捐完又嫌太少,最后充了班费……

    心是莲花:我不是反对捐助,只是不愿意捐助给官方慈善机构,谁愿意自己汗珠子摔八瓣挣的钱喂了蠹虫。

    ■ 本报记者 武胜男